旧小区装电梯不用争,一则“新方案”出炉,这下大家都不用吵了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好的工作,不少人从小城镇搬到大城市。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定居于大城市,房地产开发商们在建造商品房的时候,楼层也相应地越建越高。
建得高在现代倒是没什么,毕竟现在建造新房子,往往都会安装电梯方便出行,但是那些二三十年前的老旧房子呢?不仅看起来非常破旧,而且还没有电梯,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此,倒是有不少居民呼吁“拆迁重建”。但是如今国家新规摆在那,要求开发商大力推行“旧房改造”政策,不能再采取过去一刀切的拆迁方式。
旧房改造就是针对2000年(含)前建成的环境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全或破损严重、无障碍建设缺失、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且未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住宅小区以及住宅楼,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
其中,“加装电梯”就是旧房改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惠及群众的事情,却是遭到了底层1楼和顶层6楼住户的强烈反对。

大力推行的旧房改造
原来,对于国家大力推行的旧房改造政策,实际上是有不少人心怀不满的,尤其是本就在等待着拆迁的老旧小区业主;对于他们来说,与其改造,还不如拆迁给赔偿金,直接换一套新房,实现新闻中所说的暴富美梦岂不是更香?
然而,随着旧改的登场,拆迁的退出,这个美梦直接就破碎了…

之所以旧房改造势在必行,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从国家层面说,明明还能居住的房子,现在要拆掉重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并且近些年房价飙升,和棚改拆迁的政策是离不开干系的。从开发商的角度上看,一幢6层的老楼房想要拆迁,需要赔偿至少12户人家的拆迁款,重建新房的利润降低,自然是不愿意进行拆迁了。
其实对旧房进行改造是最好的方法,不少的老小区设备非常落后,水电燃气管道的铺设不合理,就连最基本的电梯都没有。住在这些小区里的人,大多是已经退休的老人,腿脚不便是常见的问题。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每天往返于楼道内,对于老人来说不是锻炼身体,而是一种受罪行为。因此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了旧房改造的必要工程。

加装电梯成难题
尽管明知旧房改造是个民生政策,加装电梯能够惠及全民,但一楼和六楼还是保持着反对意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对于1楼而言:虽说加装电梯不需要自己承担安装费,但是以后每年的维护费呢?法律规定下可是共同承担的,但一楼又不需要乘坐电梯,电梯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凭什么每年还要掏钱交维护费?且就算维护费的事情解决了,电梯运行所带来的噪音问题,挡光等问题也影响着1楼住户的生活。

相对的,对于6楼而言,加装电梯自然是满心欢喜,同意肯定是同意,但问题在于不少人提议既然电梯的主要受众是较高楼层的住户,那么安装费和维护费就按照楼层来划分。每上一个楼层的住户,就多交一点钱。
对此,交钱最多的6楼住户就感到不满了:凭什么让我们花这么多钱!那我们宁愿不装电梯了,把老房子卖掉再添点钱买个有电梯的新房子多好!

就在大家因为加装电梯的事情吵作一团的时候,一些地区开始了新的方案:我们不如来一个“共享电梯”,这样对谁都公平。

最新方案:共享电梯
共享二字相信不少人都清楚,如日常所用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产品,已经让人们认识到了共享商品的便捷所在。那么“共享电梯”又该怎么运营呢?
其实,共享电梯的方案早在2017年就有人采取,运营方法也跟乘坐公交车相似;由开发商或者第三方全款安装电梯,之后每年也不收额外的维护费,由居民们办理电子卡,需要乘坐电梯的话就必须刷卡消费。跟电梯相同,越远越高,单次乘坐的消费也相应增加,如2、3层乘坐一次电梯要花0.2元,4层以上则是0.35元/次。

通过该方式,不仅解决了电梯的安装费与维护费,一楼住户也完全可以选择不坐电梯,自然也就一分钱也不需要交了。而高楼层的住户,想要省钱的就多走楼梯锻炼身体,即使是每天都坐电梯,划下来要交的钱也比按楼层分摊电梯安装费要划算。
现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以及四川、湖北等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共享电梯的方案,得到的反馈非常棒,居民们对于这种新颖的缴费方式很感兴趣。从此1楼和6楼的老人们终于不用争吵了,旧房改造政策的落实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什么?你说一楼担忧的遮光跟噪音问题?
遮光:一层和二层都采用玻璃设计,可最大程度减少对遮光的影响;噪音:开发商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噪声的问题,从设计上让用户的常用空间远离电梯井,在用户房间与电梯井间采取减震降噪措施。根据实际用途选用电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