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学习笔记(第一~四课)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1、我内向害羞个子矮,但是我依然能教积极心理学,因为我们需要注重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信息传播者。有的信息夸大其词却收效甚微(比如幸福人生的三个技巧),有的信息严谨有效却枯燥乏味(比如老师的学术论文),本课程主要是构建大众和象牙塔之间的桥梁,研究将理论如何运用到生活上。
2、每节课中间会有1-2min休息时间,我们需要安静🤫,去反思去内省,因为人在思考的时候,才会对刚刚学习的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3、积极心理学源自其他心理学研究。
4、仅仅接受信息 (infarmation) 并不够,解读转变 (transform) 比信息更重要,同样的客观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充满感恩。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的。胜利和失落,起起伏伏是人生的常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们没有怎么应用到实际中去。
5、要凿除限制我们的东西(对胜利的期待、焦虑抑郁束缚),做减法的人生比做加法更灵活。(心中的David)
6、常常问问题,处于好奇开放的状态,导致了成功与极度成功的区别;
7、文化差异固然有,但是文化共同性更多。
8、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general. 越是个人的东西越普遍。(多对内思考)我们必须记住对一个人深层本性的认识,同时也是对普遍人类本性的认识。(移情的来源)研究我们自己本性的东西更重要。
9、课程结束时,我想听到你们所做的变化是什么?
10、the best learning is teaching. 最好的学习是教。
第二课、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原因:
1、研究消极情绪(愤怒焦虑抑郁)的文章:研究积极情绪(幸福快乐)的文章=21:1【心理学研究太多的黑暗面、消极面,研究太少人的潜能、健康、爱】,但是研究积极心理学依然有用⬇️
a: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因为有用的或者集中研究的会成为现实;(如果有用,他就会在世界起更大的作用,对我们自身起更大的作用)
b:快乐并不是对痛苦的否定,快乐也不会解决痛苦(但是一个痛苦的人是无法快乐的)
c:预防至关重要,预防困苦可以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
2、这些课我们会学到许多方法,但是不会适合每一个人,我们需要学习-尝试-检测是否适合自己-继续/终止,再尝试别的-检测…;
3、“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如何专注研究有用的东西?
案例:为什么人们会失败?——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即使面对的是不理想的环境?——积极方向的提问,得出了许多结论:【这些孩子都相信,事情会被圆满的解决,他们有信心,有意义感。】【虽然事情这次没有被解决,但是下次会被解决的】【他们会把目标集中在自己的长处上,了解我们擅长什么】【我们内心需要理想主义】【他们不是孤立的,他们有社会的支持。“我够能干,但是我也需要帮助。”他们有承认弱点的勇气】【寻找有用的社会支持】
问题才是突破点:问题导致改变,问题缔造现实。
【案例,几何图形】问题让你注意现实的某一部分。集中精力不总是好事或有益的,他会缔造一种现实。
【案例:如果我们在蜜月期后,只问“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关系?”会让我们只看到伴侣的缺点,和关系的缺点】
【案例:大多数人会问自己“我的弱点是什么?我需要改善什么?”要多问“我擅长什么?我的长处是什么?”】一个人只注重缺点时,会让我们忽略现实。
怎么做?
appreciate:感激;增值。感激会让好东西增值。
大量自信练习,欣赏每个人的潜力,停止抱怨别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积极主动者要做的事:经历痛苦后——行动——承担责任——出去走走——认识别人——更多的希望和乐观(自我知觉理论)
第三课、幸福时一种随机现象吗?
1、治疗心理疾病的两种模型:
a. 疾病模型:把病治好,就健康了。(直接处理疾病)
b. 健康模型:你病了,是你不够健康。我们病了是因为我们没有追求自我实现,没有找到积极和热情,没有培养人际社交,没有找到人生有意义的事,我们削弱自身力量,因此才会生病。
结论:注重能力培养,而非仅仅改正错误。【人类力量可以抵抗心理疾病,勇气、未来规划、乐观、人际技巧、信念、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专注及洞察力等,可以从一定程度预防心理疾病。会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态度,让我们突破框架、引发潜能,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困难。不可避免的困难的确存在,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2、我们必须顺从人性,而不是试图改变人性。
3、幸福不仅是终极目标,还是一种道德追求。
4、世界最需要的,不是其他什么,就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What the world need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s practical idealists.
5、如果我们不加区别的长期赞美别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弊大于利。
6、一些研究:
a. 在狱中练过瑜伽的人,获释后较少会再进监狱;
b. 冥想能转换我们的大脑思维,使我们更容易感染到积极情绪,在面对痛苦时更坚强;
c. 每周三次体育锻炼(每次30分钟),与最强劲的精神药物有同样的效果(精神病医生对病人说:每周跑步锻炼三次,早上来见我)。
【理想主义与现实相结合,不仅仅只是让人们坐下来谈谈】
7、改变是有可能的。
8、创伤后应激;创伤后成长。都有可能,基因会影响性格,但不是唯一因素。
9、不要只研究整体,也研究优秀的个体。这有一些精英主义吗?为什么不研究普罗大众呢?原因有二:
a. 成长尖端统计学,研究不排除普罗大众
b. 研究最优秀的个体,普罗大众也能受益,每个人都受益良多
10、我们研究有用的;我们研究有用的里面的做的最好的。
第四课、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1、吸取精华是让精英民主化。
2、“整个人类历史就是对少数人力量的记录,特别是一个人的力量。”接受“我们可以带来变化”这个事实。
3、不要忽视人际网络的指数影响,指数级变化是不可思议的。
4、剧烈的环境变化并不会长久的改变人的幸福状态,如中彩票。外部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非常小。(除了国家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需剔除极端条件)
5、降低对生活的期望,不能长时间维持更幸福的状态;我们的期望是否正确,才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6、两种认知:
人性约束观:人性的缺陷不能被改变,我们要服从自然,尊重客观事实。
非人性约束观:人性可以得到完善,人性是不断进步的。
我们的认知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的心理。
7、老师是“人性约束观”,我们通过研究、理解人性,再引导它。不良感受(焦虑、抑郁、痛苦)是人性的一部分,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给自己作为凡人的自由。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空间,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笑。(如写日记)
拒绝天性会导致表现不太理想,不仅内在情绪,也包括外在表现。
痛苦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服从天性的召唤。
否则,我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8、主动接受不是顺从不作为,情绪和行动不冲突,对人性无条件的接受与认同,和我们的感情与情绪密切相关,但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所有的行为和认知。(举例:我会嫉妒别人,但我还是可以用宽厚仁慈的态度对他)
9、冥想时间 深呼吸、吸气、呼气、感受自己的呼吸、深呼吸、释放自己的情绪、让情绪包裹着你、允许自己是个凡人、让凡人的情绪流淌、想象自己在一个花园、街道、呼气、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