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隔一江水》创作记
2017年我从某家互联网公司辞职,为的是体验一次自由职业的生活。我去不同的国家旅行,并在旅途中持续写小说和散文,在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朋友的租处,在飞往罗马的飞机上,在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的列车上,一有空隙的时间我就去写我的书。那一年我完成了《天边一星子》。那是一段极为美妙的漫游时光。2018年,连续遭遇一系列的变故,我结束了这样的生活,开始了工作。自此之后,繁忙的工作让我无暇再去写作。为了完成工作量,必须不断地开足马力投入其中。
2019年8月,公司派我去天津的合作单位实习一个半月。合作单位没有分配给我多少任务,每天颇为清闲,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没有加班,而且租房就在单位旁边,走两分钟就到了。如此一来,我多出了很多时间。这在北京是无法想象的,那种每天被工作充塞到每一分每一秒的忙碌,是不会让你匀出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倒完两趟地铁,又坐公交,到了公司之后,无数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无数的流程等着我去走完。到了周末两天,只想好好休息,不想再动脑子了。而现在,突然有了大把的空闲时光,我该做做自己的事情了。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
这本书还是跟我的故乡有关。这个故乡,既是现实中我的老家,也是以现实老家为原型塑造的精神故土。我想构建出一个独属于我自己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我可以安放我的人物和故事。这是一个漫长的写作计划。从2011年写《纸上王国》开始,到2013年《柔软的距离》,2016年《山中的糖果》,2018年《天边一星子》,我一直在零零星星地写故乡系列。但这些书里,故乡系列并非全部。直到现在我想要写这本书,我希望它是一本完整的故乡之书。
那真是一段极为幸福的写作时光。每天早上六点我爬起来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八点半,然后赶紧洗漱,吃了早餐,去单位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之后,我跟同事轮流做晚饭,吃吃饭,散散步,到了晚七点又开始写,一直写到凌晨十二点。每天都是如此的节奏,一天保持五千字的创作量。我感觉全身被一种饱满的创作热情所支配,敲打键盘时,语句自动地往下流淌,就像是不费力气似的。晚上写完后,有时候太过兴奋,翻来覆去睡不着,脑中还是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他们在说话,他们在笑闹,他们闹别扭,他们起冲突。他们沿着长江一路奔跑,而在长江大堤下面就是我的故乡。
我一周写完一篇,写完后,立马发给几位信赖的朋友看。在他们看的时候,我开始着手写下一篇。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创造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在我的生命中成长了几十年的世界。那些年里,我一直在琢磨、酝酿、谋划,到了时间节点,突然从量变到了质变,瓜熟蒂落了。过去我所有的经验、技巧、情感,到了这本书里,一下子都用上了。朋友们认真地看完我的初稿之后,给出了详细的阅读意见,还有专业的建议和看法。没有他们的无私付出,我会少了很多参考。有他们,真好。
我还一直记得我租的那个房间,六点起来时,窗外一片漆黑,凉风从窗户缝隙里钻进来,渐渐地天光亮起,鸟鸣声此起彼伏,楼下散步的人们相互打着招呼,现实的世界开始热闹起来,而我作品里的世界也开始运作了。那一段时间,我看树,看天,看人,看物,每一样都闪着光,到处都是可以刺激自己创作的媒介,全身心都浸泡在创作的兴奋中。写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个半月,四十五天,我完成了这部书稿,十六万左右,分开是独立的七个中短篇小说,连起来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完整的长篇。写作花费的时间不算长,但之前十几年酝酿的时间却也不短。写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因为来天津之前我并不知道我要写一本书;但它也是一次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一个契机到来。现在,我抓住了这个契机,完成了它。
最后,我想说一下书名《永隔一江水》的由来。有一次我在看一个音乐类的综艺节目,某个选秀歌手被淘汰,在离开舞台之前,他唱了这首《永隔一江水》。当时我心头一动,“这个名字,太适合写一本书了!”这首歌我早就知晓,以前也就是随意听听,从未细想,现在它却像是一把钥匙,带我去开启了一个世界。
如今这本书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了。我不知道大家如何去看待这本书,对我来说,它就是我创作生命中上天给我的礼物。而我把这份礼物,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PS:《永隔一江水》现在在天猫商场可以购买,目前是半价优惠:https://douc.cc/4gv5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