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不仅源于循私枉法,也源于“平庸”——记《非常之罪》长沙线下读者交流会
2021年3月20日,长沙阴雨连绵,路上很少看到行人,但是位于开福区的乐之书店里面却显得十分热闹。

当天下午2:30,著名公安作家、金盾文学奖获得者、公安局三级警长舒中民老师将在这里举办自己的新书《非常之罪》线下读者交流分享会。

刚过12点,就有读者陆陆续续的来到现场,其中有位70多岁的大娘,她说:“我怕来晚了就没有位置咯。”

我们为每位来到现场的观众都准备了小礼品。

武林秘籍(本)+手枪(笔),正义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待作者、嘉宾、读者纷纷入座之后,线下读书活动开始。

除了作者舒中民老师,本次现场还特别邀请了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老师;著名作家、原湖南省邵阳市文联主席肖仁福老师。

作者从书的内容出发,并根据中心思想主题思路进行拓展延伸。


《非常之罪》讲述的是伪装或卑微的人性跟法制正义的关系。可以说成是一部公安文学,一本推理小说,但归根结底,它是一本小说,一个文学作品,它在包含着悬疑、惊悚、温情、正义、感情、推理等等元素的同时,也往人性深处开掘,把人写“真”写“活”,让严肃的题材、陌生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在读者心里落地生根。
作者从作品出发,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安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介绍完公安文学,作者抛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对于瘾君子来说,没有人能够擅自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即便他们活得那么卑微。

活动结束后,作者舒老师又从'冤案不仅源于循私枉法,也源于“平庸”'、“什么才是真正的法治精神?”“在逐渐走向法治的时代里,警察的崇高之处,就在于洞悉了理想的实质,却仍旧怀抱理想。”三个方面,详细的解读了《非常之罪》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没有神奇侦探勇破罪案的套路,有的只是我们常见却又常常视而不见的社会现实!只有如何因为个人或者团队的轻信办案经验而导致办案过程出现的错误,只有如何对罪犯进行心理画像,以及对底层小人物又有关爱又有偏见的人性刻画。
-----------------------------------------------------------------------
为提高读者参与度,现场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环节:
1、优秀公安文学影视剪辑猜剧名:
谜题有《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三叉戟》(原著小说由我司出版)《法医秦明》(诚意推荐《非常之罪》),而其中还有一道题难倒了所有观众,只有嘉宾阎真老师猜了出来,那就是《重案六组》这样一部老刑侦剧。阎老师幽默的调侃道:“你们都不知道吧,年龄太小了,这是我年轻的时候看的。”

2、推理题抢答:


这位读者也是当天的幸运读者,获得了作者的亲笔签名作品一本。
交流会的下半场,是作者和嘉宾的互动,通过嘉宾口中对作者的评价,加深读者对作者舒中民本人的认识。
阎真、肖仁福两位老师,情真意切,字字真诚。
有良师对爱徒的教诲;

也有益友对知音的中肯评价。

在分享会的最后,我们安排了一场辩论,主题是:如果一群被社会大众所鄙夷的群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我们要去保护他们吗?相信在场读者通过这一场辩论,会对《非常之罪》的主题和作者舒中民想表达的观点更加印象深刻。

弗洛伊德说过:“人,是善恶同体的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同时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世间之事,既不是非黑即白的;世间之人,也不是非善即恶的。
世事多变,人心复杂。不同的是,有的人抱团向善,善的力量就强大起来,足以遏制内心的魔鬼,并让其在心灵深处永久沉睡;有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接触不到社会善的力量,在为恶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逾演逾烈;
有的人偶或露出魔鬼的峥嵘,但他善心犹存,只要社会的公德良序没有放弃他,他就不会坠入万劫不覆的深渊。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再次感谢长沙读者的热情。


先锋读书会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先读书摘】美国民主的沉睡 (8人喜欢)
- 【先读书摘】从不值一提的小事开始,练习发出求救信号 (4人喜欢)
- 【编辑手记】特装书《红楼梦》上市后我做起了深夜客服 (2人喜欢)
- 从笑到抽筋到泪流满面,这套漫画集用了十年! (5人喜欢)
- 梁晓声:读书是造就文化灵魂的工作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