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千与千寻》——一只无面男的自述(之前写的影评,日记打的草稿,如今想写新的日记发现这篇草稿,于是就发了)
重温《千与千寻》。如果说完整地看,这是我看的第二遍。小时候看的时候,大概初中,电视上每个周末有一个频道会放一部动画电影,然后我就先后看了很多动画电影,幽灵公主、风之谷、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等,当时完全被这种动画电影吸引,给我带来的是很多憧憬和想象,而且还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让我看到了动画电影的无限魅力。当然我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电影,从小时候,家里的碟片《狮子王》,每当有小客人来我家,我们就放这个动画电影。还有小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电影频道会放一部动画电影,都是满怀期待,而且充满惊喜的时光。我还在小时候六一儿童节看过的电影频道放的动画电影感动不已的同时,忘记片名了,直到读了大学,上了豆瓣,才无意间发现的这部电影,叫《弗兰德斯的狗》,电影频道放的时候叫《龙龙与忠狗》。还有像《101斑点狗》、《小姐与流浪汉》等,都是小时候看过的喜欢的动画电影(全是跟狗有关,没有啦,还有《大都会》之类的,不是故意的)。当我看到千与千寻之类的电影,就完全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从未有过的感觉,动画电影从没给我带来这么美好的感觉,期间我还看了猫的报恩。
然后时间一下子拉到大学,自主找电影的时代,我才了解到我之前看的千与千寻之类的电影都出自一个人,叫宫崎骏,我就特意把他的电影找来看,发现我已经看了很多了,然而我就把他的每部电影都找来看,从《魔女宅急便》到《悬崖上的金鱼姬》,中间也跳过了几部,比如《红猪》。当然这些电影看的时候已经没有当年小时候看的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风之谷那几部电影有感觉了,是电影相对来说没有那几部好看,还是自己的心境变化了。但其中有一部漏掉了,是我大学后期才看的,那时候的我基本看过宫崎骏大部分的电影了,但就是漏掉了这么一部电影,让我又感受到了曾经的那种美好的感觉,这部电影就是《侧耳倾听》。大学期间,还看了很多其他动画电影,东方的、西方的,时隔那么多年,再次回想起来,宫崎骏给我带来的动画记忆,是无法磨灭的,也是很难被超越的。
在我心目中要选一部动画电影作为最喜欢的动画电影,如果分东方、西方,东方我会选《哈尔的移动城堡》,西方我会选《机器人总动员》;如果不分东方、西方,只选一部,我会选《哈尔的移动城堡》。选《哈尔的移动城堡》是我偏心之选,在我心底知道《千与千寻》更胜一筹,而我知道大部分人都会选《千与千寻》,但我想做个小众的选择,可以说是叛逆的、反抗的选择。《哈尔的移动城堡》可以说是一个从阴暗的、迷失了的自己,慢慢解开心结,找回自我的过程,《千与千寻》就是全程的纯真,感化了所有人。
今天我重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有更多的感受了。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是带着小孩的角度去看的,如今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的。小时候感受到的是千寻在现实社会中的忧郁,在魔法的世界中的纯真善良,有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去面对,包容,和白龙相遇相爱,不忘初心、找回自我。成人的贪欲太重,就会变成猪,就像她父母;魔法世界,天马行空,每个角色都有象征意义。
现在我重温这部电影时,是更透彻的看懂了一些东西。刚开始父母就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要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而千寻显得十分抗拒。这是成年人的贪欲,或者说是对某些事物过度的着迷,也就是上瘾,或是中邪,总之就是扭曲的热衷。而千寻,对这个社会厌倦,纯真的她不想过多的探求别人的隐私,相对她的父母,她要懂事得多,她父母,在千寻极力想劝他们返回时,甚至都不理千寻,他们已经冲昏头脑,可见这种扭曲的心灵已经毒害了他们,让他们失去判断力,这就是现代成年人身上存在的毛病。
千寻进入魔法世界寻找工作,这里每个人都必须工作,而且都各司其职,感觉日本人很喜欢这种社会制度。的确日本是制造业大国,对工作,各司其职,深有体会。所以电影中就有了工作群像,大家都在为一家供洗澡、供吃饭的客栈里工作,而服务的客人是各路神明,服务的报酬也是金子等,就像现实社会一样。但这里有很多规矩,人类不能进来,不吃东西的人类就会渐渐消失,不是所有非人类都能进这里,比如无脸男。当然,所有的未知都随着千寻的探索一一解开。第二遍看,是带着看透本质的期望去看的,除了对以往零碎的剧情有了清晰的脉络,及千寻和其他人物的言行所反映的性格更加明确,我终于理解无脸男的形象了。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些人,想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想要改变别人,以取悦自己,而这是他们孤独造成的。他们不善于交流,从而越来越寂寞,而他们内心空虚,没有寄托,总希望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然而他们有一定资源支撑,以供他们精神上的补给。他们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滥用他们的资源,他们会暴饮暴食,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暴怒,当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就会想要满足更多的欲望。他们总想让人理解,但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让别人理解,于是只好满足他们的愿望来取得别人的理解。或许他们抑郁了,他们的内心世界颠覆了,他们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抛弃,身边的事物已经对他们没有意义,俨然他们已经对世间麻木,失去知觉,有些就会走向寻死之路,有些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生物。无脸男的形象大概就是如此吧。
千寻给无脸男留了一扇门,无脸男被千寻的善良吸引了,就像在无边的黑洞中,你看到有一丝光,你会追着那道光而去。无脸男最后在钱婆婆那里,做了她的助手。他好像找到了他的归宿,也许每个寂寞的人,都应该找个属于自己的归宿,也许我们都不是没有灵魂的生物,只是摆错了位置的生物,对,说了半天,我就是那只无脸男。
千与千寻,在我心目中不再是一部儿时充满幻想与憧憬的动画电影了,而是一部充满人生感悟、坚定心中信念的治愈电影。在哈城与千寻的选择中,千寻仍然是无可比拟的。我爱千与千寻,感谢有千与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