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金瓶梅》一百七十八:雪娥打婿,王婆售莲(叁)
孙雪娥等了几年,终于等到眼前这个可以报复潘金莲的机会,代价就是牺牲西门大姐的后半生的幸福和名声。对此,吴月娘是怎么回应的呢?吴月娘非但同意了孙雪娥这个方案,还亲自参与其中。
第二天,吴月娘安排了七八个丫头,各拿短棍棒槌躲在厅内,再叫来安儿把陈敬济骗进来。被蒙在鼓里的陈敬济一进大厅,众人把仪门一关,鱼贯而出,架着他向吴月娘跪下。陈敬济不服气,虽然跪在地上,却把脸高高扬起,吴月娘大怒,率领孙雪娥、来兴儿媳妇、来昭妻一丈青、中秋、小玉、绣春等妇人,将陈敬济七手八脚按在地下,拿短棍棒槌就是一顿猛打。这下子整个西门府没有人会搭救陈敬济了,再不想办法陈敬济可能就会被打死。于是,狗急跳墙的陈敬济也只好使出了流氓的手段,唰一下把裤子脱了,一种丫头们都是女生,看到眼前如此流氓的行径纷纷惊叫散开,陈敬济这才逮住机会落荒而逃。整个过程西门大姐都在旁边看着,既不搭救,也不说话。
孙雪娥的这个提议,要是放到以前我想吴月娘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首先,西门庆死后,西门府就剩这样一个男人了,虽说他不学无术,但至少是一个可以帮她管管生意,做做样子的男人;其次,发生了这样的事,把当事人暴打一顿赶出家门,不就等于像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陈敬济真的和西门府的太太们有染了吗?可是现在的吴月娘顾不得那么多了,在她眼里自己的贞洁牌坊、孝哥的血统以及自己后期的统治地位才是第一要义,什么西门大姐的幸福,西门府的生意和面子她才不在意。所以孙雪娥的提议虽然狠毒,里面一句话确实是触动了吴月娘的内心:“不要把我们都拉下水”。孙雪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吴月娘与陈敬济和解,那么要做出让步的人只能是吴月娘,因为陈敬济本身就是犯错误的一方,让不让步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损失,只要脸皮厚受益的只有是他。而吴月娘一旦踏出妥协的第一步,那么她就会开始失去整个局面的控制权,从此之后整个局势的走向将完全不能按照她的设想来。而且很有可能,一旦陈敬济从这件事中得到了甜头,那么“孝哥是他的骨肉“这句话将成为陈敬济完全支配吴月娘的尚方宝剑,并且时间久了谎话也将被认为是真言。所以只要踏出妥协第一步,吴月娘的贞洁牌坊将会倒下,孝哥纯正的西门血统将荡然无存,西门府最后的统治权将会从她手中丢失,女主人将会是和吴月娘最恨的的潘金莲而不是吴月娘,这正是吴月娘内心深处恐惧的地方。
陈敬济自知自己在西门府呆不下去了,卷铺盖去投奔他的母舅张团练去了。潘金莲得知陈敬济被赶出西门府,猜到自己也将命途多舛。果不其然,吴月娘赶走陈敬济之后,马不停蹄叫来了王婆,打算把潘金莲也卖了:“一客不烦二王,还起动你领他出去,或聘嫁,或打发,叫他吃自在饭去罢。我男子汉已是没了,招揽不过这些人来。说不的当初死鬼为他丢了许多钱底那话了,就打他恁个银人儿也有。如今随你聘嫁,多少儿交得来,我替他爹念个经儿,也是一场勾当。”
前段时间吴月娘指定要十六两银子卖掉庞春梅,是定价太高也好,是薛嫂有意为之也罢,庞春梅被卖进了守备府,成了守备夫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对此,吴月娘是后悔的,所以这一次她要求王婆“随你聘嫁”、“多少儿交得来”,意思就是怎么贱卖都行,卖得越低下她越开心。王婆拍马屁道:“你老人家是稀罕这钱的,只把祸害支离门就是,今日就出去罢。”
王婆提出需要一个箱笼和轿子,吴月娘只肯给一个箱子,轿子不容他坐。最后还是小玉从西门府的颜面角度的一番劝说才让吴月娘默许了让潘金莲做轿子离开。这个简单的情节,让我们看出了身为一家之主的吴月娘的治家无方与小气,反而是作为丫头的小玉更识大体一些。
接着潘金莲被叫了出来,虽然早就预料到自己的命运,但是听到要自己卷铺盖走人的要求时也是心中充满了愤恨,说:“说汉子才死了多时儿,我做下甚么非歹来,平空打发我出去?”吴月娘是铁了心要把潘金莲赶出西门府,道:你休稀里打哄,做哑装聋,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我手里使不的巧语花言,帮闲钻懒,自古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椽儿先朽烂’,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苍蝇不钻没缝儿蛋’,你休把养汉当饭,我如今要打发你上阳关。”潘金莲仍不服气,道: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有势休要使尽了,赶人也不可赶尽杀绝,我在你家做老婆也不是一日儿,怎听奴才淫妇戳舌,这样绝情绝义打发我出去,我去不打紧,只要大家硬气,守到老没个破字儿才好。”潘金莲被赶走的事如离弦之箭,谁也挽回不得,如今这番强硬的话语,最多也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罢了,这样一来反倒愈发显得悲哀苍凉。
当下两人把话说尽,到潘金莲房中,打点与他两个箱子,一张抽替桌儿,四套衣服,几件钗梳簪环,一床被褥,连同穿的鞋脚,都填装在箱内,又把秋菊叫来,一把锁就把房门锁了。这是吴月娘第三次锁门了,每锁一次门,家中便少一个人。对此,张竹坡夹批说:月娘狠极,生生世世不愿见此等人。一直以来,张先生对吴月娘都有一种不知何来的成见,不过这一次,我对张先生的看法不能更赞同了。整部小说里,吴月娘一直是一个道德正确,道貌岸然的人,但这样的一个人却总能让我感到不自在。虽然吴月娘到最后得到了善终,这个形象却每每令人感到不适。或许这其中正是兰陵笑笑生想讽刺的,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圣人”吧。
其他人会怎样对待被赶出门的潘金莲呢?我们下一篇接着聊。
正是:好句每从秋里得,离魂多自梦中消。
蔡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四:公子比武艺,英雄毁厅堂(下) (3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三:公子比武艺,英雄毁厅堂(上) (1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二:少妇骗风月,壮士试官刑(下)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一:少妇骗风月,壮士试官刑(上)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假官街出丑,真义代求名(下)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