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喷
中国女的跟男的根本矛盾是一种被性别或者说身份政治掩盖下的阶级焦虑矛盾。参见《中国男的配不上中国女的》一文,作者认为女性实际上更快了适应了城市化生活,因为表面上造成了城市剩女,农村胜男的情况。更深层次讲,伍尔夫有句话叫做,房子和精致的装饰是女性灵魂的外化。她的话揭示了,女性其实是一种从属于生活的动物,而按照尼采的说法而外表邋遢的男性却是一种从属于意志的动物。当城市职业女性有了自由意志,渴望摆脱所谓物化的同时(但是其实无法真的摆脱,因为资本主义架构下男女其实都是商品,多数情况下女性是身体和生育商品,男性是出卖劳动力商品)一部分职业女性从身体生育商品摆脱,成为劳动力商品后,误以为自己解放了,从而开始对身体凝视的男性加以鄙视,也就是女权。而那些所谓捞女,中国的娱乐明星是永远不会去搞女权的,因为她们仍然是身体景观上的商品。
男性的仇视对于两种女性都有,但是主要来自于底层男性的仇视。一方面男性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两极分化,两成男性成功,八成男性底层基本是共识。在女性仅仅成为一个白领阶层其实就满足了一种中产景观幻想的同时,一个同水平男性只要没有车房等资产,就会被资本主义文化评价标准为不配结婚,屁都不是。从这点来说社会对于男性也有特殊的残酷性。这种差异被社会学家沈奕斐解释为社会失范期,男性的跌落与女性的崛起,以及服务业崛起,消费主义社会由女性主导等因素造成。这其中就有了对于男女的双重异化。也就是项飙说的大家都是失败者的境地。症结在于,一种单一资本主义情景下的大众文化目标在以不同的方式折磨男女,对于男性是弱肉强食的攀爬跌落,对于女性则是蜜糖毒药的麻痹晕眩。
最后说一点特敏感女q话题,我觉得新自由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核心,其实就是中产阶级生活图景(或者说景观)。在这种图景的分割下,你会看到其实社会底层面临地狱是各自的不同地狱,比如男性中的三和大神,和女性中农村中成为生育工具的多子农妇。我认为就我们这边看来,在社会中低层群体里,女性普遍比男性更认同中产阶级图景。在今天世界中产普遍衰落,而中国中产崛起背景下,女q可能是唯一个可以有正当理由去反抗的群体,相比于只能选择失语的底层男性群体,她们在某种意义上既有中国这个时代有利背景,又有一点点暂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