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青回!哪个孩子不爱拔萝卜?
拔萝卜,拔萝卜。
嗨哟嗨哟,拔萝卜,
嗨哟嗨哟,拔不动……
老太婆,快快来,
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拔萝卜,
嗨哟嗨哟,拔萝卜……
怎么样,你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唱出来了?
相信很多孩子在听《拔萝卜》的故事之前,就先会唱《拔萝卜》的歌了。90后的我们小时候听着这首歌长大,现在的孩子依然爱唱爱听,可以说是好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了。

伴着熟悉的欢快旋律,很多读者都说孩子对绘本《拔萝卜》感到格外亲切,点读率非常高,孩子看着画面自己就能讲出故事来。
“这是孩子看的第一本绘本,到现在还是不是去翻看。”
“给孩子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拔萝卜》。”
“由同名儿歌到这本经典好书,用任何经典、赞扬的话来形容它都不为过!”
《拔萝卜》的情节十分简单,老爷爷一个人拔不动大萝卜,于是大家一起来帮忙,却非常受低幼宝宝的喜欢,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读者评论里找到了:配合着儿歌《拔萝卜》,边听故事边“拔”萝卜,立马欢乐起来了!





“读这本书时,一念起‘嗨哟,嗨哟’,儿子就晃起来,开始拔萝卜,特别搞笑。”
“这个故事太有魔力了,只要我一说‘妈妈是萝卜,快来拔呀’,就拽着我的手喊‘嗨哟嗨哟,拔不动’,很好玩。”
“经典永远是经典,虽然在大人看来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对宝宝的吸引力特别大。我们唱着儿歌,宝宝扯着我的衣角,‘嗨哟嗨哟’地拔起萝卜来。”

日本绘本史上销量第六名
全世界小朋友都爱拔萝卜!

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
日本厚生省中央儿童福祉审议会特别推荐
这本书最初刊发于日本绘本第一刊《儿童之友》。
《儿童之友》由“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于1956年创办,当时日本的绘本出版几乎是一片空白,《儿童之友》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源源不断地为孩子们制作优秀的绘本,对日本绘本的蓬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儿童之友》起初发展并不顺利,创刊号印了2万册,结果只卖出5000册,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由于无法收回成本,《儿童之友》发行一年后就面临着被迫停刊的命运。
就在这时,《儿童之友》意外地获得了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赢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提起这段充满戏剧性的经过,松居直笑称,考虑到刚获奖就停刊有点儿说不过去,就决心继续把《儿童之友》办下去了。
有了“儿童之友”的高品质保证,《拔萝卜》逐渐被更多读者看到。在日本杂志《MOE》发布的“2020年销量破100万册的绘本”榜单中,《拔萝卜》高居第6名,累计销量达312万册。


松居直盛赞
“这是许多版本的《拔萝卜》中最优秀的一本”
旧瓶装新酒,要想把人人都熟知的经典民间故事打造成受市场认可的新编精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为了共谱这曲图文合奏的和谐佳作,松居直亲自操刀,找来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内田莉莎子以及日本雕塑家佐藤忠良一同合作。

在文字处理上,儿童文学作家内田莉莎子的叙事非常简洁,多余的词句一概没有。
老爷爷种下一棵萝卜。
“长吧,长吧,
长成甜甜的、大大的萝卜!”
萝卜长成了。
它又粗又壮,一定很甜。
老爷爷去拔大萝卜。
嘿哟,嘿哟!
可是拔不动。
老爷爷叫来老奶奶。
老奶奶拽着老爷爷,
老爷爷拽着大萝卜——
嘿哟,嘿哟!
还是拔不动……
仅仅通过几个准确、有力的动词、形容词,就给故事注入了生命力,角色一下儿就鲜活了起来。随着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丰富多变的拟声词又会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翻看下一页。


绘者佐藤忠良是一位雕塑家,他对人物动作和表情的刻画十分生动、到位,孩子们光看图就能自己讲出故事来。
故事一开头,老爷爷看着地里的大萝卜很是高兴,手舞足蹈,还得意地竖起了大拇指。看到这里,即使是不识字的孩子,也能秒懂老爷爷激动的心情。

老爷爷用力拔啊拔,怎么都拔不动。于是,老奶奶、小孙女、小狗纷纷上前帮忙,就连互为天敌的老鼠和小猫也来了!大家一起“嗨哟嗨哟”,像拔河那样脚蹬地面使劲儿拔……

还有,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拔萝卜的姿态各不相同哦。
大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小老鼠高兴地卷起了尾巴。画面中尽是生动、幽默的细节,充满感染力。

译者朱自强老师曾说,讲到结尾“大萝卜终于拔出来”时,儿子却让他接着继续讲:“你还没说小老鼠他们都很高兴呢!”
大家都很高兴——这样的信息,文字里没有,但画面上有,故事的内涵里也有。于是他知道,孩子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那只小老鼠,并感受到成功之后的巨大喜悦。
不仅如此,每次阅读时,孩子的呼吸和心情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着:
首先是看到这个前所未见的大萝卜时的惊奇,对如何拔出萝卜的好奇,接着是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挨个上场却还是拔不出来的焦急,小狗、小猫、小老鼠也前来助阵的惊喜,最后就是终于拔出萝卜的雀跃和满足……
有感受、有理解、有触动、有收获,这就是好绘本带给孩子的神奇体验。

绘者居然是著名雕塑家
第一位在巴黎罗丹美术馆办个展的日本人
在为这个俄罗斯民间故事寻找绘者时,松居直表示,他从未考虑过除佐藤忠良以外的任何人。
要想画好这个故事,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刻画出人物丰富的表情、齐心协力拔萝卜的动作,以及“嗨哟嗨哟”的节奏感,还要画出俄罗斯的乡村氛围。
佐藤忠良曾滞留于西伯利亚地区,据说在没有笔和纸的严酷流亡生活中,他一直用眼睛在画素描。
就连绘本大师安野光雅也把佐藤忠良视作偶像,曾说过这么一番话:“要想临摹他的画,恐怕要把我的手脚大脑全都改造一番才有可能,他有我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追赶的过人之处”。
《拔萝卜》是佐藤忠良第一次为绘本作画,他在幕后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苦工作。比如他会在镜子前摆出拔萝卜的动作,不厌其烦地反复速写、修改,直至画出心目中“拔”萝卜该有的状态。

在创作绘本《拔萝卜》原画时,佐藤忠良以在西伯利亚的生活经验和优秀的素描功底,实现了简洁明了、令人赞叹的绘画表现形式,使《拔萝卜》成为备受读者喜爱的长销书。
——宫城县立美术馆 佐藤忠良绘本原画展览介绍词
独具匠心的创作,让这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再次成为“经典”,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