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墟探索实录
查看话题 >在废墟中度量2
接上篇「在废墟中度量」,这一部分与“城市探索者对废墟空间的直接感知”有距离,但又挺有意思的。原本很希望展开“人们对废墟的广泛介入和利用”,但收集到的材料很有限⬇️,后续也就没在这个方面深入。 这部分涉及的图片没有什么“fancy”的成分,就不删去了。
观察到的空间介入和利用
在一些紧邻居民区的大型废墟中,比如废弃阶段的杨浦滨江,许多通往江边的道路成为了断头路,可以认为这是废墟的一部分——已丧失了城市交通运输功能,也可以是废墟与城市功能空间的缝隙——路两侧是围墙、栅栏隔开的废弃厂区、码头,由于这些路和居民区之间没有截然的警戒线,会有周边居民休闲娱乐,路灯下跳交谊舞等;临时商贩就地摆摊,贩卖衣物、日常用品;还有无家可归者在路旁搭建临时住所。


有大面积露天场地的废墟,最普遍的是会被周边居民、保安或工地工人用作种植蔬菜、豢养家禽的地方,这些废墟通常处在城郊,不设高墙、容易进出,但也有“老大爷翻过两米的墙进入废墟,是为了种菜”。


在学校、配套生活区的厂区等有体育活动场馆、场地等的废墟中,观察到周边居民跑步、打球、钓鱼等活动。

相对易进入的废弃楼宇中,有无家可归者居住,或是作为废墟安保人员的临时住所。


在进入更加困难,在引言中即提到“不被看见”状况下的废墟,存在着艺术活动,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涂鸦、喷绘艺术,在类在如今的街头不被允许的街头艺术转移到了废弃景观里,并沟通着探索者们:“印象很深的有一个在几处遇见过的喷绘,是个抱膝蹲下的女孩,好像和废墟一样孤零零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似乎在横梁的阴影下面,又好像得到了一些庇护。之后再看见就跟重逢一样,有开心有安慰,很复杂。也会想想喷绘的人是什么心情,后来偶然看到一个帖子下面组长说喷绘主人也在豆瓣,去看了她相册,还有我没遇到过的,期待遇见吧。但也可能就已经和废墟一起消失了。杨浦滨江那里的就消失了吧”。

此外,还有利用废弃景观拍摄正式或非正式的影视作品、录制音乐等。

通过人来了解空间
部分探索者通过当地门卫保安、周边居民,乃至交警,废墟里的无家可归者,了解废墟的历史和未来,建立和场地的连结:“和保安聊天,一般像拆迁那种的临时废墟管得也不会那么严,聊聊天可能反而就放你进去了。那这种地方不是废弃公司啊建筑什么你在网上还可以容易查到点信息。那保安跟你说这块地方要拆还是改了保护,原来干嘛的,为什么不直接拆掉,那还挺有意思的”。拆迁、城市更新导致的临时废墟的产生和消失有可能存在争议,原住民试图干预废墟的演进,会主动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贴着照片还有各种资料……应该是有居民在做这件事情,我们拍照的时候一个居民会过来给我们讲谁曾经住在这里什么的。”
除了在废墟之中探索和发现,探索者逐渐关注到废墟周边本地人的日常,去体会废墟在城市中的角色:“(杨浦滨江南段)同时走到那边的时候会经过定海桥那一片社区,然后定海桥本身是非常具有烟火气的一片啊……民居集中的地方吧,全是很小的商贩小店,然后各种吃的夜宵摊子其实是非常吸引人的城市地方的那种,老社区的感觉也是那种,自然生长的感觉吧。但是现在我看到那一片地方也立刻要被拆迁了,然后那里也有很多老的厂房,它们就是……被幽禁的感觉,就是虽然那些厂房在那里非常巨大,像巨大的野兽,但是其实它们是被关在那里的,外面的人是不能够进去的。”
-
山与食欲与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26 1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