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格局》:如何和时间做朋友,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和时间做朋友,初识这句话是来自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这是他演讲的主题。之前并没有太理解这句话,只是觉得很高级,也困惑到底要如何才能和时间做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时间的格局》这本书中找到了!
彼得.德鲁克说过:“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时间管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的技能。
时间只想和懂得它复利价值的人做朋友!如何管理时间,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时间的格局》书中分享了时间管理的三个步骤:
1、记录时间
管理时间的第一步是感知时间,记录时间可以让我们知道把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调配时间。这就和减肥过程中需要记录每天吃的东西的道理一样。了解减肥者每天摄入多少热量,才能更科学的控制饮食。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常常忙碌一天,却发现自己也没完成几件事,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经常设置了一堆目标,却没有完成。
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不了解做一件事需要花多长时间?那么设置目标自然会比较盲目,容易功亏一篑。很难找到时间规划的突破口,改变现状。
书中分享了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时间统计法分成两步:①记录 ②统计。
记录指把当天的一些「时间花的值」的事情记录下来。记一下事件,再记一下这件事的耗时,别的什么都不记,不记什么心得感悟,也不记这件事是哪个时刻发生的。耗时不用很精确,柳比歇夫的记录精度是5分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记录的时候需要做好分类,偏于后期统计。
统计是指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运动、读书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按照周、月、年为单位进行时间统计。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反馈,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更好的制定下一阶段的规划。
对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感兴趣的可以看《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它是一本柳比歇夫的个人传记,在书中柳比歇夫会对自己每天的时间消耗进行统计,并会进行月小结,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2、预留整块时间
在这个时间大量被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总是不断的探索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高效学习,但多年的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低效和焦虑。与其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效率,不如想着如何留出整块的时间来高效学习。
每天留出两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整块时间来专注学习,或做最重要的事情,其效率会比零散的碎片化学习高很多,也更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度思考。那么如何腾出整块的时间呢,书中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早起1小时、手机离线一段时间专注做事。很多时候我们时间的碎片化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总是会忍不住的一会儿就要去看手机,回复信息、浏览网页等,时间的利用效率就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拉低了。
时间管理的另一小技巧就是:最困难的事情先完成。我们往往习惯先去做最容易的事,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一个现象,你一天下来做的都是容易的事情,然后到做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时间往往不够了,加上畏难心态,我们很容易自我退缩,越来越不敢去挑战。先去完成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挑战困难,完成任务,那么事情做成功的概率也会比较高。而且完成了最困难的事情后,剩余的时间你也会过的比较轻松,不会那么焦虑。
3、100小时定律
大家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然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尤其是已经成人每天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我们来说,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听起来就让人望而生畏。因此书中提出了100小时定律,就是你想了解学习一个新的兴趣领域,可以先从100小时开始,这也是微习惯的原理。将大目标10000小时拆解成一个个100小时的小目标,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和行动。100小时的刻意练习虽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领域的精英,但却可以让你从门外汉到初级入门,让你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嘴上。走出100小时的这一步,其实你就已经赢了很多人了,毕竟更多的人都还未曾行动。更何况100小时只是起步,后面还有更多的100小时等着你锤炼,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行动,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精英。
时间分配和管理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把每一天过成什么样,我们的一生就是什么样!我们都应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该怎么分配,这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