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看展记|安藤桑不止混凝土
原创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枝社”,会持续更新看展记录、艺术新闻、文艺评论、原创文学作品及其他内容,有兴趣的友邻可以关注一下! !!
可能是日本最著名当代建筑师之一的安藤忠雄桑的最新个展在东京、巴黎与米兰游荡一圈之后近日来到上海。这篇推文本来准备作为前沿线报发出,但据不完全统计,半个朋友圈的老师已经在此前莅临过现场了。
关注当代建筑的朋友对安藤其人一定不陌生,特别是在2010年代他参与了大量中国内地的项目之后,实地到访他的建筑作品也并非难事。这次的《挑战》其实并非安藤在上海的第一次展览。他本人设计的明珠美术馆在2018年开馆的首展就是题为《引领》的安藤个展。
但是相比之下那次展览涉及到更多的装置作品,艺术性与概念感更强;现在这一场则更像一次对安藤忠雄建筑生涯的回顾,有种文献展的氛围。
对于值不值得去的问题,我的回答还是肯定的。虽然密度相当大的模型、手稿和图纸在整场展览中以基本一致的方式呈现几乎肯定会导致审美疲劳,但策展人很好的利用了复星艺术中心的展厅平面,在三个楼层中用更具体的方式复现了安藤著名作品的局部,在很适合拍照的同时也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换换脑子。

从另一个角度讲,提到安藤忠雄,大家往往会第一个想到清水混凝土。但除了对这种材料的偏好,安藤的建筑作品中其实还有更多特色语汇。尽管展厅的隔墙(甚至展览手册)也模仿了清水混凝材质,但在我看来展览中对于后者的呈现可能才是重点所在,大部分为木制的模型也可以让我们透过材料的外表观察建筑本身的形式。
正如上面出场的影评人老师所说,安藤桑其实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师。这使得他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一直以日本主流建筑界以外的叛逆形象出现,从他1973年的一篇论文题目《城市游击战住宅》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而展览的第一部分:“空间的原型”主要展示的就是他在名声大噪之前(以及之后!)的早期作品。
(但如果我们百度搜索“城市游击战”,点击量最高的结果是:“想想前段时间的加沙城,哈马斯想干的就是都市游击战,但不太成功。车臣战争中的格罗兹尼,成功的都市游击战。”)
安藤桑想的大概不是这么回事!准确的说,他早期的住宅作品并不像后来那样注重对城市环境的回应,而是作为一处个人生活的堡垒来设计的。因此自成一体,甚至与周围格格不入,都被他看作自己作品的特色而不是问题。早年的安藤也只能接到设计“一户建”小住宅的委托,正好方便了他的这种实验。

这时期的建筑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住吉的长屋。这幢得到日本建筑协会年度大奖的小小住宅也是安藤的成名之作。他在这块十分狭长的场地上采用了相当大胆的设计:开了一个中庭。虽然临街的外立面看起来像一个封闭的混凝土集装箱(游击队员是这样的),这种“风能进、雨能进”的形式也使得它未必那么舒适,但自然光线却通过天井引了进来。

不过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城户崎宅。场地同样以“游击队”的方式,用堡垒式的高墙围合了起来。并且安藤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建筑下沉了一层!这样就用相当精巧的手法的在一栋住宅里分割出三个相对独立的居住单元,分别给屋主夫妇与双方的父母。同时一个通高的大起居室又可以作为大家庭聚会的场所。

在“一户建”做出了一点名堂之后,安藤老师终于接到了大一点的项目委托。例如下面的冈本集合住宅方案。

这个方案虽然不幸没能建成,但是依托场地的坡度布置居住单元的方式和对网格框架的强调无疑延续到了建成了且建了三期的六甲集合住宅项目当中——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安藤老师对于地形的巧妙利用在之前的小筱邸等作品中就初见端倪,在六甲的集合住宅之后几乎成为了他的拿手好戏(还好日本的山多的很)。那么如果没有地形呢?安藤甚至会创造地形!其中最夸张的或许是在一处采石场的旧址上设计的大谷剧场,因为过于魔幻,也没能成为现实。

思路与之类似的项目还有确实建成了的水御堂。这处相当著名的宗教建筑一改日本佛寺的传统形式,将一间佛堂藏在了莲花池的水面下,漂浮在水面上进入其中的阶梯莫名让人想起基督教摩西分海的典故。

除了建筑之外,这一部分还有安藤桑的一些摄影、绘画以及他早年无师自通的环球旅行中做的速写。

展厅中央的部分被做成了一个装置——复刻了大名鼎鼎的光之教堂(also本次展览拍照胜地之一)!同时也是这个项目的专题展厅。十字架正对着复星的大落地窗,赶得巧的话能从里面看到立面在转。
这里还藏了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安藤的未完成项目,是他给UNESCO的巴黎总部做的小小冥想室,去看展的朋友可以找一找!

第二部分叫做“城市的挑战”,其实就是他在中国做的一系列项目,有不少我们很熟悉的建筑。虽然北京的国子监酒店从奥运会那年“推进”到现在,多半是已经黄了。而保利大剧院就不用多介绍了吧!但这个概念模型做的真的不错。

以及刚才提过的明珠美术馆与楼下的新华书店,是安藤桑不大多见的室内设计项目。和保利几乎完全不同,但冥冥之中其实有几分相似——看起来都很象一个蛋不是吗!

二层的展览到此结束。上到三楼,第三部分取名为“景观的创造”。之前那些作品中安藤对于建筑与地形结合的兴趣仍然没有改变,但他成熟期作品中的这种结合显得更为自然,并且不吝于让场地本身为己所用,或是让建筑成为地景的一部分。
一个典型是位于大阪的,巨大的到广角镜头都拍不下来的中之岛项目。在这个城市更新计划中,安藤把绝大多数的空间隐藏到了地面之下(或许大家还记得之前提到的大谷剧场),但可能因为耗费过巨而停留在纸面上。
下面是岛上的一处洋馆,安藤本人上小学时最喜欢的建筑启蒙作品中之岛公会堂。这个剧场改造方案中的蛋形空间是不是似曾相识!

安藤桑在中之岛未竟的理想在另一座岛屿上得以实现,那就是相当有名的直岛项目。不过和中之岛不同,直岛本身并不存在一个“整体规划”,岛上所有的建筑其实是安藤在30年中分别设计的。3层的中央部位留给了直岛的巨大沙盘!
如果到现场看模型,就会发现岛上的建筑都是紧依地势建造的,甚至大部分位于地下,没有一座看起来“特别雄伟”。在我看来这是这个项目最宝贵的启发。

从最早的倍乐生之家美术馆到目前还在推进的几个酒店与美术馆项目,直岛或许是全球唯一能提供360度安藤体验的地方。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那个只有莫奈、特瑞尔与德·玛丽亚的三件展品的地中美术馆,当然,建筑本身或许就是第四件艺术品(但有幽闭恐惧症的老师可能不会很喜欢!)。

还有标志性的沃斯堡现代美术馆,也是一幢低调的很的建筑,不过路易斯·康和伦佐·皮亚诺珠玉在前,这个场地本身已经也够高调了。

这个兵库县立美术馆的模型中出现了展览入口处的绿苹果,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如果觉得看模型看到累了不妨改以找苹果为目标。

第四部分“与历史对话”主要收录了安藤的旧建筑改造作品。安藤桑似乎准备把低调的原则一以贯之,特别是他的改造项目大多都保留了建筑外观的原貌,只在内部空间上做做文章。例如巴黎的谷物交易所:

也有惊喜,例如突然发现安藤老师还参加过Tate Modern的改造竞赛。

回到一楼!展览并不意外的收尾于另一处复刻装置,也就是和光之教堂齐名的水之教堂(没有人喜欢风之教堂?)不幸的是即使在工作日的下午此处也门庭若市,无论试图拍摄装置、拍摄同行的朋友还是拍摄自己,镜头里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别人的身体部位。

但大家对建筑艺术的热爱还是令我痛哭流涕!
总之受限于篇幅和作者的懒惰,上面提及的作品只是这次展览呈现的一小部分(比如就没有拍网红大佛头),展品中除了模型也还有大量的视频和手稿,模型的全貌也无法通过图片呈现,有时间的话非常建议感兴趣的朋友错峰观看!
也祝即将80岁的安藤桑永葆青春,越来越好!(但尽量别再设计高层了)

安藤忠雄:挑战
2021.03.19-2021.06.06
复星艺术中心
展览票价:120元(学生票80元)
4.7/5.0
-
要跳舞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09 20:37:51
-
棋谱菲尔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07 11:24:43
-
圆涤笙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18 14:33:33
-
Zlea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08 07:16:58
-
望星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10:24:39
-
Qqqy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25 13:48:11
-
豆友203540209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24 04:39:47
-
xlllat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00:59:14
-
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23:22:46
-
冰河月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23:20:50
-
快乐姥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22:34:46
-
Kiilia 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20:59:01
-
晚上好不是早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19:49:31
-
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16:11:01
-
朱京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13:38:32
-
樱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10:44:34
-
Lesl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09:37:08
-
DukeStewar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09:36:07
-
安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01:33:45
-
A追梦🇨🇳健身运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8 14:55:58
-
pu5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8 14: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