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理塘
这篇游记的目的地是色达,《到理塘》属于篇二,行程包括巴塘——理塘——甘孜;如果感兴趣,可以从篇一《到芒康》看起。祝你阅读愉快!

在芒康休整一晚后,清早我便在大街晃荡寻找到巴塘的汽车。对芒康没有过多的印象,只记得那里海拔不低,夏天还有点冷,并且那里的藏族男人大多用红绳包着长长的头发,身材魁梧,穿着在云南并不多见的传统的服饰;如果你在街上迎面对上一位不带笑容的中年藏族汉子,那你的眼神肯定是最先躲避的。

芒康到巴塘的面包车还算挺多,我上了一位包着头饰的藏族大叔的车,一开始还挺害怕,但通过接触,发现汉语并不太好的大叔还是挺和蔼善良的。因为没有下雨,这一路还算顺利,山上偶有落石,但在这条路段并不算什么。从高山下到河流,从西藏到四川,海拔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升高。只要过省界,就要登记身份信息,这不,在过了四川界那座大桥后,就要停车检查,这座大桥是川藏和西藏间的必经之路,很多驴友会在此打卡取景,桥上密密麻麻的话语,使得这座普通的大桥变得丰富有趣,只可惜2018年由堰塞湖引发的大水把该桥冲毁,随之冲走的还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故事。也罢,回忆始终是过去式,何不顺着江水,乘风破浪,前去欣赏未来的景象呢?
刚开始,面包车里人还挺多,后来陆陆续续下了一些,便只剩三人,作为外地人的我又被车中的寂静弄得不知所措,然后我便掏出包里的零食,分给了前排乘客和司机。不分还不要紧,一分问题就来了,副驾驶接过零食道谢后,和司机大叔开始边聊边吃,不时还看看零食的包装,然后他俩就开始在前头用藏语絮叨起来,突然副驾驶转身用他那带着浓浓藏腔的汉语问我:“这是什么东西?”,我当时还以为他俩喜欢吃所以问我,便想都没想回答道:“鱼!”。副驾驶转过去继续和司机絮叨起来,两人还严肃的盯着手里没吃完的东西。好在年轻的脑袋灵光,我突然想到很多藏区的一个习俗:那就是因为水Z的原因他们是不吃鱼的,这一想差点吓得我被食物给噎到,然后我马上向他俩解释:“这是大海里的鱼,从很远很远的大海里捞起来的小鱼,不是我们这种江里头的,来来来,来尝尝其他的这些零食!”副驾驶笑着接过零食,继续又和司机大叔攀谈起来。

总算到了巴塘,车停在了巴塘客运站附近,来接我的是友人格桑。(现在回想起来,这小半辈子最珍贵的财产可能就是这些在路上帮助过我的友人们了)。格桑和我是在一个微信学习群里头认识的,那时她还是位在成都读大学的藏族姐姐。把行李放在旅店后,格桑把我带去了他们那里最有名的酸汤鸡火锅店,就在客运站旁边,餐厅很老旧,不是当地人可能还找不到这里。这看似简单甚至破旧的餐厅竟然让我吃到了人生中最好吃的一顿酸汤鸡。和丽江的不同,这里的酸汤鸡没有香草,番茄这类辅料,只有特殊泡制的酸菜萝卜汤,酸萝卜的酸咸和土鸡的肉的软糯,无疑是巴塘留给我的最大印象。

忘了说,这顿饭是和格桑,格桑的母亲和其阿姨一起享用的,她们的热情招待也是我首次旅行中的温暖时刻。饭后,格桑把我带到了巴塘最有名的一个寺庙,我已记不起来寺庙的名字,只记得和格桑一路上的对话。格桑:“这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寺庙,每年中考或者高考的时候,这里都会挤满转经的学生,现在呢,考完试了,人就少咯!”
在此不得不分享多多《虽然不相见》中的一段话: “精神与现实并不会彼此妨碍,更不能相互替代,这里的人们不会被极乐的来生所迷醉而放弃辛劳,也不会被困顿的现实所拖累而无力祈祷“。希望每一位前行者,都能让现实和理想,心灵和肉体进行正确的对话,它们之间即是截然不同,也是水乳交融。
格桑还说:“我过几天准备去打一个耳洞,因为我们这儿的大人相信,打了耳洞,将来生娃娃会更顺利...."哈哈,可爱的格桑,美丽的格桑,善良的格桑。这两年的格桑已经结婚生子,并且继续践行着藏区的“冈拉梅朵”助学项目,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藏区群众。虽然这两年和格桑少了很多联系,但我依旧还会想起巴塘,想起善良的格桑及其热情的家人们。


第二天一早,告别了巴塘,我依旧找了辆拥挤的面包车前往理塘。记住,找这类面包车一定要找挤的,因为能让你挑位置坐的那些面包车,也能让你等人等到吐血,他们一般都是客满发车。
巴塘到理塘又是一个海拔不断升高的旅程,有段路途甚至还飘起了雪,当地人也是见怪不怪了。好在我也算是半个高原地区长大的孩子,始终没有高原反应。
这段路程可以说是我去程中最美的路段之一,有多美呢?青草,白云,帐篷,牧民......种种你想象得到或者想象不到的美景都在其中,怎奈一台iphone4行天下,我难以通过图片告诉你这里的景色,况且下半年我的手机也被偷了,真糟心。


到达理塘是在中午,简单吃了碗饺子后就找了家青旅放好了行李。然后打车前去拜访理塘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仁康古屋(七世DL的诞生地,也就是仓央嘉措的ZS)
跨鹤高飞意壮哉;
云霄一羽雪皑皑;
此行莫恨天涯远;
咫尺理塘归去来。
——仓央嘉措
那时的理塘还没有冒出个丁增,人气不算很旺,反正那天那时,去古屋的也只有我一个。古屋内只有一位端坐在门口的藏族阿婆,和她短暂的询问过后,她就起身带着我参观了一遍古屋内部,不仅给我讲解了很多屋内的故事,还亲切的给了我一些纪念品。只可惜我实在太懒,每次行程都不做记录,只是简单的朋友圈打卡,所以多年后的今天,我已忘了那天阿婆给我讲的种种故事,只是依稀记得阿婆世代守护着此屋,阿婆家有两条彪悍的藏獒......那天,为了表达感谢,我去燃灯房擦拭了所有燃完的油灯,虽然被烫得双手通红,但还是开心的和阿婆合影道别,我说,我还会回来看您的,可是,这句话到今天都还没能实现。不知现在阿婆是否还在屋外等待,也不知阿婆身体是否还很安康。(在本篇日记发出后,有位朋友私信了我,并且还发来了阿婆的近照,非常感谢。)



第二天一早,按照惯例,我继续挤进了一辆面包车中前往甘孜县。这段路程就用一个字来形容吧:“险”。再配上一位心急的司机,那真的可以称得上是速度与激情!好在天灵灵地灵灵,天不下雨,山上落石砸不中,我完好无损的到达了甘孜县城。

甘孜县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热闹得吵杂,穿梭的车辆不停的敲打着喇叭,路旁的商铺挤满了人群,绕了一圈,好像也只有大河边依山建造的房屋更值得驻足。索性拍了几张照片后继续回旅店休息,打开电视,康巴卫视正播报着甘孜州的特大暴雨天气,我暗自庆幸,还好雨没有下到这边......



上篇内容:《到芒康》,记录行程: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芒康
下篇内容:《到色达》,记录行程:甘孜——色达
谢谢你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