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生育【一】
朋友喜获麟儿,远远相隔,但疼痛依然能够从屏幕里的只言片语传递到自己身上。顺产,五指上无痛,后转剖。度过完全虚弱的时刻,文字对话里也是止不住的疲惫和脆弱。除了干瘪地赞美母亲是伟大的,想不出其余能够纾解一个清醒女性痛苦的方法。而伟大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接触过有生育经验的女性,一个神奇的现象,年纪渐长者,无论经历多么艰难的生产过程,日后提起都是云淡风轻;年纪相仿者,则多认为如果这痛苦可以不经历便不要经历吧。前者的勇敢来自本性对幼崽的喜爱、期待、后天因社会组织对生育的赞美从而对生育的认同,最后导致痛苦转化为正面记忆。后者自我意识逐渐崛起,对于社会附加的意义感看弱,那么生产这件事的美化项仅剩余对幼崽的喜爱、期待,美化项同生育成本对抗,逐渐式微。
生育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沦为一项选择,且非必选项。人们意识到可以生,也可以不生,理性的男人和女人在生育前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拥有一个孩子,这是一道无解题,因为面对巨大的生育代价,任何理由都显得微不足道,更像是事后为已作出的选择找补的借口。
生育,生是始,育不是终点,养育和教育构成了育的内容。
“生”的重担几乎完全在女性身上。从每个月的痛经开始,到孕初期的妊娠反应,胎儿与母体更像是寄生关系,身体努力排斥异物,精神却对它的到来尽量做好喜悦的准备,再到孕晚期不便,负重生活,夜不能寐,精神紧张而敏感。最后就是最为惨烈的生产环节。看到学姐写下历经27小时疼痛仍然坚持顺产诞下公主一枚,很难认同这样的坚持,但依然觉得伟大。
“育”的部分由父母分工决定,这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养育一个孩子成人,平安健康;教育一个孩子成长,培养正直善良的三观,教会它自信勇敢坚持内省自知。道阻且长,这条路令人望而生畏,保持极高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从牙牙学语时期开始,直至未知的终点。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母亲为之付出的生育成本,戏谑的四脚吞金兽确实吞金,教育道路上可能预见的各种棘手问题,最终的结果是未知。
如果仅凭我的想象,面对这些多而杂的困难,依然选择生育的原因,或许是为了一种朦胧的希望。有哲学观点认为人类最大的幸福是能够规避痛苦。苦多乐少,希望就如同明天可以落袋的甜,明日复明日,得以产生动力,来面对尘世的苦。
另外,做选择难于做决定,决定做一件事比放弃做一件事需要的原因少。生育在当下非广泛人的选择,依然是一个决定,放弃这个决定难于决定做它。因为男女生理差别(男生不必为生产这个过程付出任何身体上的损伤),加之父权社会长久以来对女性伟大的定义、包装、绑架,对于女性而言,生育更只是必经之路的决定,“哪有女人生孩子不痛”“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比比皆是的言论使女性浸泡在恐惧和勇敢交杂的泥潭里。
庆幸有越来越多觉醒了自我意识的女性,她们勇敢坚定,对父权的种种说不,振臂高呼追求平等,更意识到生育是选择,而非普通的决定。她们已经摆脱对伴侣物质的依赖,从更多维度对婚姻、恋爱伴侣进行筛选。这对男性而言也是大有裨益,能够帮助他们进步向上。层层传播至理所应当,真正的平等就离我们不远了。而平等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同样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