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独白:受到伤害的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 解毒指南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的关注点在于“有毒”上——病态自恋狂的人格特征、心理独白、关系动态和虐待手段。
如果我们只讨论病态自恋狂,而不了解自恋型虐待对于幸存者的影响,我们很可能会用“旁观者清”的态度对待幸存者,无法理解幸存者为何明明知道对方有问题的前提下,却陷在困在有毒的关系中不出来。
在缺乏理解的前提下,如果一味地给对方建议,劝对方“面对现实”“不要难过”“转移注意力”,甚至要骂醒对方,期待立即的改变。即使初衷是好的,这么做很可能给幸存者造成更多的压力困扰,使ta更痛苦。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聊聊自恋型虐待对幸存者造成的影响。
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访者的分享和阅读感悟,我在此想和大家分享幸存者的状态和心理。希望帮助幸存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帮助更多的人走进幸存者的世界,让ta们隐形的伤害被正视看见。

自尊损坏
先前多篇文章都提到自尊损坏的问题。
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会觉得自尊是个非常模糊抽象的东西。
自尊其实是个很大的议题,在有限的篇幅中,我只能用简短的方式表达。
一个自尊心健康的人,如果自尊遭到了破坏,一般会不信任自己,质疑自己的一切,失去自信,觉得找不到了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靠不住、失去独立性、需要依赖ta人、没有价值。
当自尊受损后,就会延伸出一连串的不健康心理状态。病态自恋狂是低自尊扭曲发展的一种极端类型。
但是低自尊还有其它的形态,像是自恋型虐待中的幸存者,受虐导致低自尊,并没有变成病态自恋狂,而是失去自我、自我贬低。

身份认同危机
幸存者可能会有“自己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感觉。
如果ta童年时被抚养者以自恋型虐待方式养育,这种“不知道自己是谁”很可能会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状态。
Ta可能以外在观点形容自己或给自己贴标签,例如“我是个乖孩子”“我是个好学生”“我很聪明”之类,但内心却一直无法感觉到一种稳定的、扎根的自我。
这是否听起来很像病态自恋狂的空洞内在?
的确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请注意的是,病态自恋狂和幸存者之间很大的差别是病态自恋无法真诚地面对自己、与真我脱节,而幸存者是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
即使从小长大本来有稳定扎实的自我身份感,也可能后天在自恋型虐待关系中受到破坏,变得对自己充满不确定、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病态自恋狂采用违背伦理道德的方式,去欺骗贬低幸存者的自尊,导致其自尊的损坏。
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具体变化:在一段有毒关系里,或者刚结束一段有毒关系,自己可能原本很有自信、能力不错,可是现在却变得没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总是纠结于为什么爱自己的人却如此对待自己。
这样的反差,也足以使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以前以为的自己。

有苦难言
病态自恋狂常用的煤气灯效应和其它的招数,再加上自尊心受到损坏,幸存者很容易被洗脑得渐渐难以分辨是非对错、过度承揽责任、自责内疚感强。
很多幸存者不知道如何对外人诉苦、求救,或是诉苦时完全没有提及施虐者的伤害性模式。
没有仔细观察、了解幸存者处境的外人,很可能不知道幸存者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只觉得幸存者“怪怪的”“语无伦次”“情绪不稳定”“莫名的充满负能量”“好像在隐藏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等等。
幸存者不对外人说明自己的状况,常常是因为对自己的处境充满了羞耻感,而且因为煤气灯效应作祟使ta不见得知道痛苦来自何处(当局者迷),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描述自己的遭遇让ta人理解(自恋型虐待太抽象或反常理所以难以用简单的线性逻辑描述),或是因为痛苦与羞耻感太强烈引发逃避或否认的自我防卫机制(用鸵鸟心态来面对这个痛苦的现实),所以有苦说不出。
这些人的心路历程包括:
有些幸存者觉得反正ta人不会懂,不会信,不会支持理解自己,还要冒着遭受ta人指责批评的风险。因为害怕受伤,干脆选择不说。
有些幸存者因为某些现实因素,必须隐藏自己的痛苦、报喜不报忧,必须呈现自己过得很好的形象,于是外人更不可能知道ta的真实处境。 有些幸存者在煤气灯的洗脑之下,会质疑自己的判断,怀疑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却没有意识到对方是施虐者的可能性。

这些幸存者会具备“猎物体质”。
猎物体质使得ta们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过度替别人(包括施虐者)开脱、过度承揽责任,加上煤气灯效应,就会出现了幸存者自我质疑的状况。
即使进入咨询中,也会说成是自己有问题或有错,对方(施虐者)其实不坏或没有大错,关系还好就是自己不快乐。
如果咨询师本身对于自恋型虐待议题不够了解,很可能因为听信幸存者被洗脑后的“滤镜”呈现,无法得知事情全貌,也无法深入协助幸存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指出幸存者的一些会吸引有毒人格人的特点,但是我不想把责任轻易归咎在幸存者身上。因为我发现幸存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信息不对称和有毒一方的有意的欺骗隐瞒而被伤害,最应该谴责的是施暴者而非幸存者。
我最近意识到很多幸存者因为缺乏可用的词汇,无法用语言说明自己的状况,所以处于一个有苦难言的状态里。
但是,当ta们在阅读了自恋型虐待相关的书籍与文章后,会感到如释重负,并且开始觉得有能力求救。这是因为ta们终于能够用语言去理解、表达自己的遭遇和状态了。
所以,我觉得当提供适当的支持、资源和空间,幸存者是有可能找到走出迷雾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写有毒关系的科普文章的动力所在。
失去人际与其它资源
在一段有毒关系中,幸存者很可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这是因为病态自恋狂可能可能控制了受害者的经济、行动自由,破坏或操弄幸存者的人际关系;或是幸存者难以得到亲友的理解或支持导致疏离;抑或是幸存者的心理状态导致社交能力不良,所以幸存者常会失去人际资源。

人身安全
如果病态自恋狂有肢体暴力、性暴力、或威胁采取暴力手段,幸存者会承受人身安全的危险,并且处在恐惧之中。
有些病态自恋狂无法或不愿忠于一位性伴侣,所以可能置性伴侣于性病风险之中。有些病态自恋狂倾向于采取高风险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快感,比如:滥用药物、酗酒、滥交、赌博等等,也间接使幸存者处于风险中。
如坐针毡
与病态自恋狂深入相处或生活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很可能会被ta贬低,无止尽地挑剔批评,过度控制,用不一致的标准要求或衡量你,而且通常难以与ta沟通交流。
所以幸存者时刻处在被批评或打击的状态,或是时刻担心病态自恋狂又会如何挑剔自己,自己哪里又做错了,ta又会如何伤害自己。
幸存者很可能活在一种无时无刻的自我审查中,并且时常有被批评或伤害的焦虑与恐惧。
孤立无助感
因为外人常不知道或不懂幸存者的苦,加上病态自恋狂非常可能一手遮天、颠倒是非、剥夺幸存者的社交支持,甚至可能有飞猴的存在,所以幸存者很容易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没有人懂自己的痛苦。

对人事物失去信任
如果你本来以为的好人却变成了恶人,应该善待你的人却持续伤害你,周围的人又被ta蒙骗而成为飞猴,长期处在这种情境之中,你就很可能会对人失去信任,也会对人生与世界失去信心。
人生因此被蒙上一层灰色,深怕被伤害、害怕又错信ta人。
这也常导致试图伸出援手的人被幸存者拒绝,或是幸存者非常消极不接受协助。
这就好比一只被多次伤害虐待的流浪狗,很可能会对外援采取防备心或敌意。即使有人想要帮助它,它一开始的反应可能都是害怕、逃避、攻击。如果它被领养,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重建信任和能量。
希望这个比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为何幸存者对于伸出援手的人并不总是立刻接受,人生观那么负面了。
绝望
因为孤立感,以及病态自恋狂几乎不可能改变、自恋型虐待的持续性、支持资源的缺乏、心理状态的受创,幸存者很可能会陷入绝望。
焦虑
病态自恋狂常使幸存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是病态自恋狂动不动就责备贬低,对自己或一切充满了不确定。
加上上述的现象,不难想像幸存者有多焦虑,时时刻刻处在自我质疑、担心、或害怕之中。

抑郁
幸存者处在痛苦中,加上前述的状况,出现抑郁情绪也是在一段不正常的关系中的正常反应。
身心疾病
因为身心是相连的一个整体,所以身心的疾病也是处在一段不良关系的指征。
综合了上述各点,且因为长期承受重大压力与伤害,许多幸存者会出现这些身心症状或疾病:
失眠、慢性疲劳、大肠激躁症、肠胃疾病、自律神经失调、自体免疫疾病、心脏疾病、焦虑症、恐慌症、抑郁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复杂性创伤压力症候群……
身心疾病的症状还有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查询这些身心疾病的资讯,比如: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omplex PTSD)。但是对于复杂性创伤压力症候群相关研究的中文资讯非常不足,未来有机会我再和大家详细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当幸存者觉得绝望、走投无路、而且身心状态严重不健康的时候,可能会有自杀的意念(如果有自杀的意念,请寻找专业机构的帮助,点击此处)。
毕竟在万念俱灰、看不到希望、绝望痛苦的时候,对ta来说,死亡似乎是唯一的出口。尤其持续被煤气灯效应控制,混淆思考与现实感,加上各种痛苦,也容易使幸存者觉得或怀疑自己疯了,不知怎么走下去。
外貌改变
常有幸存者告诉我在有毒关系中变得憔悴、老化快速、过瘦或过胖,但是离开这段有毒的关系,把自己调整好后,过整个人看起来变得容光焕发。
我也见过来访者或是因为缺乏自尊与自信,为了讨好病态自恋狂,或安抚被洗脑所导致如影随形的被批评恐惧,过度整形或控制体重。
所以,体重变化和容貌改变可以传达出很多关于一段关系的讯息。
认知功能与情绪状态不良
外人也许不知道幸存者有什么诊断或遭遇了什么,但是通常可观察到幸存者好像情绪不好或不稳定,或是思考行事不太妥当或合理,甚至因此破坏了ta们非常需要的人际关系。
这都与上面所说的各种状况有关,是自恋型虐待下产生的伤害。

脑部改变
研究发现,反复受到情绪虐待或心理虐待的受害人,脑部状态会发生改变:管理记忆与学习的海马体会变小,负责情绪(例如恐惧、哀恸、负罪、忌妒、羞耻)和情绪记忆学习的杏仁核会变大。
而且,处在虐待关系中越久,这个状况就越显著、越严重。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幸存者常出现卡在情绪中出不来,经历鬼打墙的瞬间,学习能力变差,记忆力变差,脑子不清楚的现象。
离开这段关系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离开”却不那么容易。
即使幸存者离开了这段关系,身心状态的修复并不是立即性的,而是根据伤害的程度需要时间不等的疗愈和重建,甚至有些幸存者可能从此永远回不去原本健康的自己了。
更何况许多病态自恋狂之前文章里所讲会虹吸纠缠幸存者,给对方造成后续的困扰。
很多不了解这个过程的人有时会失去耐性,觉得“这么久还走不出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自立”,或是无法包容幸存者的创伤状态,于是给与幸存者很大的压力,甚至终止对幸存者的支持。这是很可惜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自恋型创伤对于个体的伤害,更好地预防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参考文章《自戀狂出招:對受害者的影響》陈思涵 普斯提蜕变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