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游记(三)-我遇到的亚洲女性
近日见朋友,还是有人问起美国见闻。总是一时语塞,这个命题太大。也有人问起为什么不继续写游记了。还是要自律些,有空就继续写游记。
小身材 大气场
如果教学大纲得到批准,又有教授愿意指导,美国大学可以给自己设计课程。修完M&A以后,给自己设计了一门soft side of M&A,偏重于购并后的组织机构重整和文化融合。各种折腾以后,得到了两位教授的联合指导,其中有一位Professor Dokko,是韩裔美国人,典型的亚洲女性外表,一开口气场很大,一直保存着她的TED演讲。
每周去和教授见面,她们提供阅读建议,我用一个几页的PPT讲述自己的分章节框架,大家有点讨论和互动。两位教授都渊博友善,只是感觉到Professor Dokko似乎更走心,回韩国还跟我视频连线。有时候她会临时提问,是有点挑战性的问题,好在我答上来了。这也许是东亚人的风格吧,试试看你到底理解了多少,是否有真正的思考。这个过程是,当时满头大汗,回想下来很有收获。
后来我们聊得更多些,我聊了对OB的兴趣和在公司工作中的观察。难得她赞赏我有学术潜力,可以追下PhD的梦,也问了问我感兴趣的领域。这些谈话很真诚,令人难忘,给了自卑的我一些自信,尽管没有勇气pursue PhD。还是能读出她的心意,其中也许有一点点是东亚女性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支持。
东亚女性这个小群体在美国活得并不容易,亚洲女性的刻板印象是沉默温顺的。
在Carrie的婚礼上遇到了她的母亲Mrs. Beckman,日裔美国人,与Professor Dokko在气质上有几分相似。两位都是小身材、大气场,少了些亚洲人的内向沉默,多了些热情与力量。这种内在力量中,有一点Alpha个性的感觉。后来看了Mrs. Beckman在斯坦福的一个演讲,知道她在职业上非常成功,也为女性发展做了很多事。
两位都是非常出色的亚洲女性,也许都曾经从“打破刻板印象”做起吧。
温婉的力量
选了Professor Yasuda的两门课,其中一门是CFO Immersion,要求每周跟CFO见面以后,写一个write-up。她发回的批改里,会把语法错误一并改掉,真是令人钦佩,而且会让人下次做的时候更加用心。她似乎有一种温婉的力量,令人努力要表现得更好。很好地印证了,“你希望他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他人。”
这位日裔女性衣着雅致,说话细声细气,Bio却很霸气,论文列表一张A4纸都写不下。毕业典礼上遇到她,大家发自内心地有一个拥抱,清淡又温暖,这也是我与花旗国情感连接的一部分吧。
在湾区Networking(晃悠)的时候,和一位哈佛姐姐喝过杯咖啡。她出生在上海,后来在香港住,讲一口软软的普通话,脸上总满是笑容,温婉亲和。初次见面,很真诚地聊了很多自己的家庭与生活。
我对哈佛人难免有点仰视,她情商高,只是叙说,为了工作去联系校友有很多不容易。回头想想,可以和陌生人很快熟起来,温言细语聊上一个多小时家常,背景出色又不会给人压迫感,也是一种温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