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的自我意识觉醒是在什么时候
查看话题 >我是怎么慢慢学会和自我相处的
我开始产生和自我内心连结的意识大概已经过去了一年了,但是这件事情真的太重要了,并且它来的时间其实刚刚好。近些年遇到了人生的低谷期,但是偶尔还会庆幸一下这种低谷期让我给自己这么大的成长空间。内在的自我探索永远都不会是一个过时的话题,它需要自己下意识地照顾自己的身心,留意自己情绪的变化,观察自我的正念,最重要的是,真正地从心底接纳自我。
时常发现,日常生活中很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和身边最亲近的人说“我爱你”,但是这句话我们好像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对自己说过。有一个试验,当你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试着观察他十五分钟,然后对他说出这句话,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尴尬,是不自然,还是不自信?我想表达的是,这件事一点都不可笑,在一年前的时候我对着镜子看到的自己是无法被自己所接纳的,现在的我已经可以轻而易举的看着自己并且告诉她“你很好,我很爱你”。
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当任何一方受到限制,另一方都会有所感应。过去的我常常会忽视那些心里曾出现过的阴暗念头,忽视那些自己有过的糟糕情绪,最后却被一些负面情绪缠绕,或是跟着它们跑。说实话,我也一直不太知道自我探索究竟最后能有什么意义,直到一年后的现在,我突然意识到了内在的一些改变,我渐渐地发现自己可以去观察那些意识而不再轻易地被它们带着跑了,那种幸福感是我从来都没有过的。
如何更好地自我觉察并且活在当下,我每天每天都坚持的方法除了冥想、写日记、心理咨询、阅读,还有数字极简。
晨间日记(Journaling)
其实我不太有记日记的习惯,以前我更倾向于看完一本书或是电影突然有想法或是灵感的时候写一些笔记和感悟,记录每天发生的小事对我来说更多地是一种将来去看会觉得有些羞愧的事情。但也说明了当时的我并不太能接受过去自己做过的事情甚至是走过的路。我总是在看过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后习惯性地把它们删除或是丢掉,然后告诉自己“新的人生才要开始,过去的那些过去了就不再算数了”。但其实过去的所有经历包括自己有过的情绪,都是铸就成如今自我内心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记录日记其实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有段时间我会尝试着每天写下今天发生的三件好事,或是三件最值得让自己感恩的事情,尝试着记录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内心变得更加柔和了。后来我的心理咨询师还告诉我一种方法,叫做Morning Page,她让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写三页日记,她说这个叫做情绪倾倒(Emotional dumping),当头脑里一片空白的时候凭着自己突如其来的念头胡乱地写下杂乱无章的思绪,她说,一段时间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为什么都是负面能量的,但过一段时间后你可能突然某一天就发现,诶今天竟然写下的是正向的念头。
这种方法的日记练习存在的意义其实是在养成这个习惯之后,慢慢地我们会能够从自我的情绪中跳脱出来,我的心理咨询师还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叫做情绪兔子洞。人类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人性也是非常复杂的,自我意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情绪和念头的控制和缠绕,要想真正能够活在当下,拥有正念,是需要不断不断地练习的,我们乱七八糟的思绪里包含着诸多譬如愤怒、沮丧等并不让人感到愉悦的情绪,它们就像是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兔子洞,为了不受这种意识的控制我们就需要慢慢学会不跟着跳进这些意识的兔子洞里,而是学习观察它们。这也是这种日记存在的意义,当记录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我写出了自己的念头和想法,但是我不会再去judge它们了,而是慢慢地看到它们出现然后消失。我还听过一个比喻叫做情绪天气表,也就是说,不要把所有负面的心情当作是不好的东西,它们都是宇宙自然里每个人都有的一部分,没有这些情绪的人只分两种:一种是圣人、一种是没有情感的人。情绪的饱满度也不过是每个人能量的不同体现,因此当脑海里出现了不同的思绪时不要急着赶跑它们,因为它们都是我们当下情绪的指示器,它可能会随时在仪表盘上发生变化,通过持续不断地观察,指针会慢慢地维持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我想起某一次在记录了一段时间的清晨日记后我问她,我好像写了很多负面情绪在日记里,这是否意味着我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呢?她说,它们只不过是你当时的心情状态,真正消极悲观的人是会沉浸在这种心情状态里不愿离开的人,但你正在学习观察它们。
同时,这种清晨日记的方法同样还有两种价值,第一种是在工作状态下,没有意识地去不停写满三页纸后有一些瞬间会得到一些很不同的灵感;另一种是当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不停地输出也会培养新语言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还被称作freewriting。

心理咨询
我从去年开始有去接受心理咨询,但是生活中我好像慢慢发现,很大部分人在当听说接受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认为或许他的心理有些“问题”,至少这个问题是超出很多我预期正常范围值的。然后之前在Jubilee的一期视频里看到一个陌生人投稿说,他得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但是在他的文化价值体系里却不能被接受这样的“思想问题”,于是他在告诉了家人后得到的回答却是“心理能有什么疾病,你会不会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那时候我才越发知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有的少数者原来受着这样的苦难。而通过身边人们对于我去做心理咨询这件事的反应,我好像也有点明白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下,心理咨询好像承受的负面能量要更高一些。但其实在有的文化背景下,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了。举个例子,时常在电影里看到一对夫妻在婚姻里遇到很大的矛盾,但是他们往往不会选择马上离婚,而是会先去找专业的人士做婚姻咨询,尝试看看是否有修复的可能。再比如,因为一系列生活压力的人群或在青年或在中年时期酗酒成瘾,于是社会上也有存在很普遍的AA互助协会帮助大家戒瘾。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很容易会在人类脆弱的时候发生的,因而在我的理解里则是,当我们尝试了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后仍旧觉得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或是仍旧有问题不可解、自我意识仍旧深深控制着自己的时候,专业人士的帮助会是一种很棒的选择。
作为一种心理疏导的方式,对我来说,它更多是帮助我进行自我内心的一种探索。我先前觉得是不是有些人就不需要这些探索因为他们似乎并不需要去思考这些,我也在和身边一些朋友分享自我探索的意义时被劝导“少想一点”,让我误以为自己是不是成了一个“少数群体”。但是马斯洛需求里的其中一项就是自我需求的实现,我们避而不谈这个话题并不代表它不会存在,用其它的方法逃避也并不是正解,和自我的内心连结或许没有什么所谓特别的“结果”,但是当慢慢地连结内心后那种实现自我需求的幸福感是任何多巴胺刺激都比不上的。它不是瞬间的愉悦刺激也不是物质上瘾后的瞬间舒适,而是像一种平和而源源不断的水流,在宇宙和自我意识的世界里蔓延的状态。
但是能否遇上一位合适自己的咨询师其实也是一种缘分,我去年先是在一位友邻的推荐下先看了李松蔚老师的公众号和一些文章,里面都是一些具体案例包括其中隐含着的心理机制,还有一些老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其实都是蛮不错的方法,如果正巧遇上类似案例的人或许也可以按照提出的方法处理看看。然后它里面好像是有一个咨询平台,但是我其实对心理平台一点都没有了解,所以也并不知道什么比较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但我第一感觉应该是看眼缘吧。什么样的人可以让你觉得在一些需要倾诉的状态下可以轻松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时也是蛮随便的找了一个平台的咨询师。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更多地觉得她比较像是我的倾听对象,但是我还是没有勇气讲出很多更内心的东西。后来在看我近期最喜欢的博主视频的时候发现她在聊到自己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时候分享了一个心理咨询平台并且正好分享了一个优惠码,我就去了解了一下感觉还不错。我之所以改选这个美国的平台是因为在我平时的阅读里感觉美国的心理咨询做得相比起国内真的要完善很多,心理咨询师的质量把控上也做得比较好。这个平台是开始前会先详细地让你填写一系列资料,包括目前的一些生活上自己觉得解不开的难题以及认为自己适用于的一些心理症状(譬如depression、童年创伤等),但是之前在国内的平台并没有做得这么细致,所以我使用观感还不错。
她现在与其说是像我的心理咨询师,不如说更像是我的一个陌生的朋友。她并不会给我在某件事上特别的建议,更多地是用一些方法来引导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引导我去关注自我的内在。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越发能接纳自我,在我告诉她那么多曾经的自己不能接受的自己的部分时,她觉得这些都是那时候的我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她用的词是“appropriate”。我越来越不会苛责自己,也渐渐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那天我在被一件小事引发的情绪缠绕时尝试和自己对话,发现很快就疏解了这种困扰,也很开心地分享给她。她对我很多遭遇的反馈都不自觉地让我产生一种“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宽待自己?一味苛责与压迫并不能让自己真的从一些桎梏的情绪中走出来。”我们也会探讨一些生活里可以应用的一些关爱身心的方法,我现在也越发觉得,身体和心灵真的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
我从去年开始看了第一本心理学的书后就欲罢不能,这两年阅读的书里几乎百分之七十都是涉及心理学的,它们给了我太多的力量,这个领域也实在是太有趣了。除此之外,还非常非常喜欢看类似《你当想鸟飞往那座山》这类的书籍,另一本给我影响比较大的是《The choice》。这些书我都能够从作者自身的经历里汲取太多太多的力量了。正念的形成需要慢慢地培养专注力,因此这也是我已经一年多不再看朋友圈,不再刷社交媒体上的碎片信息了。看似我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了,但是我却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好像我也更热爱这样的状态。
《你当想鸟飞往那座山》的作者Tara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过一段话:“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关于教育的这段理解,于我而言同样作用于阅读。阅读带给我太多美好的东西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灵感和启发,也越发让我享受自己和他们的对话。他人的遭遇和经历,时常该让我们反省,面对生活的起伏,我们应该怎么做?
数字极简——我第一次开启了暂停社交媒体计划
社交媒体的焦虑和它其中多巴胺带来的刺激已经越来越被人提起了。国内外的数字游民和探索自我的人都不停地在呼吁和倡导这种极简主义,减少对于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使用其实是一种能够大大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但也是最困难的方法。毕竟,人作为一种社交动物,在越来越奔忙的生活状态下,与亲密的人见面都变得困难,科技就成了几乎唯一的载体。
首先我想更完整地谈谈我和数字极简的故事。以前读书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出现,我很喜欢用书信的形式和朋友交流,当时有一个关系很要好的笔友,我们每周都会去邮局给对方定时寄两封信件,所以每周去邮箱拿信的那天就是我一周里最期待的一件事。不间断地彼此写了六年的信,对彼此的生活了如指掌,开心的不开心的,学生时代里的平和亦或是一地鸡毛都在我们的笔头上被洋洋洒洒地表达给了对方。我想要称那个年代为一个“假意”伤春悲秋的青春期,但多年后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才可算是最不孤单的日子。后来进入了大学后纷纷开始有了更好的智能手机,漫天的app眼花缭乱地突然向所有人砸来,新奇感和新鲜感淹没了所有它可能埋伏的危机。我们还是会在大学的时候互相寄明信片给对方,包括时至今日,每走到一个新的城市我都还习惯性地给她寄一张明信片,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开始转向了当时越来越流行的微信。我们甚至可以说更了解对方的生活,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对方在做些什么,但是我们越来越少得分享那些内心深处的东西,那些时刻好像被一个会吞噬时光的怪兽给吃光了。我们偶尔会提起对于写信的那段时光的怀念,但是慢慢地也不再被提起了。
当我分享过这个故事给生活中的一个朋友后,她当时还在用着只能通话和短信的手机,她似乎对这件事感触很深,所以她在听完这个故事后坚持着用它那部已经和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手机。我们会用短信联络,也常常会通电话聊天分享生活,但是过了一两年,这件事还是无法被坚持下去。否则在这个时代下的她就会成为外星人了。
但我过了很多年后才发现,自己也成了一个一边喊着厌恶一边在所有空着的时间间隙里打开各大app刷着那些过目就忘的铺天盖地讯息的人了。但我似乎还稍微坚持着一点点的底线,譬如当出门约定好和别人见面时我自动地在脑子里将这件事归为面对面交流时间,这时候所有的社交媒体都会被我关掉。但这一点点的底线连内心深处的自己都会嘲笑自己。明明我已经深刻地体会到当刷完所有的社交媒体后我会有一种强烈的空虚和焦虑感,那么为什么我还要持续不断地做这件事?所有我们在各大平台分享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分享背后我们想要被看见的内容又是什么?
几年前我仍旧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旅行日常和对于生活的看法,去年的时候当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当许多人第一次认识我仅仅只能凭借我的社交媒体看到我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所有我展现的东西包括我看到的别人展现给我的东西,都只不过是我们想要展现出来的东西。我会在某个地方分享生活里的遭遇到的情绪危机,也会在另一个地方分享当下自己的喜悦,那些都只不过是我的某一面。当我意识到焦虑感或许从何而来的时候,我从2020年开始关闭了朋友圈,也再没有刷朋友圈的习惯。一年过去,我感到很轻松。前所未有的轻松。
但焦虑感并不是单纯从中产生的,更多时候我认为是一种过量信息的冲击,我们可以获取的资源太纷繁了,不停地刷着手机的时候感受到的更多是生怕遗漏了不了解的内容,生怕与这个时代脱节。但是回想起来,那些如过眼云烟的讯息真的在下一秒就在大脑里被我遗忘了。但我为什么还是没能摆脱它,或许因为内心还没有能够真正地平静下来,但更多地是因为社交媒体的瘾让人难以忍受。我在近几年渐渐地发现频繁地使用手机会让我觉得空虚,让我觉得明明有要完成的事却突然没有时间的感觉,我也频繁地开始觉得自己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包括在去年重新开始认真阅读的时候,我都时常会分神看看手机。这是一种很糟糕的状态,于是在我了解到数字极简主义后我开始希望作出一些对身心都有益的一些改变,包括关闭朋友圈这件事。
今年我给自己的一条resolution是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慢节奏的感受生活。当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困时,要积极地找寻各种方法让它以最舒服的姿态伸展,希望可以甚至慢慢地将自己变回到像孩子可以花一个下午观察一片树叶那样的本真状态。但我也大概了解一开始就推着自己做最大程度的改变是很难实现的,于是我决定先从两天计划开始实行。那两天我把手机开启飞行模式,在关掉社交网络之前认真地列好了这两天自己要做的事情清单,然后告诉自己可以慢慢来,每件事都用感受地态度去做就好。

第一次实行这样的计划仍旧会有很强烈的不习惯,与其说是不习惯,不如说是在你对某件东西上瘾了之后突然戒掉是很困难的。我一边忍着脑子里的不适感一边继续做着日常生活该完成的事情。但我慢慢发现,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那些信息其实一点都不是我需要得到的。我也在那两天里去认真地感受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我甚至花了一个下午观察公园里头顶上方的树叶和蓝天。其实那时候的自己很幸福。


虽然只是一个两天的戒掉手机计划,但我觉得未来的自己还会有很多更加漫长的不使用手机的日子,一起拭目以待吧。
最近慢慢地发现自己越发地能够不被自我意识所控制了,也更加懂得如何与自我的情绪和平共处,更重要的是,懂得爱自己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与自我相处原来是一件这么浪漫的事情。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1 19:08:48
-
Hakuna Matat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07 17:28:26
-
哈娃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1 04:59:1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2 22:19:17
-
Chris_2017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7:01:20
-
红领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0 12:31:40
-
柠檬变成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8 11:15:56
-
我还想吃包包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9 17:12:35
-
小美走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7 23:17:49
-
Vvv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4 00:05:37
-
在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4 19:05:56
-
蜉蝣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5 02:19:11
-
静投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7 12:58:41
-
徐了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6 21:30:17
-
撒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3 11:43:50
-
兮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3 21:02:3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5:25:19
-
就这样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2 00:24:05
-
吃块饼干🍪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7 23:06:32
-
豆友216357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3 00:02:50
-
阿抓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2 20:43:37
-
豆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0 23:34:57
-
在圣诞岛养橘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0 17:28:56
-
旧巷@念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7 12:39:35
-
贝果贝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6 18:11:4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5 01:50:45
-
Sapphy H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2 01:05:17
-
cong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8 21:30:30
-
侘染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3 08:34:50
-
ChimChim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2 21:37:18
-
慢慢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2 10:12:47
-
小花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6 15:48:46
-
朱莉安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0 14:47:44
-
💤 Bonnie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9 10:38:50
-
囍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6 18:16:39
-
#leo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6 13:44:39
-
连雨霏 Soph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5 18:52:55
-
不知名浪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3 17:10:45
-
novemhu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3 16:27:46
-
放羊的兔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2 12:47:24
-
豆友17492529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2 11:38:55
-
柠檬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2 11:36:52
-
沉默此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2 03:25:57
-
安哥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2 02:44:3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1 14:01:02
-
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5 17:28:19
-
百事不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4 22:00:36
-
卡卡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4 16:44:52
-
豆友14235472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2 23:57:56
-
pepper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2 15:26:04
-
奶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1 22:30:56
-
蹦哒的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8 00:36:46
-
姜饼拿铁多奶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19:20:50
-
豆友206108632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6 19:17:37
-
季蒂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6 08:39:48
-
亲二烯体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18:52:55
-
爱本肖的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3 10:32:12
-
小可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2 16:32:34
-
苏菲老太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1 19:08:40
-
陈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1 10:17:3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13:24:34
-
豆友197872792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9 08:29:1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20:21:55
-
猜你喜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6:44:50
-
其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7 20:04:29
-
PURE南岸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6 11:50:43
-
化身孤岛的蓝鲸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6 11:01:43
-
卷心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6 00:08:33
-
猪饲料批发Hin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5 18:01:14
-
流心蛋黄酥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5 00:51:05
-
莎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4 19:20:00
-
绿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4 10:04:18
-
砒霜番石榴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3 01:10:24
-
未摘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2 21:51:44
-
HIDE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2 19:00:31
-
luc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2 16:54:15
-
José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2 08:04:48
-
w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2 07:22:55
-
原味仙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21:28:38
-
BbLlUuEe17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20:01:42
-
STAY ALIV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18:28:30
-
落跑美洲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14:09:29
-
早起的鸟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12:49:49
-
BleuFo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11:53:48
-
清白之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09:54:19
-
山谷里的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0 13:30:21
-
Ror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0 09:59:50
-
夏天发大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15:27:37
-
E.Z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11:20:16
-
熱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10:17:08
-
肉苁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09:15:51
-
芒果树上小鹦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00:04:52
-
不栗不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23:51:53
-
栗子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20:25:10
-
跷跷板的碎碎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14:00:38
-
朝露夕雾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00:51:48
-
Naj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7 21:19:14
-
一个凡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7 00:33:0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7 00:04:53
-
雨雪霏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6 23:06:53
Emancipate yourselves from mental slavery None but ourselves can fr...
阿绵Mi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要正式接couple coaching(伴侣教练)啦! (1人喜欢)
- 谷雨生活营招募 | 杜鹃花下的野餐 (4人喜欢)
- 共读《经典中医启蒙》 | 与万物沉浮于天地之间 (3人喜欢)
- 老挝琅多 | 一场遥远的 夏天的梦 (3人喜欢)
- 觉醒的一刻,从看见女性对女性的压迫开始时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