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
我从来不叫它宿舍,我更倾向于它的官方名称:专家公寓。
这是我毕业到南京工作的第一个落脚点,那年夏天我并没有回家,拖着行李从学校直接到南京,随即来的还有一百多斤的快递行李,我花上两天时间整理完毕,整理时我满脑子的想法都是我要找个对象一起收拾,在工作日无人的街道,坐在路牙点燃一支黄山,我有点想哭,为此我在陌陌上发了状态,然而碰上校友给我加油打气。第一个夜晚我走在无人的街道上,用地图搜索最近的餐馆,步行个U型绕路走到一栋破败楼下,花8元吃碗酱油炒饭,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南京最便宜的炒饭,后面的炒饭都是10元起。
我经常躺床上看天黑期待天明,那时我还不会和孤独相处和自己相处,我期待去超市时的烟火气,哪怕是上班也能给我带来人的味道。我打车去最近的迪卡侬买球拍,回程打到一辆蒙迪欧,车主自称以前混黑道做水泥沙石的,还要给我介绍女朋友。后来我经常在附近跑步,没再去那家酱油炒饭,听着许巍的歌“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跑过莫愁湖一个学校,途径老街坊,足疗店暧昧灯光下的女人,看起来都很好吃的菜市场,颇有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闯荡的感觉,但也还好,这里和我的家乡并无二致,楼房也是一般的旧。我往南湖方向跑步8公里,突然心生倦怠打车回“家”,那时我从不认为我住的地方是家,只不过是我睡觉的地方。
直到过了好几年我发现这里渐渐的破败了,墙砖、墙皮剥落,电器老化,墙壁、换气扇、镜子都挂上难以擦拭的油污。而住在这里的人我也渐渐的不再熟悉,辞职或是结婚,我们在人生中短暂交织又分别。我也离开了,离开时我整理比之前多出几倍的行李,花了好大力气搬空这里,我拍了张照片留念,发给朋友,朋友说,看着这里空荡荡的,想起之前在你这吃过好多次饭,心里不太舒服。当时我并不太能体会她的感受。
我不愿称它为宿舍一方面是我觉得宿舍很low,颇有大学生住校之嫌,邋遢的卫生住着几个邋遢的男生,狭窄而逼仄,另一方面是它确实比宿舍强很多,至少不用蹲着解手,有一丝现代生活的气息。在我搬家后,我仍然在每个午休回去睡觉,在我搬走东西后物业安排了新的室友,97年的应届生,长得还不错,就是有股特步气息,爱抽烟,特步气息就是邋遢东西乱丢+不讲卫生+不修边幅的意思,所以也并不帅气,他的物品散落整个房间,纸张粘在地上,他睡在靠墙的一侧,和我隔了一张床。在我躺下时突然有股情感袭来,我先想到我的母亲,买房那年她到南京,为省钱不肯住酒店,就睡在那张床上,她看不过我住的邋遢,把卫生间彻底的清扫了一遍,主要是卫生间防水不好,墙砖因为返潮生霉了,擦很麻烦要用钢丝球,过不了多久又回到老样子。而我经常做饭所以油污也是如此。母亲大概因为我来过南京两三次,可每次都没让她开心过,我认为不全是我的问题,但我确实有责任,今年春节我意识到了父亲似乎是家庭问题的主要根源,我越发的同情母亲,想对她好一点,我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补偿,现在条件允许我想也许我可以接受和父母同住,让母亲在时节好的时候来南京小住一段时间。在我一人住之后还发生了很多事,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放音乐到深夜,我唱歌、做饭,带不同的女人回来,因为开车进公司门卫就不会管车里坐了谁。中午我躺下后睡意全无,脑海里全是各种事情的闪回。一帮同事在房间里吃火锅喝酒,在楼顶烧烤然后我默默蹲在卫生间擦洗烧烤炉,打牌,聊天,高中同学来这里我们相聚,还有各种女孩子们,有的女孩子会帮我整理归纳好各种东西,有的吃完饭连碗都不洗,有的会洗但是碟子背面还都是油,有的会在晚上问我能不能来喝咖啡,有的失恋求安慰,有能跟我两个人干掉一瓶红酒的,但很多我都不知道姓名。
这里位置很好,到新街口或者江宁或者江北基本上都是半个小时,只要不去桥北和栖霞就可以。房价也跟着涨,人一旦关注上房价,基本上就成社畜一枚,自此变为勤勤恳恳的中国人,狂野随性、理想幻想基本告别,被老板骂、被996都不能阻止我还房贷。这里从我来时3w已经到了7w,我就觉得可怕,前些时间上报信息,我搜了公司领导住的小区,一套房已超1000w,我和一个年长同事说起此事,不想他家也超1000。70后80初这代人简直是坐着房价这波火箭实现财务自由,他们的买房历程也是中国楼市的发展史缩影。他毕业后结婚那几年两家凑了几万块加上贷款十几万在隔壁小城有了第一套房子,那是2005年左右,后来09年左右公司放风要搬到南京,南京那时是9k,这片地的周边就和我到南京吃的第一碗酱油炒饭的周边是一样的破旧,哪知道后来这片地成了CBD。他在11年入手,卖掉小城那套,那是南京1.6w每平,再后来17年某盘新开,开盘4w多还要加渠道费,可是他原来买的那套1.6w的已经翻倍有余,果断出手还清贷款后手上净剩400w现金,于是all in某新盘,时光转眼到了今天,他家那套已经到了7w。这大概是最励志的普通老百姓之一,农村出身一穷二白靠着知识和双手改变命运,其实背后的手有很多,有很多关键性因素促成他这样的人实现阶级跨越,包括但不限于关键年份公司搬迁,正好是他刚结婚、刚生孩子、父母刚老去的节点,正好是楼市飞涨的年代,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可看看自己这代,很多同龄人离开公司离开南京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说穿了就是买不起房,这个年代已经不再给这样的寒门子弟留有机会,连很多家境尚可的北方人在南京这样的城市也只能买个所谓“有潜力”的地块。房子或者说房价让人焦虑,却越焦虑越关注,我的同事手握1000w的固定资产一样焦虑,为了孩子上学,为了父母养老,为了更好的地段和更大的面积劳作至死好像是中国人宿命。当然人是短视的,我看不到未来,正如他们09年看南京这片荒芜的土地怎么都想不到这里会有今天的发展,但他们的未来已经来了,我或者说我们这代的未来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