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简版笔记 社恐篇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症状来时不用想着消除症状,脸红了越注意脸越红,带着脸红就红吧这样心态与人交往,把对症状的注意力撤掉,反而会使脸红的症状慢慢消退。
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感),同时为所当为,控制那些可控制的事(行动)。 举个反例 学生对考试恐惧“我怎么紧张成这个样子,我考不好太对不起父母的期望了” 他在的意焦虑对考试成绩没有影响,真正决定成绩的是一个动作“涂卡”涂好了就有分。 而他对涂卡并不投入,忽略了考试的目的,把注意放在自己紧张上。 <顺其自然与放置不管的区别> 从游泳池的高台上往下跳的时候谁都会害怕,这是所有的人都有的共同心理。因为恐惧就不再跳水,是“放弃”的态度; 或者认为不应该有恐惧,一厢情愿地企图消除它,待恐惧感没有了再去跳,这种“人为的心理干涉”是通向神经症的温床。 “顺其自然”是原封不动地接受自然会引起的恐惧心理,尽管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依然趁着“原本的上进发展的欲望”去纵身一跳。 消除恐惧心之后再跳,这种重复的造作就不起任何的作用。只有依靠实际行动,其结果自信也会产生,恐惧心理也会淡薄。 与人见面感到痛苦,就干脆避免与人接触,这是放置不管的态度。 顺应自然的不同要求出现了对人恐怖的心理,就应该带着这种心理,同时又依靠自己本身生的欲望去与人接触,进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神经症者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内心世界中,对因此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之中,对引起痛苦的事情却采取了逃避和敷衍的态度。 <意志力不能左右情绪> 1.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力越集中,情感越加强,顺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 2.情绪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 我们现在有意发怒也不容易,也不容易发怒,如果被人骂了就会立刻发怒。 看到喜欢的球赛就会心生愉快 出现了对人恐怖的心理,服从于恐慌不安、提心吊胆的状态,内心冲突反而会放松。 许多人往往不这样做,他们不允许自己惶恐不安一定要镇定自如,这样就与顺应自然背道而驰。
感情的波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平息。聪明者会把痛苦和不安抛在脑后,但有些人总想从现实的痛苦中逃脱出来,结果妨碍了感情的自然流动,必然会事与愿违。 <不需要消除症状> 自我言行敏感,有助于调节自身言行得体,调节人际关系恰当的距离。 社交恐惧即使完全治好症状,与人接触也绝不会总是镇定自若,见到陌生人还是会有紧张的心理,只是我们会自然的接受这种紧张,不会被这种心理所束缚。 不想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人,会怕见人吗? 不想受到异性青睐的人,会怕见异性吗? 因此没有了欲望,就没有恐惧! 学心理调节不是把怕给消除,因为把怕消灭就消灭掉欲望,没有欲望人生就缺动力了,欲望用好了就是解决问题的能量来源。 如果主要精力都用在控制症状的时候,做正事的力量就没有了。 “好感觉来了不刻意留,坏感觉来了不赶走” 好感觉和坏感觉一样,都是情绪的自然流动,想要刻意留住好感觉就是在制造坏感觉。 <先行动> 1.不用等有自信才能开始做事 认为有了自信之后才能做事,就好比会了游泳这项技能后再下水游泳,游泳也是先下水里逐渐学会的。 2.要开始做事,不需要什么勇气 患者:已经决定要去学校上班,可是真不知道我是否有了去学校的勇气。 森田:只要能去就行,不需要什么勇气决心。 应该做的事,不管愿意与否,无论如何也要去做。光凭勇气、自信等假装是无济于事的。 <不做完美主义> 神经质者大多是理想主义者,有极强的完善欲。 人们希望自己能自由亲切地与他人交往,能够在别人面前畅所欲言,但这种欲望过于强烈,就会产生不应该有的对人恐怖。 我们每个人只要有完善欲有上进心,就必然会有因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的劣等感,劣等感在正常范围内就会对我们生活起到正向作用。 我们不做完美主义者,允许自己做的普通。 (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以前每次聊天都想表现的好,在表达时会有心理压力。转变想法后我的首要目的,是要说出想心中想法,只要讲出来就行了,没有表现的活跃有趣也不执着了,而且其他人并没有觉得我表现的不妥当。) <目的为准则> 社恐患者去买竹子,和小贩交的心情和表现怎样无关紧要,把竹子买回来就是成功了。 <不要产生内心冲突> 看到蛇“真讨厌“这个情绪是自然的,认为必须喜欢它,必然会烦恼。 看到不喜欢的人,讨厌对方的情感也是自然的,如果强迫自己喜欢他,就会困扰。 用“坦诚的心” 解除内心冲突 看到花感到“花真美”(第一念头)是坦诚的心 花那么美丽自己怎么不像花一样神清气爽 (第二念头) 为了不能像花一样苦恼,花还是花没有变。 由此可产生第四第五个念头,使自身苦恼。 打碎了盘子“哎呀真糟糕”然后收拾好 即坦诚的心 说是盘子太滑了没拿好 (第二念头) <先有健康生活方式> 1.衣冠整洁、端正外表。振作精神 (一个生活懒散的人,很难相信他意志力坚定,森田疗法先改善外形进而改善内心) 2.保持充实的生活,做为所当为的事 工作劳动、打扫家务、运动、读书 (森田疗法通过体力劳动,从自我中心的偏向,向外转化,感受症状减轻) 3.禁止喝酒、游戏、上网消愁解闷 (如果做不到完全禁止,我想减少上网娱乐的时间也是可以的。) 爱社交的阿伦某次分享课里说,很多人误解走出社恐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社交上,生活中要做的事不只有社交,还是要把重心放在生活上做好本职工作。 “日新是好日” 尽管每天生活内容千篇一律,但今天和昨天总是不一样,感受今日之新,做有利于生命健康的事,把新当作好日子的标准。 比如今天品了一杯茶,只要是今天没喝过的,今天这杯茶和昨天是不一样的。 老朋友来问候时,有了新的问候新的温暖。 看到新的花,新擦了一次地板,做了新的手工,买了新的包。 “日日是好日” 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的很充实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过的充实就是坏日子,至于一天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结尾来说说,我觉得即使有社恐的症状,对人生也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社恐一样能工作,不做外向的人一样能交到朋友,我想做的是调节内心不让表现的不好自责,然后突破心理这关做到正常发挥。 人际关系不是口才决定的 如果口若悬河的把一个人骂了一顿 或者结结巴巴的表达对一个人的喜欢 哪个更利于增进人际关系呢 首先做好本职工作 人生是本,沟通是末。 人生包含 工作学业、家庭、人际关系 有那么多事情比在乎不会社交更加重要
———————————————————————
<词语解释>
生的欲望 希望健康地生存 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 求知欲强,肯努力 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 希望向上发展 这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但是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其表现是:绝对不能丝毫的心身异常的表现,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甚至对自己内在的性格容易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也非常不满,想成为个完美的人,由于克服这种焦虑的愿望很强烈并由此形成了思想矛盾。 死的恐怖 由于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死的恐怖也非常强烈。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的东西丢失、怕死亡等,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意义 神经质患者特点 内向、理智、敏感、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喜欢分析自身身心状况,也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理想主义、不安于现状、有过强的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外向型的人一般不会自寻烦恼,他们总是迅速处理各种事物,他们想到做某种事就会迅速实施,但往往失之轻率。 内向型的人有较强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倾向,一般不会做出鲁莽的举动,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因此缺乏自信。
——————————————————————
笔记摘录高良武久两本书籍和“治怕心理学”
曲伟杰老师<治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