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药类笔记
1.红花:菊科植物;功效: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夏季花瓣由黄变红采摘,它最常见的入药方式是做成外敷的红花油,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2.藏红花:解郁安神,活血化瘀,久服令人心喜,它以花及柱头入药,平均80到100朵鲜花,仅能收获一克花丝,尤显名贵。每年11月初开花,昼开夜闭朝起采花,趁鲜剥丝,及时烘干。 3.曲:曲是一种中药剂型,红曲是由一种红曲霉菌发酵米而来的药物;功效: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现代研究发现,红曲能分离出一种名叫洛伐他汀的元素,用于降低胆固醇,没有副作用。红曲不仅可入药,能酿酒还常常担当食品调色剂的角色。古法制曲:把籼米淘完后,浸泡上一整晚,第二天蒸饭,饭要蒸得恰到好处,将调和好的红曲母倒在米上,均匀搅拌,彼此渗透,互相吸咐,发酵过程六七天,晾晒后,制作完成。 4.霜桑叶:桑科,初霜后采摘,利水,去火 ,以竹竿挑落,新鲜的霜桑叶风干之后即可入药。 5.天麻:兰科植物,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主治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久服天麻,轻身健步,火炉中心烧柴,天麻在火炉上烘烤,水分蒸发后,表皮干透,芯子微软即可用来酿制天麻乳酒。将天麻剁碎,石墨推酒倒入高粱酒,滤酒。 6.陈皮: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十至十二月果实成熟,剥取。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果皮一定要选择新会的大红柑,二三刀开皮,从从果顶开三瓣,留果蒂部相连,是正三刀法。在陈皮炮制过程中,阳光和时间必不可少,新皮年年晒日日晒,旧皮定期翻晒,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晒干的果皮用麻绳片片串起,悬挂于灶台之上,灶下干柴烈火灶上烟雾缭绕,历经春夏秋冬,方成陈皮。 7.石斛:强阴易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定智除惊,轻身延年。生长条件觉严苛,多出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绝壁。 8.灵芝: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九月,灵芝喷粉,喷粉过后,灵芝凋零。 9.凉茶:凉茶既不凉,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他以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药草煎熬而成,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古法:煎凉茶首先要备好料,一剂甘和茶,33种中草药,茶煲冒烟,汤色渐浓,几轮煎煮过后,刚盒茶记忆中最精妙的部分方才开始。玉叶金花,可清热解毒,是药茶中主要的品种。浸茶,是茶剂制作的关键,让药茶与药汁融为一体。 10.珍珠:农历十五,南海退潮,由此开始的五天时间适合采珍珠。安神定魄,去腐生肌,点目,去肤翳障膜,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古法炮制珍珠粉:豆腐煮珍珠,水飞珍珠,古人特设的技法,让坚硬的珍珠化作细腻入微的粉末,一味美容养颜的本草就此诞生。 11.膏方:丸散膏丹中最常见的剂型,多为20到50多种药材组成的大型复方,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农历冬至后的50天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机。熬膏:第一步在于识好药,闻药辨药是膏方师的基本功,碾碎茯苓,便于润药,浸泡药材的水一定要超过药面的一寸以上,榨汁,是将建筑完毕的药材包裹起来,反复按压,不放弃每一滴残存的精华,绿药以细密的纱布围网,滤净残渣,直至药汁宛如丝绸,沉淀,以时间为代价,力求近乎完美的纯正。选药,润药,挂旗,收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