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成功逐荷收台、反清复明 》陈再明21、3、29
在三百六十年前,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把荷兰殖民者逐出中国领土,是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史上的壮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原名森,字明俨。福建省南安县石井村人。父亲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田川翁子。郑成功于天启四年(1624)出生在日本。郑芝龙开始时在日本经商,后转到台湾,从事海上贸易,并聚集了一批武装力量。崇祯元年(1628)郑芝龙受明朝招抚,任总兵官。
郑成功出生后,一直和母亲一起住在日本。七岁时回到福建家乡读书。十五岁考中秀才。二十一岁时,弘光元年(1645)清兵南下,五月二十二日攻破南京,福王被俘。福建郑芝龙等人便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郑成功深得唐王的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故被人们称为"国姓爷″。隆武二年(1646),清兵攻入福建泉州后,以闽粤总督诱降郑芝龙。郑成功规劝父亲拒降,不听,郑芝龙自安平奉表投降清军。
郑成功哭焚儒服,表示弃文从武,与友好陈辉、张进、施琅、施宣、陈霸、洪旭等九十余人,乘舟到广东南澳,收兵得数千人,坚持抗清斗争。唐王称帝后第二年,在汀州被清兵俘杀,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永历七年(1653),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治军纪律严肃,深得人民拥护,部众不断壮大。郑成功率领军队,不断进行反清斗争。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三次北入长江之役。
永历十三年(1659),促使郑成功下定进军台湾决心的,是何廷斌来投事件。他曾经是郑芝龙的部下,在荷兰侵占台湾后,当上了通事(翻译)。何廷斌献图,坚定了郑成功进军台湾的决心。要不要进军台湾,将领们争论得十分激烈,张煌言也写信劝阻,只有杨朝栋坚决拥护。郑成功果断下定决心,立即渡海东征台湾。
永历十五年(1661)二月,郑成功留其子郑经驻守思明州,自率二万五千人队伍,乘大小战船数百艘,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四月初一,抵达台湾鹿耳门外海面。在何廷斌的引导下,避开热兰遮堡炮火,在北线尾岛和禾寮岛登陆。荷兰殖民者惊慌失措,以为郑军″自天而降"。郑成功登陆后,立即向荷兰殖民军发起进攻。荷军貝德尔上尉率领二百四十名殖民军,疯狂地扑向郑军,结果貝德尔被郑成功击毙。并击毙其部下一百十八人,剩下的一百多人狼狈溃逃。
郑成功在收复普罗文查城后,即指挥军队分水陆两路围攻热兰遮城,同时打退了荷兰的援軍。最后于永历十五年(1661)十二月十三日(1661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终于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结束了荷兰在台湾三十八年的殖民地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正当他积极建设台湾,作为抗清复明的根据地时,却因积劳成疾,在他收复台湾后五个月,于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湾,年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