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为什么不一样?
杭州以数字经济为城市名片,一直站在时代的闪光灯下。
在中国城市竞争中,杭州一直与众不同,最开始显山露水是活跃的民营经济,最近几年的“治堵”与“治城”的成就使所有城市刮目相看;之后的一场疫情,让杭州站上中国城市治理的高点,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产业崛起,不仅造就网络直播,更成为互联网人才流入地。
这个旅游城市走向产业高地,与其它城市发展有着最大的不同:民营经济是其“金字招牌”和“基本盘”。以贫瘠的科教资源在强手林立的长三角城市中独树一帜。

培育本土企业还是招商?
当下,尤其是西部城市,提起时代机遇总是离不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有更现实的口号,即招商补全产业链。
这没有错,但任何强市都需有自己培育的产业品牌。
就像提起深圳,人们总说南山区一样,提起杭州,话题就离不开阿里巴巴。
对内地城市来说,说出上面这句话,总有些不甘,但什么样的营商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企业。阿里巴巴和华为这样的企业都是地方一步一步培育出来的,政府搭建产业生存的生态环境,做好了鱼池。在这之前,杭州的民营经济可谓全国典范,也是杭州经济的“铁柱钢梁”,民营企业500 强里,杭州连续十八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在整个浙江,民营企业也搞得风生水起,义乌小商品市场早就名扬海内外,成为全国小商品之都。

这种商业氛围是诞生阿里巴巴的基础条件。
比如富士康到郑州,媒体说得更多的是郑州的诚意感动了郭老板,但也应该更相信郭老板需要郑州,因为这是一场生意。
郑州与杭州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郑州GDP增速惊人,但我们并不清楚郑州的特色产业是什么。
因为任何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城市产业链,基本上不可能靠招商引来,能靠招商进来的,大多不是顶尖的产业链。
杭州的不同之处在于,想玩什么立即就能办,马老板的一次“堵车”就让杭州进入算力时代,并成就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杭州模式”。
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经济的增长伴随而生的是大城市病的标志——拥堵,很不幸,杭州与中国其它大多城市一样,交通拥堵在全国名列前茅。应马老板要求,2016年,时任阿里云总裁王坚提出了城市大脑的构想。
关于这方面的描述,媒体已经说得够多了。
全文链接: 杭州为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