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斋心源 ·六十抒怀 —— 曹心源书画篆刻展


说到曹老师,想要知道最近有什么展览,每天看他的朋友圈就行了,几乎每天都在看展览的路上,会各种朋友。关键展览在他朋友圈一发比我们媒体人快多了。 曹老师步入花甲,举办一次个人书画篆刻展,我肯定是要去学习膜拜滴,现场观展的有他在京的师友、同道、发小,还有来自辽宁、石家庄、唐山、济南等地的朋友。开幕式当天吉日艳阳高照展览圆满成功,第二天风沙满天,他直言是老天眷顾。

展览3月27 至 4月2日在琉璃厂西街的戴月轩举办,策划人、学术主持分别是他好朋友李冠军和刘墨先生。展览作品集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把关,从拍片、设计、校对、印刷、装订 ,一周迅速搞定。我在作品集里看见了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霍春阳、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石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几位先生的题字。作品涵盖曹老师的代表作和最近创作的书画印精品,我将图片和文字全部整理出来,在开幕式现场图片后集中呈现,以期让大家全面了解曹老师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王九玲) 主办单位:戴月轩协办单位:润丰堂艺术投资机构、尚雅国际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书画导刊 、艺人行藏馆
视频讲述 曹心源兄忽然间就60岁了,认识他的时候,感觉他还是一个风风火火的“青年”,口无遮拦,爱憎分明。他的热情似乎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时时在跳动着。 他要办一个展览,约我为他做一小引,就从我的角度谈一下他的艺术吧。 对于当代人而言,传统离生活远去,但传统却传承在艺术家的生活里面,一枝笔,一方印章,一个把玩在手中的老物件,一张画,一幅字……因为这一切都不是外在于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就生活在其中,并乐在其中。 从事思想和历史研究的人,会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束缚,进步的障碍,甚至是人性的桎梏——但是对艺术家而言,却绝不是这样,好像还没有人反对传统中国书画印的高雅与优美,因而传统的经典,反倒是现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头,虽然摆在艺术家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传统”“时代”“自我”,最终则是如何给自我定位的问题。 心源兄精研艺事,身体力行,是当今比较少有的能够把印章、书法、绘画贯串在一起的人。 他的书法,植根于性情,有篆隶式的古拙,也精于狂放的行草,他能够将古典、时贤与民间、流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他的画风也颇广,不管是花鸟,不管是人物,不管是山水,都能够看得出传统,也看见时代的趣味。 而他的篆刻尤其是鸟虫篆,篆法奇倔,构思新奇,在当今印坛上,自然是有口皆碑。 西方艺术强调“为艺术而艺术”,中国艺术则强调“为人生而艺术”,前者的人生是为了艺术,后者的艺术是为了人生——我更欣赏中国的“为人生”的“艺术”,至少,我希望在作品中,看到一个即将进入60后但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快乐的心源兄。
2020年12月6日——刘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

为朋友解读作品




曹心源,1960年2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 嘉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 艺委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人才中心 篆刻专家组成员、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年11月篆刻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兰亭奖』,
2012年8月参加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出版有:《曹新元篆刻选》《曹新元篆刻集》《心源篆刻》《中国书画名家—— 曹心源》《心源新象 ——曹心源山水作品集》《梅斋鸟虫皕印》《中国篆刻教程》等。

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摄影

签字

合影


现场播放影像

现场作品






















































心源印象 心源兄是吾最早的微信好友,常在朋友圈炙其清辉,观其大作不但雅擅书刻,亦兼善画事。誉高黄绢,价重乌丝,长笺短幅,酬应无遑。其人设,志平气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前年邂逅帝京,始与一亲雅范,得快神交之愿,杯酒纵情,不能相舍,寄怀之同,真所谓梦寐有素耳。古人云:“千里犹比邻”,殆不虚也。时当岁暮,闻心源兄开春有个展览,愧我栖迟下邑,鄙陋荒芜,于其大作,岂敢妄评甲乙。略识数语,勉弁简端,用志忻佩云尔。
庚子岁末 湖州老费(文化学者,独立评论家)
印象心源 印象心源 曾与心源先生合作过一副《夏荷》,他作画,我题字。那是一副灵韵十足的碧荷艳芙图,大红大绿,设色大胆,艳而不俗,实属佳作。他在画面上方专意为我留白,我遂题写了杨万里送好友林子方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笔墨取汉简书意,不受拘束,自己也还满意,避免了狗尾续貂的尴尬。这幅画后来参加了一个展览,如今不知落入谁人之手。 心源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作家书画院的艺委会委员,学问才艺兼优。他专攻书法与篆刻,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便向他请教,比如古器物、古印玺上有不认识的字,就拿给他,他总能给我令人信服的解答。古人敬语中有“一字师”之谓,心源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一次与心源谈到古代玉器冈卯以及兵器上的文字,那是一种字体不脱小篆,但笔画简省,减笔假借,接近隶书的独特书体,有古玉研究家解释说,那是工匠文化程度低,字在他们手下只能写成这个样子,我问心源是否研究过“殳书”。冈卯兵器上的文字实际上是“殳书”,是先秦特有的一种书体,心源便给我讲秦书八体,七曰殳书。讲秦代兵器“相邦吕不韦戈”上的文字便是殳书。我和心源,可谓知音。 最让我喜欢的,是心源的篆刻。心源治印,镂心倾情,意匠独运,多为苦心孤诣之作。其治印艺术宗法秦汉,特别在鸟虫篆印玺创作中,古意盎然,神韵丰沛,刀下爽利,绝无蹇滞,从而形成古雅瑰颖、华丽超隽的风格。心源的治印艺术,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去年在北京一次画展上,遇到心源,见他瘦了许多,一问,才知道他病了一场。目前他尚处康复阶段,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是要耗费巨大心力的,但这个展览就要呈现在世人面前了。只有对艺术怀有恭敬挚爱之心,才能办成这样的事情,我对他的尊敬又添了几分。我相信,他生命和艺术的花朵,会开得更艳。
2021年1月27日于北海观澜味经斋
—— 白描(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 鲁迅文学院院长) 说说曹心源的书画印
(一)传统书画印的灵魂,在第一序时,至少在四个时空闪烁:(1)庙堂;(2)山林;(3)庙堂与民间之间;(4)江湖。在第二序时, 在历时时空,不断被纂懿成统,在“总混群本”之中,拔擢其核心理念,流光于世事之内。当这“第一序”与“第二序”进入艺术创作者心灵,在“万法唯识”中,成为艺术实践的指导原则。曹心源的篆刻,三十年前,就已经是在如是“灵魂”光被下进行创作了。 (二)在庙堂,从比干到颜真卿,赤胆忠心刚正清明,铮铮铁骨,犯上直谏;在山林,许由和巢父,以及后来的拟迹山林者,命求自由、自主,蔑视王道,而以思想之和光,惠泽天下人心;在庙堂与民间之间,有先秦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也有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推行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追去自强不息勇猛精进,乃至光明正大的生命意志,以及然后宽博、温良恭俭的处世境界;在江湖,无拘无缚,有朋成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不敬我,唯我至尊耳。等等。如是格局,总混成“器”,致知于一“技”,便是青年曹心源。篆刻之技的“本之者”,“原之者”,“用之者”。当下,篆刻家曹心源的“少年英雄”,缘此无它。
(三)曹心源的印,以书法意识为本,刀法本于书法之法。汉末蔡邕的《九势》、《笔论》、《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唐张怀瓘《书断》、《评书药石论》,等等,落实到他的知→行→之技,这“技”中,实已“道”在焉。所以,三十年前,曹心源刻印书丹上石时,已经包涵了庙堂、山林、民间、江湖的“有物”混成式的气息。初始阶段,这是一种束人情、缚人命的气息,举轻若重。难于快意抒情。但过了初始几个关口,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人养一技,技养一人。曹心源公,现为艺技之捷灵,通透,盖源于自始至今,能踵踪中国书法本法,技即是道,理即是人心、人情、人情中、有没有堂意气拏云,人心中,有江湖的大快乐,有民间的生命丰盈,更有纵横者的得意而自家鼓掌。
(四)曹心源先生能书法,亦能水墨,这是通一技而于旁技捷通使然,这是人养其技,而技养人人意义上的海氏“达在”之状态下的书法与水墨,在中国文化中,所谓“达在”乃是“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意义上的借助于一技的生命操练。重要的是,快人自足之人与人在“艺”的时空(六艺时空)的良心互淬而自足。所以,曹心源画钟馗,所本的是社会的不公正犹心路上的石头,要剔除开去,他能将此“所本”化于笔墨所用。所以,他画的钟馗,能“达在”于“哥画的不是钟馗而是去弊除恶,驱邪向善的人心向往”。心源也能画现代人物,他晨起日课,乘兴一挥,画的《傣寨少女》,水墨材质,在他手上技巧烹来的味道,爽涩而鲜美,品味中欲罢不能歇,品吮再三中,五味萦焉而良心见觉焉。
(五)传统书画印,若喻为船,则能载人航行于文化清流。夏、商、周,官师合一,学在官府,战国礼崩,师传落地民间,文化清流始成,文明道统赖此不泯。道统寄于技,文明不灭,故不通一技,不能入中国文化唐奥。曹心源公,几十年举于重,法籙尊严,故能今日举重若轻,其所书《隐者不羁》、其所画《仰望和平》,以及《荷塘深处》,都有着那清流中的个性化的从容、练达、豁爽、仁义与朴茂、清廉,及通透、鲜活。他的图像能导引你进入那股清流,洗心民智,能技如此,大矣,久矣,可贺、可敬,可祝矣。
公元2021年元月于北京东城 东华门 贤山付京生撰(著名艺术评论家) 印象心源
在我尚能喝酒的岁月,我常与心源在琉璃厂的展事中相迂,多次共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好酒,每回都喝得脸红红的,很尽兴。我知道,他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搞篆刻的,一点架子都没有。 多年之后,受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之邀,我举办了一个小画展。兴致正高时,见到了心源的一条微信,对展期太长有微词。对老文友、老酒友,一点面子也不留。在这个盛行点赞的年代,这种教授少见。后来在展厅相迂,才知道在展厅值班的工作人员,都是这个大学艺术学院的退休教师。心源是怕这些老教授太辛苦而有牢骚的。那天,他这位“志愿者”一直陪参观者看画。一个心直口快的性情中的教授! 我们很少见面,但我每天都关注他的微信,拜读他的书艺、画作和篆刻。他虽以篆刻扬名,但书画皆不同凡响。人物画,以钟进士居多。我想,这肯定与他的侠义性格有关。我追寻、倡导文学入画,画人,画人性。他的画皆是人性十足之作。 老夫到了八十三岁才刻印。有刀具,有石料,还有本篆刻字典,无师操刀。常常自我陶醉,刻了新印就启用。心源点赞,并说:“上隐了吧?收不住手了……”。刻了十多方之后,我斗胆发了两方给心源,想听听这位有话直言不讳篆刻大家的意见。没想到,他点评,“以学识操刀,厚重大气,配你的画绝佳。”換成别人这么点评,我会以为客套。但出自他的嘴,我信。好话入耳,我又刻了不少印章。 我为友人写过一幅字,“与高人为伍”。心源,高人也!不会谦弃老朽吧?眼下,疫情严重,少外出为妙。你交游广阔,大江南北,京城展事,常见你忙碌的身影。你比前些年消瘦了,还是要保重身体。健康,是成功之本。切记!共勉。
2021年1月10日晨于北京牛屋
—— 鲁光(著名作家、大写意画家,原中国体育报社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