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游走在“IP宇宙”里的玩具小熊
积木熊的原名为“Be@rbrick”,是一个日本玩具品牌,设计灵感来自于丹麦“玩具大佬”乐高的积木小人。品牌名中的“brick”正是积木的意思。此外,品牌名里也包含着创始人赤司龙彦对电影导演库布里克(Kubrick)的致敬。
但谁能想到,作为“潮玩鼻祖”的积木熊在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展销会赠品。
2001年5月,赤司龙彦为东京的某玩具博览会设计了一款伴手礼——一只拇指大小的白色塑料小熊,身高7厘米,没有任何花纹。这个可以用作手机挂件的小熊,意外受到了博览会嘉宾的喜爱。
正是出道时的朴实无华,奠定了小熊日后的“百变”潜力。
图片
各大IP与积木熊的联名合作,是一个互利互赢的故事。/《潮流合伙人》
博览会结束的3个月后,积木熊的母公司Medicom Toy火速地推出了第一个联名系列,与东京唱片店HMV的合作款;紧接着,积木熊推出了万圣节、圣诞节等特别系列。
次年,也就是2002年初,泰迪熊迎来百年大寿,积木熊果断抓住机会,拿下了和泰迪熊的联名款。也是这一年,Kaws、耐克等街头潮流品牌相继发布了自己的限量款积木熊。
短短一年的时间,积木熊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通过与各大IP合作发布联名款,让自己扎根于青年潮流文化之中。
此时,积木熊不再限于7厘米的迷你尺寸——作为一个潮流玩具,积木熊需要更大的尺寸来增加它的存在感和吸睛度。于是,基于最初的“100%”规格的7厘米尺寸,积木熊推出另外两种主流尺寸,400%的28厘米款,和1000%的70厘米款。
积木熊的价格也开始节节攀升。除了100%规格的盲盒迷你款,400%的普通款发售价在800元左右,1000%规格的普通款发售价在3000元左右。而积木熊的材质也不再拘泥于塑料,从金属、电镀、木质到毛绒,越是稀缺的材料,发售价越贵。
这样的价格定位让它早早和“儿童玩具”划清了界限。
图片
积木熊的“暴富神话”仍在持续,溢价也越发离谱。/《潮流合伙人》
潮人明星,可以说是国内积木熊玩家的“启蒙老师”。2003年,23岁的陈冠希作为百事可乐代言人,设计了Edison × Pepsi Be@rbrick,在香港发售时,场面火爆。此外,在罗志祥晒出的家居视频中,他的积木熊几乎占领了一整个屋子。
但积木熊的野心并未止于街头潮流文化。
2007年,积木熊资助香港血癌基金会举办了一场慈善拍卖活动,并联动了一系列奢侈品大牌推出了限量款积木熊,包括香奈儿、卡地亚、爱马仕等奢侈品界的头号品牌。在活动中,1000%尺寸的香奈儿积木熊拍出了46万港元的价格。
和奢侈品的联动打通了积木熊和上流社会的关系。没有人再敢轻易对这只玩具公仔的身价嗤之以鼻。
图片
积木熊有多贵?卖一件能抵店里一整天的大半营收。/《潮流合伙人》
2008年,中国艺术家岳敏君为积木熊设计的1000%尺寸的积木熊拍出了英镑12.6万(约合人民币120万元)的天价。这让积木熊拥有了足够的底气,作为“艺术投资品”出没于各大拍卖行。
积木熊与音乐圈的关系也越走越近,从英国乐队“性手枪”、“绿洲”,到迈克尔 · 杰克逊等超级巨星。
随着积木熊的IP拓展之路越走越宽,玩家从中收获的惊喜越来越大——你心爱的某个角色、某个名人、某个品牌,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积木熊家族的新成员。
图片
1000%尺寸和特殊材质的熊,是收藏玩家的心头爱。/《潮流合伙人》
相比传统的手办,积木熊的圈子更开放、更多元。因为手办受限于动漫角色,如果你不是某部动漫的粉丝,那么你对它的系列玩具也必然无感。但积木熊不同,它本身只是一个“媒介”,可以扮演无穷无尽的角色,在不同的圈子里都能斩获粉丝。
甚至,“前辈”乐高都受到了积木熊的启发,开启了跨界联动的商业新思路。
传奇买手店Colette的店主Sarah Andelman形容积木熊是“一块传递创意的画布”,拥有“固定规格”,“但永远传递着不同的艺术”。
正是这种强大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让这个原本“身无长物”的积木熊成了潮流本身,并且让粉丝们无限“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