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之路
首访五台山后,北上恒山, 过东台顶下的“清凉” 牌坊后,便是一路下行至滹沱河。夕阳余辉下,按图寻径,斗胆翻山,抵达山那边的大灵线时,已是入夜。近二十年前的事了,但记得路边小村,有醒目的大指示牌:汤头温泉疗养院,停车住宿。挺好,包间套房,粗砂水泥温泉池,适合我等”草根“。

近日询度娘,扒出两张根汤口村的照片,此温泉《水经注》有记:“寇水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寇水便是流经汤头村的唐河。北魏、辽王在此建立皇家私汤,63度的泉水终年不息。

还在国庆节假中,晨起,车窗已是厚厚霜冻。这里与朔州同纬度,海拔高,挺冷,但景色宜人。

唐河,大清河上源 ,两岸山峰林立,怪石磷崎,草木茂盛。

驾车沿河闲逛,瞥见“平型关”指示牌,前行数公里,战场遗址址及纪念馆 。

林帅在我心中是近现第一军事家。

平型关伏击战,林部打掉了日军王牌板垣师团的辎重队,断了进攻平型关日军主力的粮道。当年,日本《每日新闻》登出了平型关伏击战的新闻,加以实地照片,并冠以“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关口附近不明地域遭到从两侧高地的伏击全军覆没”的标题。这是抗战文献中,日本首次承认“全灭”了。

两年后,部与家人同行,锡盟草原回程,经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轻车熟路南下问五台,再次顺访平型关。

这次带着两位小朋友的“红色之旅”,做功课是必要的。

日本开全面侵华,中方全面抗战。战争初期,日军攻势凌厉,1937年9月,平绥线上的日军攻占了大同,随即剑指太原。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的第二战区,奉命在平型关阻击日军。

军史上所说的“平型关大捷”,由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完成,是整个“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插曲。阎锡山派出了8个军近10万人拦截日寇,阻击战打得十分惨烈,国军成连成营成团地牺牲,伤亡重大。

中国军队终因武器装备差得太远,血战近20天后,平型关失守。林彪并不以平型关之战为荣,因为伏击的是日军的辎重部队,自己损失很大,不承认自己是战役总负责人。







《平型关往事》中这样叙述二战区的平型关阻击战:“面对日军对山西的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层层阻击……晋绥军担任警戒的一个连拼死抵抗,全部阵亡……在蔚县东石门一线,近千名日军借炮火掩护向我军发起猛攻。营长张见勇率部猛烈还击,并奋不顾身冲出战壕与敌拼杀,阵地失而复得4次,张营长和一名连长阵亡。在紧急关头,团长吕超然亲率预备队1个连进行反击,不幸头部中弹牺牲。阵地上官兵见团长阵亡,怒不可遏,勇猛拼杀,毙敌百余名。由于敌人火力过猛,该团有千余名官兵阵亡。此时师长刘奉滨正在前线督战,为夺回阵地,他亲率4个步兵连组成的奋勇队,抡着大刀片冲向敌人。他们前赴后继,纵横砍杀,刘师长受伤4处仍不下火线。奋勇队死伤过半,4名连长有3名阵亡,有的士兵被敌人扑倒后,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日军向平型关发起进攻,我守军居高临下给予迎头痛击。敌人用成排大炮向我轰击,又出动飞机百架,每30架一组轮番轰炸,并用坦克掩护步兵冲击,守军用一个营兵力组成刺杀队出击迎敌,在山坡上展开了白刃战。阵地经反复争夺,敌遗尸累累。守军伤亡巨大,三个团损失了一个团。623团1营500多人,只剩下148人,其中第1连、第2连全部阵亡。平型关战役,中国军队先后有上万名将士捐躯尘土沙场,战役虽然未能阻止日军进攻太原,但也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迫使日军调整新部署,延缓了西犯进度。

当初,林彪看地形时,发现峡谷,叫乔沟,两壁陡峭,谷底狭窄,只能通过一辆汽车,是日军进攻平型关的必经之地,理想的伏击地点。林彪于是决定在这打伏击。部队埋伏,等候日军到来。115师全师出动,居高临下发动攻击。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进入沟中的日军被全部歼灭。

这队日军到底有多少人?严肃的出版物说近千人,民国志文件说七百余人,日军自己记录战损包括朝鲜和台湾的民伕的损失,四百多人。官方正史这样总结:“在抗战期间,我八路军在很弱小的情况之下,不宜于过多地开展平型关战役这样的战斗。” 原因在于代价惨重。

115师是精锐,精兵良将数倍于日军,且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形,发动的又是突然袭击。日军在人数上远少于伏击者,只是一支担负后勤补给的非战斗部队,遭遇的是猝不及防的打击。这一战,日军在峡谷里抵抗了一整天。《平型关往事》有说明:“三个营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向敌人猛冲,5连原有140人,战斗结束时只剩下30人了。三营九连,冲上公路全连只剩下10多人了。”在抗战初期,对中国方面来说,“胜”是多么难得的事啊!抗战初期,日军似乎真的不可战胜,八路军居然首战告捷,增强了军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

看完战场遗址和博物馆,到达山顶真正的平型关关口~又称平刑岭关 ,位于灵丘县西南与繁峙县东北交界处之关岭上,海拔1800米。此关东连紫荆,西望雁门 ,系晋东北内长城线上之险关,晋冀北部军事交通要隘,历代设司屯兵驻守。

回首俯看战场,纪念馆依山而建,纪念碑遥相呼应,气势不凡。但是,无论如何努力,都想不起来第一次北上平行关,走的哪条山路了。

明代关城于平型岭西南两公里处(现平型关村)。西北两侧城墙、北瓮城基本完好。

城周长1公里余,残高6米,东南两侧城墙、南城门已完全损毁。

城内有约200户村民居。

平型关北有恒山,南有五台山, 两山之间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这条带状低地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京西紫荆关,西接雁门关。

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地势极为险要。

北关楼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平型关城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关城所在的繁峙县横涧乡,滹沱河的发源地。

2010年,带着“贝内侄”万里单骑,呼伦贝尔、漠河、锡盟、呼市一路疾行,参访过“老牛湾”东进。

再次从五台下来,取道滹沱河谷108国道东返华北。

108国道大堵车,煤车不见尽头。恰巧停赌于支路口附近,拿出地图判断方位寻求其他于路线,小路北上通往G336,毫不犹豫驶入。晋北早十年,煤车堵上几天是家常便饭。山间便道,越溪跨谷,十几公里后,哈哈哈哈,咋又到这里了?过去了六年了,村四周的老城墙轮廓多处都在。

悄悄地进村,喧哗的不要。穿过的一处过街戏台,也是古关城的遗存。再走不远就是关城北门。

风蚀疮痍满目的城门孔洞基本原样。

大巴旅行团队来了,这里的寂静即将消失了。

熟门熟路,拜拜土地和道德大仙。

出关口,得知山北的唐河谷底,高速公路建设中,平行的国道更堵。

叩谢山神土地,真人指点,有一河谷便道,可以绕过堵车路段。冉庄河床~砂河便道,百里越野,穿行唐河大峡谷,出晋入冀!平型关之路永生不忘的“红色旅游”。

平型关大捷遗址现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横涧乡已改名为“平型关”镇,G8高速公路有平型关互通出口了。礼佛登北岳途中,顺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