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如何实现低成本获客?从这一步开始!
前两天,我们聊过了如何在地推中更有针对性、更有创意地发传单。今天,我们接着探讨一下,如何开展线上获客。
不少老师对线上获客,还是比较陌生。所以也有不少问题:我们机构真的需要开启线上营销活动吗、哪些渠道能够更快上手、线上营销应该如何开展……
别急,我们今天来深入谈谈这个话题。
第一问:机构有必要开展线上营销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线上营销的费用非常高,高到不是每家机构都需要开展。 据《商业数据派》统计,截止2020年11月末,在线教育行业在2020年已披露的融资金额高达388亿元,较2019年同期108.75亿元增长了256.78%。
每年寒暑假,更是众多头部企业厮杀战场。地铁、街区告示栏、商业街广告、电梯广告,全都被各式辅导机构占领。

这就意味着普通机构根本没有办法和在线上投放上,与资本进行竞争。也导致很多老师会产生一种观念——没有必要开展线上营销。
其中,甚至不乏不重视营销,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校长老师。但是这种观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试想一下,同样都是做舞蹈机构,隔壁机构三天两头做外出活动、组织舞蹈演出、开展体验课,而你埋头苦干,那用户自然更倾向隔壁机构。
更何况,隔壁机构很有可能不仅会做营销活动,教学服务也未必比你差。不重视营销,只凭借口碑,就很大程度限制了自身发展。 对于小机构来说,线下招生确实是学员重要来源,线上获客更多是起到一种补充作用。而对于颇具规模的机构,是一件需要谨慎考虑,并迫切去完成的事项。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招生自然也是。地推、活动、转介绍、体验课加上线上获客,能够搭建起更稳定、更全面获客体系。
第二问:哪些渠道能够更快入手? 一般我们线上营销都是分为两个大方向。一个通过搜索引擎优化去实现获客,二是在运营社交平台。
那么,社交平台这么多,应该如何实现低成本获客?
答案自然是微信! 作为中国用户最多、粘性最高的社交平台,微信营销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在微信营销中,能够触达用户地方很多。比如,公众号、朋友圈、头像、群。再细分下去,朋友圈封面、个人签名、群公告、群发功能、公众号功能栏等等,都能够成为触达体,向用户传递我们的消息。 而上述这些触达方式中,朋友圈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公众号红利时期已经消失,而且折叠式的通知方式让用户鲜少主动点击访问。而61.4%的用户保持着刷朋友圈习惯,朋友圈作用远胜公众号。
第三问:线上营销应该如何开展? 深入300家机构后,我发现许多机构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容易陷入“自嗨式营销”,在内部装饰和物料制作时,在整个内容上,以课程展示、知识普及为主。单纯从宣传自身专业性、服务内容出发,而甚少考虑到用户喜好、用户痛点。 这种“自嗨式营销”就非常容易让机构认为营销费力又不讨好。而实际上,并非是营销没有用,而是策略出现了问题。
除了方向策略,更多机构苦于内容产出。不知道如何针对用户需求,持续地产出高质量、原创内容。这恰恰也是线上营销最困难之处。
一篇内容和100篇内容,能够接触的用户数量自然是天差地别。通过每天创作内容,实现每天从线上拉新3人,看似没什么收获。但是日积月累,总是有成果。
在不同平台所拥有的公域流量中,来获取自身私域流量,一方面固然与自己生产内容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要取决于用户对这一领域内容是否有需求。
比如,某乎上,求职、个人成长、投资、健康等话题始终是众人关注重点。某书上美妆、健康、母婴、旅游等也是永恒话题。 而教育行业,也是一个话题关注度较高的行业。细分领域非常多,具备少儿教育、艺术教育、成年教育、中高考、教育行业动态、育儿、家校等话题。
“话题丰富度”很大程度能够决定“内容需求强度”。正是因为教育行业话题涉及面广泛,能够不断细分到不同领域,有相关需求的用户自然也能够长期关注。 有些产品虽然消费频率不低,但是对其不具备长久探寻精神。
举个例子,比如需要购买瓷砖时,我们才会适当做功课,研究哪种瓷砖性价比高。当家里装修完毕,大部分人日常不会再去研究瓷砖有关话题。
而且瓷砖等行业话题丰富度也不高,很难针对自身题材持续产出有意思的独家内容。瓷砖相关话题,一般联想到的也就是测评。但是长期做同一视角题材,消费者并不会感兴趣。
相比之下,教育产品的内容极度丰富,加上较高的消费频率,造就了教育行业运营私域流量具备先天优势。 在这种行业具备的天然优势下,确定目标客群,结合自身优势,持续产出内容,是线上获客的关键。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线上获客成本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