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区分病态焦虑与正常交流,正常的焦虑对我们是有益的,能够提心我们规避风险。
我们认同的道德和价值束缚着我们,令我们痛苦。
我们必须挣脱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才能获得自由。
当完美主义变得像暴君一样,就会变得有害。
治疗的目的,让你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可能,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告诉它“听我说,这次还是放我一马吧,有些过头了”
我们要驯服自己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与之辩论,与之协商。
让精神电台起积极做好,好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励、自我安慰。
“令我们烦恼的不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内心的声音会阻止我们采取行动,这就是所谓的焦虑抑制。
成为自己的同盟。
对个人准则过分依赖。
准则背后隐藏着儿童时期的一种恐惧或伤痛,它被提高到美德的层次,因而得到了强化。
如果我觉得自己有缺陷,我必须要找到一种生存策略,比如完美主义。
“你等于活了好几遍。你所经历的境况,你已经在脑子里预演了十多遍。“
如果那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多体验几遍无妨,可是面临不愉快的事情,反复体会就是折磨。最大的问题在于,风险往往被高估扩大,致使患者把情况想象成不可挽救的灾难。
内心的声音是我们不安的来源。
通过修正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可以调整对自己、他人、或环节所产生的过度消极的感觉。
最大的困难在于放弃一种核心价值,这会让我们极度焦虑不安。
占有型关系,这些人并不尊重我们,也不尊重我们的意愿。
一旦意识到过去痛苦的经历,通常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些患者在经历稀松平常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坚信不疑、是为根本的人生准则会被推翻。
掌控自己内心声音的办法:
1、了解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什么,是来谁的口中?
2、敢于肯定自己。
3、回应批评
4、与内心自我批评声音拉开距离,然后与之辩论
5、把内心自我批判的电台音量关小
6、做自己的好朋友
7、要建议,不要死准则
“掌握自己的生活,自己指导自己的人生,不要让内心的声音影响你。生活,前进,行动,无视它的存在,不论他怎么说都不要去关注。”
“不管我能不能彻底摆脱你,我都要往前走,过自己的人生”
没有做出选择比做了一个没能让我们满意的选择更痛苦。
现在由你决定是选择为过度保护自己而焦虑,还是为追求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