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接纳日】跑过雨林的孩子会变成光
青衫写在前面
本文作者潇妍,光之子一枚,AS+ADHD。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即将本科毕业。不过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都巨菜无比(╯‵□′)╯︵┻━┻
本文改编自潇妍真实发生的故事,“雨林”“心火”等意象参考手游《光遇·天空之境》设定。
潇妍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女孩。四下黑暗,她勇敢的走过而不失初心,最后成为了驱散黑暗的那道光,温暖自己,也照亮别人。我们都喜爱光遇这个游戏,它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作为一位中文系才女,潇妍把游戏中的温暖和生活中的感动结合,希望这个故事能让在阅读的你一样,获得温暖和力量。
潇妍的采访视频请戳阅读原文,所有赞赏将作为潇妍的稿费。
今年,孤独症关注日更名为孤独症接纳日,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国内,我们还处于关注的阶段。我相信大家一起努力,我们能改变这个局面 四年以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再与大家分享: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骄傲地向世界宣言: “我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但是我和你一样,爱家人,爱朋友,爱这世间一切的美好。我并非冷酷无情,也并不麻木不仁; 相反,我的内心非常敏感。我有独特的爱好,喜欢独处,但这不意味着我讨厌你。我在人际中处处小心,如果我做的事情让你不舒服,请温和的向我指出,而不是讽刺斥责我。 我很细心,很理智,也很靠谱,很忠诚。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因为你我,这个世界终将丰富多彩。”青衫,公众号:ItGetsBrighterIGB 专栏 | 你是怎样“出柜”的? ——致孤独症的你:我如何假装成“常人”:一个阿斯伯格患者的进化历程 (6)

第一章·今日
我是潇妍,此时纪年是2021年,我生命的第二十一年。
这第二十一个结打下的时候,我只觉得平静。
如果以纪年作为刻度,以一般生命长度来标记的话,颇为完整的十年,有始有终,波涛汹涌。这,又是一个开始。像解冻的土地上冒出的新芽,一点点生长。
有时我也在想过去的事情,只是记不清楚任何连续的事件——也许我可以说出来,但如果换成别人来说这件事情是在我这里发生的,我会觉着无比陌生。真的是我吗?我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周围人的关联性,但我渴望联结,渴望有人能过来找到我,拉着我跑出去。
在我小时候,手机不流行,家里人都会互相留便条。有一次我看见了妈妈给爸爸留的便条,写着大约是“带她去……”我盯着这个“她”字看了很久,是在说我吗?“我”对于“妈妈”而言,在她向另一个人提到我的时候,可以用“她”这个第三人称——那一瞬间,我思考着人称带来的联结感——妈妈她,是在说我啊。
更多时候,我都是小心翼翼构建自己的世界。但我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吓到——强光、声响、恶心的气味、别人生气时细微的面部表情,诸如此类。这些东西总是突然出现,猝不及防,让所有都失去控制。我只能躲,但这个世界上都是人,像雨林里的雨,落下时从来无法预测会落到哪里。

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对于其他人而言,我出生,长大,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背着书包走去上学,骑着单车去上学,坐火车去上学,在人群里穿行,擦肩而过。可对我而言,却是孤身闯密林,小心翼翼护住心火,雨点纷纷下落,将火一点点打灭。我不能讲话,他们听不懂也不知道,我只能跑,一直跑。
所幸会遇到一些火种和散落的星光,支撑着我。我虽然不知道雨林终点何处,所望一片苍茫,但当我遇到火堆时,我会有一种从骨子里燃起的幸福。我也会去点燃那些可以点亮的星星,祈愿他们可以走得再远一点。是的,我连自己能不能走出雨林都不知道,但正是在这种旷野的世界里,我切身体会了种种彻骨之寒,才会想着借出一丝温暖,让路过的人看见萤火般的微光。

四年前,十七岁的我困在激烈情绪的泥潭里无法脱身。高三也许就是一种限定,或者说一个用于参考的刻度。我一直企图找到一本生活的公式,好让我避免开所有的不确定,但这并不现实。现在看来,我确实是挺过来了,至少现在这一点心火还亮着,谨小慎微却又坚定地亮着。但如果要是真的把过去的任何一天直接拉到我的面前,我一定会陷入极度的惊恐之中,那样我所要面对的东西几乎是全部我过去的绝望。
今年,2021年的我,隔着过去有着四年的断桥和166km的距离——沪蓉线上50元的动车票。
第二章·昨日
三月将末的一个晚上,我收到了在家乡读高三表弟的QQ消息。内容简短却触目惊心:
“今天 我一个朋友没了 七楼”
“是你班上的吗?”我怀着最后一丝侥幸去确认。表弟和我同为AS,我长他三岁有余,他素来种种我是再了解不过了。我们一直以亲姐弟相称,而我也一直尽力护着他。
“是的”
回去——这是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因为如果是他们班上的,那就是他唯二可以说说话,而他们也会听的朋友。我知道,如果其中一位突然离开,那几乎是可以造成毁灭性的创伤。我明白那种本来与世界联结甚少,而其中一根突然断掉的天翻地覆和撕心裂肺——毕竟我过去就是这样。
“要我回来吗?”
“不用”
我知道他肯定会这样答,但我也知道即使他这样答我也一定要回去的——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答,也会希望对方可以回来。毕竟在这种轻而易举就可撕裂一切的时间节点,陪伴是最牢固的保护。

第二天我下午就到家了,晚上和小姨一起去接他下晚自习。
十点过了,高三的孩子们走出校园,大家在七嘴八舌议论那个孩子——争论他究竟是从几楼跳的,语气急切而刺激。我早就设想过流言的恶毒和冷漠,但这一切赤裸裸呈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依旧攥紧了拳头。我很清楚,这每一个字都是利刃,而我弟就处在这枪林弹雨里。我知道他在痛苦——毕竟我也是这样。
他还没有出来,我走向校园门口,半路上遇见了他。我拉起他的手:“走吧。”
他看见了小姨,开始以一种戏谑和毫不在乎的口气讲起了学校现在流言的各个版本。小姨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一向不知何为察言观色,但那一瞬间,我清清楚楚看见了他内心那道猝然撕裂的伤口。

小姨带我们进了夜宵店,点了点吃的就离开了。
几乎是她跨出店门的那一刻,我弟就开口了:
“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没有很难过,我像你保证我至少会平平安安度过高考。”
我笑了笑:“我不需要你的保证,因为我知道你不会出事。”
“毕竟,我相信你和我一样,有着极其坚强的意志,这足够帮助我们克服绝大多数困难。不过,我知道你肯定难过,你刚才和她说的时候,是真的在难过。”
他没有做声。
“我相信你可以克服困难,但我也知道你会难过,所以我回来了。难关你可以过去,但伤痛是一辈子的事,未来的路,我不想让你带着痛苦去走。”
“你可以QQ给我发消息的,这几天我在线。”他抬起头。
“你知道QQ聊天最差的地方在哪里吗?”
“嗯?”
“这些聊天,只能把我想说的话以符号告诉你,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能传达。而我知道我不需要说什么,毕竟你什么都不需要听,我只要陪着你听你说就够了。”

匆匆扒完面条,他起身:“我们走走路吧,走一大圈回去。”
我们俩走在路灯幽暗的街道上,一阵阵风吹过,树影在地上摇晃,忽明忽暗。他讲起了和那个孩子的故事,包括那个孩子对他的告别,语速急切到想把所有的悲伤冲破屏障。
我一直在听,很用心,很认真。
他说,那个孩子的家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前段时间刚刚去过,现在想再去看一眼。我立刻同意了,尽管此时已经接近十一点。
我们朝着那个孩子家的方向走去,我一直挽着他的胳膊——十七岁的他已经比我高好多了。路上他开始讲起他的班主任,把这个孩子的离去推罪于网络小说。他的话题渐渐散开,和我讲起了那个属于他的世界——属于他,但我知道这个世界的存在和一些形状,所以我知道在哪里要给他回响——参考我自己来就好。
走到了那个孩子的家楼下,他抬起头告诉我,那个亮着灯的窗户就是。
“就不打扰人家了。”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很低。
“那就此告别吧。”我也轻轻回应,他点点头。

第三章·明日
走过了那一段路,我感觉他已经明显好了很多。他开始讲起未来的事——高考考完要去哪里。还有他所看待的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这在他平时的生活里是几乎无人聆听的。我一直听着,他说了上一句,我就大概猜到了下一句。毕竟,我当年和这几乎一模一样。
挂掉了小姨打来的几个电话,我依旧挽着他的胳膊,在路上走着。我告诉他,今天你可以自主选择,走多久都可以,我陪着你。以后要是还需要什么帮助,一个电话,按中国的交通状况,等我半天我就来了,随叫随到。
他说,我这次能回来,他非常感动。
我嗯了一声,继续往前走。突然我意识到,我不仅仅是在陪着他走出雨林的黑暗,我也是在陪着十七岁的自己,走过挣扎的黑暗。

十七岁那年,我也希望着有这样一个人出现,来找到我,拉着我往前走到光明的地方。但我没有等到,我一个人挣扎过了所有黑暗,一点一点搜集心火,一直走到今天。
是的,我是在陪着十七岁的自己,拉着她跑到光明的地方。
我没等到那个人,但我成为了那个人。
小妍呀,我来接你了。
不要怕,我会一直陪着你。请一定,一定要去未来看一眼。

我们那天说了很多,包括他剖析自己的性格来源。他说完之后我告诉他,无论这些来自哪里,现在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去做你想做的事,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些话,都是如果我当年听到了,我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的。
四年前只身闯过雨林的我,在当年走过的雨林里,拉住那个瑟瑟发抖的孩子。
“走吧,我带你回家。”
等我自己归家已是转钟,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坐在桌子前,有意想了那个孩子片刻。他离开时间后,给时间打上一个结,然后时间继续向前,我们离那天越来越远。
其实我啊,也想美丽地活下去啊。

青衫注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潇妍光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