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镜头下的欧洲
查看话题 >落地法国两周,小记尼姆 -- 2
听伍佰,磕cp。今天没喝酒,花了两个小时把所有的行李又全部摊开重新整理打包了一遍,身外之物还是太多。
在尼姆住的这两个礼拜,有趣又无趣。无趣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商户景点都关门大吉,日子单调,可以做的事情着实不多。有趣却是因为我本来就不喜欢做事,平生所好就是无所事事,春风和煦,我且看着周围的人的日常生活就足够有意思。
每次有访客,我都得躲一躲。有点《安妮日记》的味道。我更幸福,不必一定要躲在地下室里,可以出门溜达。出门三分钟,是泉水花园。
初次听见泉水花园这个名字,我就觉得这名字着实浪漫。花园本身也透着恬然之美。据说泉水花园是欧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公共花园。哪怕在游人锐减出行受限的当下,公园的草坪上也总是坐卧着三两晒太阳或者读书的人。
谈情说爱,慢跑健身,野餐晒太阳,总相宜。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大的人工浅池,池里多金鱼锦鲤。水深二三十厘米,清可见底,底下是一层绵细的青苔水草。池边经常有野鸭和天鹅嬉戏。说来惭愧,我长这么大没怎么见过鸭子,有的时候看他们疯狂旋转摆动脖子,用鸭嘴嘬着胸前的一措毛的样子真的有趣。

然后就突然非常想吃周黑鸭。

据说泉水公园的名字与兴建都始于以为叫做nemausus的泉水仙子。泉水池里零星地散落着不多几枚硬币,春光之下夺目耀眼。泉水出了水池汇集成一条人工水道,沿着泉水大道一路向北,就是尼姆老城的主干道啦。

每天在泉水花园和泉水大道间行走,眼见着两个礼拜的时间,两侧的悬铃木从光秃稀疏到成荫葱郁。被风拂落的悬铃落在水面上,悬铃的影子映落在水底,水里的游鱼摇摆其间。
我每次都哼不住哼起“一天到晚游泳的鱼阿,鱼不停游……”

不眠不休。
道边的一块沙石空地上总是聚集着几群玩petanque的人,也是不眠不休。

介绍的尼姆旅游杂志素来称赞尼姆“法国罗马“的美称。
最早的尼姆城市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余年。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之间,当地的volcae arecomici部落建造了一个石塔magne,如今依然耸立在泉水花园所在的cavalier山顶,俯瞰着整个尼姆水道与老街。这些volcae arecomici原住民又在塔旁建立了一座供奉女神nemausus的神庙,这便是城市尼姆的由来。
到了公园28年,尼姆成为了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尼姆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今天游人趋之若鹜的罗马水道,狄安娜神庙,方形神庙,斗兽场便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尼姆城中心的奥古斯都大帝雕像。

方形神殿。这张招牌拍的实在不好,没有拍出神殿的巍峨与肃穆。这座神殿号称是美国弗吉尼亚议会大厦涉及的灵感,当年是奥古斯都大帝的养子和继承人(娈童)们的居所。
方形神殿是经典的维特鲁威建筑,它几乎复制了维特鲁威(Vitruvius)著作中所描述的托斯卡纳风格罗马神庙的全部布局与规制。

只剩下一篇废墟的狄安娜神庙,就在泉水花园旁边。时常看得到学生模样的青年坐在破庙顶上的荒芜蒿草里晒太阳。


古罗马斗兽场是尼姆的另一标志型建筑。
法国保存最完整的斗兽场,没有之一。
旅游杂志上这样介绍道。
罗马帝国在公园四世纪西哥特人打败以后几经风雨,先后经历了传统基督教会的统治,后又被白衣大食/倭玛亚帝国征服。在不断的宗教战争中逐渐凋零,斗兽场在中世纪时被用作民房的外墙,到拿破仑战争时又在一声军令下连夜清除。
到了法国大革命,尼姆终于迎来了它久违的第二次繁荣,如今的斗兽场仍时常有斗兽活动,这位罗马风味浓郁的尼姆又添了许多安达卢西亚风采。

加尔水道桥在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共有三层,长274米,高49米。

水道在初建伊始每天大约为尼姆周围的城镇供水40吨,一直到公元六世纪水道的大部分功能都还被使用着。

罗马帝国崩塌沦陷以后,没有了对共浴执着的共和人,水道渐渐被废弃。但是这链接了两侧山峦的,跨越加尔河的大桥一直被人们使用着。也正因为此,加尔水道被保存地非常完整。屹立天地之间,岿然不动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