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状态、安全感和信仰
昨晚的peer group中,YP提出最近自己在经历存在性孤独,想与大家讨论。
欧文亚隆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孤独: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其中,人际孤独就是与他人的分离,地理因素、社交技巧因素或人格特点的因素导致的难以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心理孤独是对自己的“实然”的忽视,压抑自己的一部分欲望或情感,把“应然”作为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埋没自己的潜力。而存在孤独是一种个体独自前行在宇宙的最基本的隔绝,即使与他人有着最圆满的沟通、个人有着最完整的自我整合,这种孤独也不会消失。即每个人只会沿着自己走出的那唯一的道路前行,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和你的道路完全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见许多人,共同经历许多事,但最终,你的道路上只有你一个人。
YP说,她应对这种孤独的方式是意识到它的必然性,将它作为成为完整的人的道路上的一部分。说起来,我似乎很早就意识到了存在孤独的必然性,所以它在表面上并不会特别困扰我。是在大一时,当时我一个很好的朋友无意间对我感慨: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一条线,有时候你和别人的线交织了,于是你们就一起走一阵,但最终总是要分开的。当时听完,我感到很失落,因为我很喜欢我的朋友,我想我们能长久的作为朋友在一起。我在心里想,是否在他心里,我也是最终总要分开的朋友呢?我默默了这种设定,并认定我们的路只有部分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根源上,这属于人际孤独,与存在孤独不一样,朋友可以有终身的深度交往,但你们的道路、每一次人生选择、所经历的挑战与困难必然不会完全一致。
ZY说,她曾经在遭遇孤独时,会想象自己处于一种弥散状态,虽然肉体有明确的与外界的界限,但气体分子与其他物质是不断在身体内进出的,会飘散到身体内,又从体内钻出,来到其他人的周边,所以她会感到自己不必要一定要与他人“在一起”,因为我们确实能够真实的在一起。BL说,那如果想象有一个人确实和你有着完全一样的路径呢?ta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人生节点、每一个思考都与你一样。ta可能就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中。我说,ZY的想象让我想到冥想时将自我意识不断扩大时的体验,将天地、宇宙都纳入自我时,会感到安全、放松、不容易受伤;这种放松感与BL的想象非常类似,当想到有另一个生命在另一个时空与自己一起同行时,似乎舒心了不少,感到不再那么孤独。BL说,是的,这与宗教的体验也很像。之前有一位信教的朋友,在面对这样的孤独时,会坚定地相信:我的真主会永远在我身边陪伴着我、支持着我。“真主”的意象与想象平行时空的陪伴,非常像,对于我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可以利用类似的意象来面对自己的存在孤独。
我又想起了小时候,非常爱幻想的时候,总是会想象有一个模糊的意象在保佑着我,给我带来运气与安全,随着长大,这种幻想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对自己的评估和确信来给自己运气和安全。这两种模式就对应着面对存在孤独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意象和信仰来给自己陪伴,另一种是认识到孤独的必然性,直面它。这两种没有好坏之分。昨天以前,我会懵懂地践行后者;但今后我会清醒地践行后者,并在感到十分孤独时,想象自己的弥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