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

花了一个月零零散散的时间,读完了《稀缺》这本书,整体的感觉还不错,全书主要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稀缺陷阱”“,”管窥效应“,“”专注红利,“带宽负担”,“余闲“等,其中涉及到很多相关心理实验和大量真实的生活案例,告诉我们稀缺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处无在,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稀缺陷阱的产生,其根源是稀缺心态,稀缺的形成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陷入了一种所谓的”管窥效应”,例如书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消防员为了及时赶赴救火现场,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准备好一切,往往多数丧生的原因,并非被葬身火场,而是高发在奔赴救火现场的路上,由于疏忽忘记系安全带,车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却成为一个主要原因,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我们过度关注于某一件事,而忽略其他事情时,往往容易在这些在我们看来并非最紧急的事情上出现问题,这就是典型的“管窥效应”。
2.“专注红利”,专注红利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从好的方面,专注红利让我们更能集中注意力做好某一件事,从而提高效率,产生好的结果,例如当我们全神贯注专注于当前的某一重要事务时,我们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但是从坏的方面来看,过分的专注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从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3.关于“”带宽负担”,书中提到了这个概念,通俗点我的个人理解就是我们的精力的有限性,这里重点关注的是精力而非时间,书中提到了带宽负担的害处,它会降低我们的智商,通过一些实验得出的这个结论,提到了“余闲”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表现不好其实都是带宽惹的祸,例如学生考试不好,可能很多时候是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睡眠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又比如长期的996工作的熬夜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引起效率的下降,过高的带宽负担会让人表现不好,同样这种负担也会降低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它会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4.“余闲”的必要性,书中用一个生动的生活例子来阐述余闲的重要性,以一个行李箱为例,当我们用一个小的行李箱商务出行时,我们会精打细算的去权衡哪些东西是必须的,哪些可带可不带,从而将箱子的空间合理的塞满,而当我们有一个大的行李箱时,我们可能不必要去权衡太多,因为它足够装下我们必须带的,甚至我们还可以考虑哪些是我们可选的,可见,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本书通篇都在讲述上述概念及通过丰富的实验和生活案例来阐述这类现象,最后一章节给予了解决之道
1).穷人之所以穷是无能导致的,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贫穷的原因,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情了,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智力的下降。
2).应对日常中的稀缺,当带宽有限时,让“疏忽”等同于“默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对稀缺要从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同时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读后总结:
1.面对资源稀缺包括金钱和物质层面的稀缺,首先要摆脱常见的诸如债务陷阱,消费主义导致的负债消费等陷阱,强调要量入为出,在手头宽裕的时候,存钱和储蓄是留有余闲的重要手段,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备用金。有计划合理的利用好手中的钱。
2.面对时间稀缺,我们应该做好事件规划,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情都统统列入计划中,并合理利用好我们有限的带宽资源,这里指的是精力,节约利用好精力,同时要时刻保持必要的余闲来应对突发事件。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时间带来的稀缺陷阱。
3.建立一种良性的机制,包括管理我们的钱,管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我们的睡眠和健康,从方方面面深入的了解自身所存在的稀缺问题,然后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