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爱情——读《平凡的世界》
什么是爱情? 一、大多数人的爱情 《平凡的世界》哥哥少安的爱情很少着笔墨,但他的爱情之路应该是大多数国人的历程:年少时有个互相爱慕倾心的对象,但由于现实不得不分开,为了婚姻而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然后为了老婆,为了孩子为了家而努力奋斗着 。年少时的意气风发也很快被磨进了一家老小的细琐之事和寡淡却也温情的柴米油盐里 。就这样,一家人尝着酸甜苦辣 ,在贫与富,安与险 ,善与恶 ,悲与喜中平凡地度过一生。 二、难能可贵的爱情 弟弟少平的爱情是深刻的,是一种共同奋斗的同窗情,是一起为祖国担忧呐喊的革命情 ,是喜好看同类型书然后共同交流 、分享思想的精神之情 ,是惺惺相惜、互相钦佩、互相体贴的心灵之情 ,是经历过现实社会非但没有走远反而愈发珍惜,愈显珍贵的刻骨情 。 两人家庭背景相距甚远,两颗心却那么亲近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两人爱情的最大纽带不是三餐四季,不是膝下小儿 ,不是你耕我织,而是吸引彼此的精神世界和同样真诚、善良、上进、担当的心 。年少时曾感动于王子对公主的一见钟情,感动于“从此,二人幸福地在一起了”;也曾对玛丽苏的甜蜜且专宠的爱情充满了向往和确信。说来自己经历单一,未曾体会过“一见钟情”、“专宠”抑或其他甜蜜的爱情 。也不知什么爱情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但依稀知道两人至少都乐意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 ,都乐意珍待彼此。看完《平凡的世界》仿佛茅塞顿开,原来这便是我最向往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不是祈求而来,不是撮合而来 ,不是迁就而来 ,而是幸运的相遇后,自然的吸引与靠近。心紧紧相连却又保持独立 ,不牵绊不束缚 ,自由而活力 。 三、情窦初开的懵懂之爱 少年少平也有情窦初开之时 ,他最开始喜欢的是一个跟他有着同样极度贫困家庭且长相漂亮的女同学。只有同样贫困 ,才能更深切地感同身受,也更易疼惜那颗与自己有着同样敏感而自尊的心 。说到漂亮 ,毋庸置疑 ,长相在男女情之间的确占有一定的分量 ,尤其在初次见面和相处伊始中尤为重要。美会使人脑分泌愉悦兴奋的激素 ,美人(男or女)也是 。而真诚的笑容更有杀伤力,因为笑容意味着对方对与你的相处并无反感 ,反而也心生愉快 ,这是对你的肯定 。所以美人一笑 ,的确会在人心中“倾国“且“倾城”。在男女之中 ,美好的外在也往往更能激起荷尔蒙,所以 ,对美人的追求更多的是浅层的欲 。如果有外在的优势 ,固然很好 ,但更多的人往往都是在“二八定律”中的“八”的范围里。随着消费主义陷阱的天网密布,现代社会人们的外貌焦虑也日渐盛行 ,其实大可不必 。人除了喜欢追逐美 ,还喜欢靠近与自己有着相似之处的 。如相近的成长环境 ,相近的习惯 ,相近的品味 ,相近的审美 ,相近的学识 ,相近的三观 …… 当然 ,不排除有部分是因为自己没有 且向往之的互补心态 。但无论如何 ,外表在爱情中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所想的那么重要 。所以如果失恋或者爱而不得 ,更多的是你在其他方面没有更能吸引TA的特质 。少平喜欢这个长相漂亮且跟他同样最后一个摸进食堂,吃黑馍喝剩汤 ,穿一样又破又旧衣服的女孩 。可好景不长 ,在少平心里还萌芽着美好纯洁的爱情 ,可在女孩心中并非一样 。是的 ,女孩也追求美 。她向往的“美”是优秀且物质的 ,有着相似“学业优秀”的条件之下 ,显然衣着干净昂贵 ,有着更好物质的男人会更吸引她 。她所追求的更多的是感受到她对物质互补的渴望;而少平后来对晓霞既有相似之处的吸引 ,也有互补的渴望 。当然 ,两人多为精神层面的 ,其他的外表啊、物质更多只是起辅助作用 。 三、他们的爱是发着光的 说到物质和社会阶层 ,这才是横亘在两人心中不便说破,却阻碍力最强的障碍 ,这让自尊要强的少平难以跨越 。但好在他绝不妥协 ,他用他惊人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努力着 ,既为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奋斗 ,也是为缩小与晓霞的差距而奋斗 ,玩命地奋斗 。这个男人是发着光的 ,晓霞自强独立 ,善思有智慧 ,善良又体贴 ,她也是发着光的 。他们美好而崇高的爱情亦是光芒四射。 四、人生难得一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 。少平和晓霞无疑是幸运的 ,两人彼此懂对方 ,彼此尊重和体贴对方 。我喜欢晓霞的聪慧。作者没写晓霞是什么时候爱上少平的 ,却写了少平在与晓霞相处后被她非同寻常的思想与惊人却先进的语言震撼且吸引到了 。晓霞是一名进步青年 ,由于家境优渥,爸爸又是机关领导,知识分子家庭 ,所以便有机会看很多书报 ,使得年纪轻轻的她有了杰出于常人的思想,看待事物也更能高瞻远瞩 ,对事态不盲信,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少平被她的世界深深吸引 ,总是如饥似渴地找她要书看 。爱书 ,爱思考 ,求进步 ,两人的情感迅速升温 。两人的感情并无所谓的追求与被追求,是润物细无声吧 。 毕业后两人的路越来越远 ,晓霞考去师专,少平当了没多久的农民教师后,跟从内心来到了晓霞所在的城市--黄原 ,在这里,他成了一名贩卖苦力收入微薄的底层民工 。就是在这比上学还更为艰苦的日子里 ,两人的感情得到了烈火般的锤炼。学生气的他自然比不上靠力气吃饭的纯粹农民们 ,总是很难被选上去工作 ,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工,也总是落得皮开肉绽。晓霞为了能多见到少平 ,故意一周最多只借他一两本书 。晓霞的智慧不只是建立在理想的空中楼阁之上 ,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比如虽贵为领导千金 ,却毫不傲娇蛮横 ,反而有一颗珍贵的同理心 ,她总能在帮助少平的同时照顾到他那敏感的自尊心。这点实属令人动容 。当身处窘境的少平礼貌地邀请她去他住处看时 ,她明理地拒绝了 ,因为他知道他其实并不想让她看到他落魄的容身之所 。少平内心十分感激 。可在哥哥来城里找少平时 ,晓霞不得不带着哥哥来了他住的地方 ,跟着一块进去了 。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她 。她知道他过得不容易 ,却没想到苦到这般境地 ,住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是房间 。皮开肉绽的少平趴在又黑又破的棉被上 ,平静而忘我地看着从晓霞处借来的书 。等第二天 ,少平从哥哥住的宾馆里回来,正打算用哥哥给的钱买新褥子时 ,却一眼便看到自己床上的新格子床单和新被褥,感动地紧紧抱着它们,贪婪地闻着香味 ,尽情感受着晓霞这位田螺姑娘的关爱 。哭罢 ,还看到枕头边上晓霞贴心留下的纸条--“别见外 。”心里又是一阵温热 。这位细心的姑娘 ,真是处处都照顾着她心上人的自尊心 。 晓霞的聪慧表现在她的细心、贴心上 ,还表现在她的耐心上 。因为懂 ,因为爱 ,所以她也更加无私 。爱他就要为他好 ,爱他就不要强迫他 。晓霞心中何尝不想跟心上人朝朝暮暮你侬我侬,可她懂得少平心中的苦 ,以及他心中那难以逾越的阶级横沟。她爸爸的官越做越大,她也由高中生变成大学生 ,继而成为省报的记者 。而他 ,因为各种现实客观原因 ,没能考上大学 ,也没什么固定工作 。后来进了煤场当工人 ,总算吃上了公家饭 。可两人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 。晓霞自始至终都没有半点强迫之意。而只是发自内心地单纯地对他好 。这种宁让自己心苦 ,也要让爱人自由 ,不徒增他烦恼的宽容心也让我更为喜欢这聪慧的姑娘 。 两人在树林里散步时定了个两年之约 ,约定两年后的此日此刻,无论在做什么 ,无论在何方 ,都要赶来此地与对方相见 。善良可人的聪慧姑娘 ,却再也无法赴约了 。她在洪灾现场牺牲了 。悲痛至极的少平还是去赴约了 ,他依然渴望能在那座树林里,在那颗约定的树下同她相见 。 如果是以前看到这结局 ,我可能会哭到不行 ,但现在的我心境是平静而欣慰的 。晓霞那市委书记爸爸跟少平说了一句话,也正是我想对少平说的:“感谢你给了她爱情 ,为她感到高兴 。”是啊 ,得到真情的人是幸福的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友情 。当然 ,得到深刻而珍贵的爱情更是幸运的 。此生虽短 ,可晓霞却有一个爱她尊重她的父亲 ,有个爱她懂她的少平 ,还有自己爱的职业 ,是何其有福啊 ,而且肉身的逝去也是那么的崇高 --因公牺牲 。晓霞是美的 ,她这平凡的人生也是美的 ,不枉她来这平凡的世界走一遭。 诚然,少平也是幸福的 。人生得一知己 ,足以 。 【后记: 工作后好像一直没什么耐心读长篇,今天看到读书群里发了连环画版的,朴素的黑白版画瞬间勾起了我童年时在爷爷抽屉里无比渴求地搜索小图书的情景。整个童年时期都仿佛伴着三年自然灾害般的读书饥荒。抽屉里仅存是几本小图书都是我爸爸他们儿时看过的,有的只剩下摇摇摆摆的几页。但已经足够给我留下“图书情节”了。
一打开就吸引了我眼球,兴奋大叫。立即对读书会管理员的分享表达了感谢。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愿触碰小说里的爱情,因为觉得大多是虚无难以实现的,转而想去哲学世界、心理世界寻找答案,加上看得少,所以依然无法解惑。况且爱情自古就如此,很难说得清道得明。因为连环画的吸引,让我看了这个接地气的故事,有了一些思考和启发,于是又修正了一些自己的爱情观。感谢这部连环画的创作们,很用心的摘改。原来,好的互相滋养的爱情,确可长久的,因为是深埋在骨髓里的。谨以此文 ,致主人公他俩崇高而深刻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可遇而不可求,也祝福耐心看完我这筐啰嗦的你们和我自己,在有生之年,都能遇到向往的爱情。❤️】
(如有想看这本书的电子版原著或连环画的同学,可给我留言,免费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