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读书|当下社会,什么是青年人的信仰?
“你愿意做一只快乐的猪,还是一个痛苦的哲学家。”
耶鲁大学有一个公开的课程主讲哲学,我将那个系列陆陆续续听完以后,还做了个小笔记。现在回想起上课前老师说的那段话,加上我自我的总结:“哲学给予你思想的成长时,它会让人痛苦。”
起初我是不理解的,但离开象牙塔后的变化,让人认知上产生新的变化。
(1)被捆绑的同一价值观与我不快乐
教科书中我们常常谈论到文明,翻开书本,你会看到自1500年后,优越的欧洲大地上,有远航的帆船驶向遥远海洋,世界的轮廓在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线中逐渐清晰,烟草、象牙、黄金、香料在源源不断地供给到欧洲,同时间交换给非洲、美洲文明的是:屠杀、疾病与被驱逐。
历史在这几百年中奠定了不同世界等级的差距,非洲的落后与历史有关,中国的优越感在近代史中被帝国主义的炮火践踏,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模仿”着西式的价值观,我们梦想过“小布尔乔亚”的生活。
“文明是什么?先进与落后意味着什么?”
教育的学习内容多在接触:我们认为文明的产物,比如资本主义是文明的,现代社会是进步的,比如城市化、普及教育、婚姻制度等等,那么这里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所定义的文明,是站在我们这个文化的价值体系中,用我们认为先进的观念,对其他文明进行批判。”
举个例子,保留着母系氏族习惯的少数民族,在当下主流的以“父权为纽带”的社会中,前者的经济、教育、文化在后者的文化价值判断中,是“落后的”,但就母系氏族的少数民族自身,他们也这样认为吗?或许保留原始的质朴的族群,他们自身感到愉悦与满足,而无需迎合主流社会。
因此引出:当进入社会的青年人,被灌输一套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普世价值观,个人的成功与金钱的拥有量挂钩时,才是社会意义上所塑造的成功,那么原先内心固有的价值会不会对有理想的人内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
人与人是不同的,在许多人的成长经历中,会受到家庭,即上一辈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有时候会“映射”在自我身上,比如一个梦想成为官僚体系中一员的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反复强调“为官的重要性”。这样的观念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有关:读书与做官挂钩,在古代,成为一名官员,可以恩及宗族。当社会上的青年人,都争先恐后去考公的时候,无论出于自愿或者被迫,都与一个“相对流动、强调创新、个人价值”的当下社会,产生精神上的冲突。
我粗略将社会上人群划分为三类:
一类:接受了金钱至上的价值,人生理想就是供养一套房车,结婚生子,成为一个主流中正常的人。
另一类:逆行于安稳的主流价值,在创造自我的空间,他们冲出去了,在风险与激情中过不一样的生活。
中间者:在传统的安稳与内心的理想中彷徨迷茫的人,被世间的焦虑所压迫,但很多时候还是在“舒适圈”中所倦怠。
“你还快乐吗?”
像小时候得到一根冰淇淋、躺在凉席上享受夏天的简单快乐。
我们的欲望在放大,在被社会用金钱的标准推着向前奔跑。用时间与身体为几百万的房子贡献青春与年迈的身体,构想着“名媛下午茶”与摆拍的网红店里实现阶级跨越,身体与灵魂在春运时候穿梭在城乡之间,前一秒的都市丽人,下一刻的村里翠花。
所以说,城市文明中的快捷、方便与资本主义化的生活,与乡村存在极大对比之下,两者就等同于,一个更优越、而另一种是落后。假设城市中的文明人可以是恶人,乡村里的落后人可以为善,或者与之相反,我们当下还要去追逐城市文明中衡量成功的标准么?
因此三类人中,中间者往往是痛苦的,至少清醒的思考者存在与装睡、熟睡的人群中,你的观点、想法被视为“异类”。逛书店时候会遇到这样的言论:现在人还读书吗?你还买杂志啊?你看书啊?这样的言论彷佛是在说:“我们不需要思考了,听书、速读已经完全可以掌握思想。”
原始信息被多次加工后早已经面目全非,你想看到的,可能是他人的观点,什么时候会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不在是那个被世间侵扰的人,而保有自己内心的信仰:坚定的长远目标、独立的人格与思辨能力,以及与世间对抗的能力。或许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对反对我们前行的声音说:“我可不被金钱过多的捆绑,我可以有时间在饭后思考下内心的灵魂世界。”
我们需要快乐。
需要一个信仰的灯塔,认同感与被理解。
那么信仰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或许不同人有不同定义,当下的中国社会是缺乏信仰的社会,我们的大众文化里,从以前的“君子固穷”,到当下的“笑贫不笑娼”。谁来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走进人内心深处的,并非自上而下的。
我们之所以会反感,上一代与意识形态力量的“灌输”,因为青年人生活的的当下,我们强调自我实现,当精神中的东西能在工作中得以运用时,人会是快乐。
精神软弱的人生是动荡不安的。即使他当下拥有了一个安稳的环境。
围城里的人与围城外的人,我接触时,给予我的感觉时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与行动、观念来说,看到新鲜事物的观点,往往是后者给我的思考多一些。
对于我来说,我是个无信仰的人,有时候会动荡不安。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宽容有时候会给自己思想带来震荡与困扰,一旦思想突破以后,个人的延展度会扩宽,我希望自我能秉持一个坚定的绝对观点,这样能抵抗住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袭。
“相对包容”与“绝对信仰”。
希望青年人的前行,脚踏实地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