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女权问题?
其实花时间正式的讨论一个对我没有任何价值的议题,显然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罪恶行径”。想了想,我本该更专注于法律、经济、金融知识的。ps:这不是一篇论文,但我仍要尽量做到逻辑自洽、思维清晰,如有不妥,恳请友邻们不吝指正。
一、我国两性对立现状
(一)《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关注的要点不包含微观生活指标

在这份报告里,2020年中国女性权利在世界性别排名是106,印度排名112,日本排名121,毛子排名81。有关报告其他的内容,还概括性的说明了一下世界范围内整体差距在减少,没有提及具体研究方法。
(二)我国女权群体的现状——将微观层面,作为两性对立的发泄口
目前,以绝大多自称女权人士的角度来看,关注点都恰恰在于谁挣钱、谁伺候谁的问题上,忽略了女权最本质的问题——不能选择性堕胎、不能虐待女儿、不能剥夺女性受教育权和工作权、不能家暴、不能强奸、不能买卖、不能杀害、社会文化中的平等尊重思想、教育工作中资源和机会的平等分配、女性自己支配人生、作选择的权利,等等。
总体来说,我国女权群体关注的问题恰好本末倒置。很多人都是自己不够幸福、不够有安全感,不得不找个对象来抱怨——“我获得得少都是因为你霸占得多,都怪你不好”,显得戾气十足。
二、中国女权的当下诉求,已不具备足够的研究价值
我们知道社会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根据吉登斯的社会结构化理论(也称为“第三条道路”),上层建筑之可能在宏观的视阈下去作调整,这种调整是上层改革与底层需求的一种合力。在结构化理论框架下,主要强调社会宏观构建,而“男女平等的社会构建”也早已实现。
同时,构建行为无法解决我国“女权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不该,也无法介入国民的私人生活。即“风进雨进,国王不能进”——国家无法指导社会家务是否归谁做、主要经济靠谁挣等。
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女权问题
(一)首先应该认识到权利问题的正确研究方法
如果一个普通人去看社会问题,他大概率是从一件微小的事情,去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忽略了“体系思考”、“循环辩证”的过程,造成一种自我封闭式的“信息困境”。恰好与此相反,权利研究应当需要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的思考,来实现社会调整。同时,应当使用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来完成,在选取比较对象的同时,充分考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才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另外,社工组织、社团组织、NGO组织其实应当承担起社会上层建筑与底层民众的粘合剂,但由于国情因素,我们的社会组织以项目为导向,更多的是承担了政府的具体职能,在此不展开讨论了。
(二)认识到中国女权目前是最恶劣的状态,应当划清界限
基于我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构建,在当前我国女权群体的诉求、形象、内涵影响下,建议与女权主义划清界限,理由如下:
以女性视角来看,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会有一定风险被他人认为是一个充满戾气、不思进取,拿两性对立发泄自己无能的人。同时还要留意到,应当给予对极端行为进行负面评价,因为极端行为无关性别,本身都是不对的。
四、最后的一点唠叨
如果要把这篇小文,写成更为严谨的论述,恐怕要几个月的时间。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写,例如西方女权的历史与中国女权运动的历史比较、中国不同圈层女性的“权利观”等,真知应当在更细致的文本研究和实证研究里。因为时间、能力关系,没有机会去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果能引起大佬们的思考、兴趣,就非常荣幸了。
最后,“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抛开个体奋斗谈权利,都是特权,没有任何意义。新时代,我们要一起奋斗下去鸭。
-
矣墨 转发了这篇日记
“总体来说,我国女权群体关注的问题恰好本末倒置。很多人都是自己不够幸福、不够有安全感,不得不找个对象来抱怨——“我获得得少都是因为你霸占得多,都怪你不好”,显得戾气十足。”
2021-11-30 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