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迫坚强的时候
查看话题 >不要任由职场暴力持续下去…
“文明”一词看似司空见惯,但其又无不折射着深刻的道理,具体到企业员工,什么是文明职场行为?怎么样才是文明员工?面对职场不文明行为我们又该怎么做?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 1.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职场排斥间的螺旋效应 2. 好心帮倒忙中的预测偏差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职场排斥间的螺旋效应
——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职场排斥间的螺旋效应模型可用道德排除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解释。
根据道德排除理论遭受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会导致受害者与实施者心理距离增加, 进而对实施者实施职场排斥。
同样,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 遭受职场排斥会导致职场排斥受害者的消极情绪水平增加促使其成为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
职场排斥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知觉到的来自他人的排挤或忽视。是一种隐秘而普遍的职场现象。

美国的一项调查中约有69%的受访者表示遭受过他人的“冷排斥” 。而无论排斥是否故意, 排斥都将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职场排斥会导致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包括威胁个体的自尊、归属、控制感等基本需要, 引发高水平的消极情绪, 甚至损伤个体的免疫系统。并且还会给组织带来影响, 员工可能表现出消极怠工、降低工作绩效、主动离职或反生产行为。
职场排斥的负面后果可用组织认同理论, 需求威胁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理论模型进行解释。也有研究者从进化心理学对职场排斥的后果进行论述, 研究认为在组织中喜欢违反规章制度, 威胁他人自我概念的员工具有更高的遭遇排斥的风险。
与之类似, 研究人员发现在职场中表现出不文明行为的员工更容易遭到他人的排挤。
帮忙失败后我会被差评吗? 好心帮倒忙中的预测偏差
——
好心帮倒忙事件时有发生, 帮忙失败的施助者往往认为受助者会苛责自己, 因而可能不愿再次提供帮助。
这种预测准确吗?
通过6个研究( N = 1763), 对比施助者对受助者反应的预测和受助者的实际反应, 发现了施助者在好心帮倒忙时的预测偏差:他们高估了受助者的负面反应。
而在帮忙成功时, 施助者未出现预测偏差或预测偏差的强度较弱。
导致该预测偏差的原因是, 施助者更为关注自身的能力, 以为受助者也关注自己的能力, 而受助者更为在意施助者的温暖程度。

本研究发现了好心帮倒忙中施助者对受助者的预测偏差并揭示了其心理成因。
在好心帮倒忙时, 施助者高估了受助者的消极反应, 低估了受助者的积极反应。这种预测偏差稳定地存在于多种帮倒忙的情境中, 不论施助者是主动帮忙还是答应别人的帮助请求。
较之帮忙成功, 这种预测偏差具有独特性, 在帮忙成功时, 施助者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受助者的反应。造成上述预测偏差的原因是, 施助者以为受助者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 而受助者实际更加关注施助者的温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