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龙脉之谜——你不知道的风水秘密
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九座门。
北京城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拥有很多辉煌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可为美轮美奂。这些古代建筑历经数百年岁月能够留存至今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在日寇侵华期间,可移动文物能够转移保护,那些无法迁移的古代建筑可怎么办呢。
今天这条中轴线上的一些古代建筑已经消失不见,幸运的是在一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轴线测绘图中还可以看到它们绚丽的身姿。说起这套图纸的测绘,不得不提到一个叫朱启钤的人。朱启钤,古建筑学家,曾任北洋政府官员,退出政界后于1930年创立中国营造学社,专门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工作。
赴美生子多少钱
1934年,中国营造学社开始对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开始第一次测绘,负责工作的正式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可惜这次测绘很快因日寇侵华被迫中断了,测绘图纸也不幸再一次水灾中遭到毁损。
眼瞅着北京城的战争气氛日益浓厚,朱启钤终于启动了第二次测绘行动,共得图纸七百余张。这套测绘图分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两院合并出版了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这些尘封了七十多年的图纸或黑白实测,标注有准确数据,或彩色渲染,生动立体给人直观感受。绘图的纸张当时全部采用德国进口的橡皮图纸,绘图人员用鸭嘴笔,细细地将北京中轴线上南至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所有重要建筑依依写真于图上。
也许有人奇怪,北京城拥有无数壮美的古代建筑,朱启钤为何如此钟情于北京中轴线呢。因为这套北京中轴线的开始测绘时间是1941年,结束的时间是1945年。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要把北京城所有的古建筑测绘好其实是不可能的。梁思成先生曾说,这条中轴线是非常有味道、有韵律的,它串起了北京城中轴的脊梁。所以选择这条中轴线进行测绘,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还是当时的测绘技术上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专家考证,以中轴线来组织城市布局最早形成于西汉晚期。此后魏晋时期的洛阳城、隋朝的大兴城、唐代长安城,一直延续到明清的北京城,都是采用了中轴线的城市布局。在中国古代帝王眼里,这条城市中轴线的意义似乎并不简单。对于康熙皇帝来说,这条中轴线更像是一条龙脉,这条被称为龙脉的中轴线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为了强调帝王的中心地位,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历史文献指出:“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也就是说地王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天下正中。如果说方方正正的北京城是一个口字,加上中轴线这一束恰好就是中国的中字,其意义更像中国的名字,是世界中央之国一样。
一直以来人们对忽必烈划定北京中轴线的依据疑惑不解,专家研究忽必烈划定北京中轴线的依据是通过北京城的子午线。负责为忽必烈设计修建大都的刘秉忠精通天文历法。经测量忽必烈划定的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基本重合,刘炳中巧妙地把元上都和大都连成一脉,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龙脉。在中国古代风水学上,把具有吉祥寓意的地理山脉看成为龙脉,迷信的认为如果把都城和皇宫修建在龙脉上,就可以千秋万代永葆社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忽必烈确定了中轴线,数百年来从未改变过。明清两代的皇帝们,也都把龙椅端端正正摆在北京中轴线上,太和殿的正中。有关皇家的重要建筑也都对称的布局在这条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这条中轴线的意义,对于熟知天文历法的康熙皇帝心知肚明。1709年,他命人将北京中轴线确定为天文和地理意义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地球经线,可惜当时没有知识产权概念,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定并采用真是太可惜了。
北京“中轴线”密码
中国古代都城、宫殿的选址,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务必使其在风水方面近乎完美。北京的风水被历代堪舆家所称颂,宋代朱熹说过:“冀都(即北京)是正天地中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原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正调比也。”
北京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加上几重案山,兼之“玉带环腰”,北京的风水,简直是好得无以复加,难怪朱熹也会感叹这儿“好个大风水”。被称为”北京脊梁”的中轴线在风水上更是重中之重,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这条蕴藏历史和风水文化的中轴线也计划在2035年之前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今天鬼谷先生来解开“北京中轴线”的风水密码。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现在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这个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到了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九座门,沿途还点缀着数十处皇家园林和民宅四合院,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紫禁城以中轴线对称,南方属火,朱雀坐镇,五行中火为红色,紫禁城南端的午门,就建成五凤飞翔的吉祥之像,午门外五座石桥上的望柱,则雕刻成火焰燃烧的形状。北方属水,玄武坐镇,紫禁城的北门就叫玄武门(清代更名神武门)。按照四象,紫禁城之北为玄武,应有垂头入首,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一座东西伸展、两端略向南抱拢的五峰形笔架山——万岁山(今景山)。万岁山的位置也正好在中轴线上,成为紫禁城的依靠。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是北京太和殿的对联。“龙德正中天”是一句风水中的语言,说的是处于中轴线的太和殿地处中央龙穴,是风水中理想境界。如果以紫禁城的太和殿为中心,把整个皇城区域作为一个罗盘:北海在的壬宫、乾亥宫,中海在辛戌、庚酉宫,南海在坤申宫。人工挖掘金水河把南海的水引向巽巳宫,这正是风水学中“辛壬会而聚辰”水局的完美格局。
到了新中国,中轴线仍然沿用明清的格局,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向北延长至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中的“鸟巢”和“水立方”分列中轴线的左右,一刚一柔,一阴一阳,天圆地方,相得益彰。
环鸟巢东部一条景观河流,直通北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奥海”,取的是“龙归大海”寓意。主湖区“奥海”和景观河道构成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龙”形水系,在这条水系中,龙的身体蜿蜒穿越森林公园,张开的龙嘴对着清河,而其尾巴则环绕国家体育场,这是水龙环绕,聚气有情,使得中轴线宛如一条巨龙,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建设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先有“鸟巢”,后有“凤凰”,从南向北,凤凰还巢。北京正在新建的巨型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是处在北京中轴线的正南方。临空俯瞰,你就会发现新机场的形态,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朱红色星形结构,成华丽的放射状。而在官方的一些宣传材料中,这个独特的造型被称为“凤凰展翅”。其实,所谓凤凰,在风水中其实就是“朱雀”的寓意。新机场刚好在朱雀的方位,飞机起飞降落、翼展翔舞,正应对朱雀之详征,故曰“凤凰展翅”。中轴线北部“巨龙”与南部的“凤凰”共同组成“龙凤呈祥”。
赴美生子利与弊
机场航站楼以单点为中心,延伸六条指廊的均衡布局,每两条指廊之间的夹角,都是60度。巧妙的是六条指廊正好对着三条轴线,分别指向北京、雄安、天津。形成“三合联珠”的大三合格局。此外,因为地处大兴,这一个形状也很像“兴”字,寓意兴旺、兴隆。
根据风水“三元九运”的理论,我们当前所在的 2019年,是已经处在“下元八运”(2004——2023)的后期,即将迎来下一轮的“下元九运”(2024——2043)。对应到易经,那么“下元八运”属于土象的“艮”卦,“下元九运”则属于火象的“离”卦。在土象的八运之中,房地产业会快速发展;但是到了火象的九运,则是文化产业会极度兴盛。现在房地产业大佬都在积极尝试转型去做文旅、娱乐,这都是“土”运向“火”运的风水过渡。在首都中轴线的正南,布局巨型的“凤凰展翅”镇守,可以为将来的文化兴盛、经济转型,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北京的中轴线不仅是风水轴,更是生态轴、文化轴和发展轴。这一条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浓缩,让我们共同期待2035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