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笔记7-10
第七课
1. 演讲要创造画面,不要抽象,也就是语言要生动。要有感情,通过激情创造行动。语言和文字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不同于图画带给人们直接的视觉冲击,人们需要对文字进行思考和加工处理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传达的意思。而好的文字就是要能够通过表达去唤起人们脑海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和感觉,总之就是要能调动人们各种各样的感知能力,把文字转化为更具体的东西,引起人们的共鸣。我喜欢读一些古诗词,就是因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意蕴无限甚至空气中弥散着情感的图景,而且还有大片大片的留白供你想象。还有的文字一定要通俗易懂,能不用术语就不要用,把深奥的道理用大白话说出来更见功力,多多努力吧。
2. 事件——评价(思索)——行动,认知疗法,从评价方面考虑。
评价错误的方向:夸大(magnify);伪造,捏造;臆想不存在的东西归罪与自己或他人;如果世上有可以精确衡量一件事情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的仪器,把它的数值和我们的感受比较,那么我们感受到的一定远远大于这个实际数值。脑海中的挫败感比失败本身带来的痛苦大的多。我偶尔回想起一些之前觉得很不得了的事情,当时可能会觉得像山一样横亘在自己面前而觉得跨不过去的事情,现在看来只是偶然回忆起来的笑料罢了。但是,现在也有很多我觉得跨不过去的东西,那会不会在过个十年左右也是茶后谈资呢?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要否认一些事情的重要性,而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被一些事情过于牵扯干扰自己的精力,从更广阔的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3. 给自己做自己讨厌的三明治而不自知。如果你要问一个人想幸福吗?我估计不说全部也差不了几个会斩钉截铁地说:想。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过分苛责自己而使自己不幸福呢?我们明知道过分沉溺于消极情绪不好,我们明知道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好,但是我们却找出种种原因去做相反的事情。为什么不学着寻找一些积极的、幸福的、美好的事情呢?不要一直关注夸大那些不好的事情。我又想到一个事情,在物理世界里如果你给自己做讨厌的三明治,或者说背负着很重的东西,再或者说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你还可以比较直观的感觉到。但是,精神上的这些东西或者说隐形的这些束缚,很多时候你是意识不到的,它们或者裹着糖衣,或者身着夜行衣,总之要使你看不见,看见了也会觉得是好的,最坏即使你意识到了他们的坏处,却也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反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一直成绩比较优异,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这些赞誉就会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你会更加害怕失败,更加不敢尝试,如果你做的事情没有那么好,受到的打击也会更大。如何克服这些东西呢?就是要明确真正在乎自己的,和自己真正热爱的,然后想办法让真正在乎自己的认同自己真正热爱的,并把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做好。这里我又想起《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法罕劝服他父母支持自己当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时说的话:省下钱买空调等种种关心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外人做的,而是自己的父母。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在乎你,很多时候你只是一个谈资或者例子罢了,你要为别人口中的例子而牺牲自己吗?
4. 世界很大,我们关注点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是只看到好的,还是只看到
坏的,还是知道好坏并存呢。只看到好的,就会被坏的趁虚而入;只看到坏的,就会丧失爱和希望。所以不妨做个简单的划分,九成人是好的,一成人不是那么好的,一个人九成是好的,一成不是那么好的。这样看待世界,就会既满怀希望,又不失现实意味。这里还要注意一点,也是经常令我迷惑的一点,这个是按照比例划分的,但不好的绝对数量可能并不会很少,甚至在整齐划一的队列中,显得满世界都是不好的一样。这个时候更要学会跳出眼前这一小片空间,而着眼于更广大的天空,才能不被一时一地的景象所迷惑。
第八课
1.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乐观的呢?媒体的因素,报道过多负面消息; 三人成虎;特例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反过来不正是说明更多的是好事吗?说到这一点,俗话说,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之同化矣;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与之同化矣。我们都知道体现了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最近新学会了尝试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定理来解释一下。我们对一件事的判断一般情况下是会根据不断获得的信息进行修正的,如果我们一直获得负面信息,那么我们就会不断加强世界是不好的,是动乱的的这一认识。所以,要学着跳出信息圈,多看看不同的信息,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走向极端。
2. 艺术,对改善世界和内心感受极其重要。经常在网上看到讨论如何缓解低落的情绪,很多人会建议去散散步,看看美景,听听音乐,其实美景,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愉悦人体的艺术,虽然目前不知道原理,但是美好的艺术的确可以愉悦身心,或许是使人暂时放弃现实世界的纷纷扰扰,而邂逅创造中的桃花源吧。
3. 寻找感激和幸福;不再对理所当然的事情麻木不仁;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看见美好的景色是盲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听见美好的音乐是聋者心心念念的事情,在阳光下奔跑是残疾人向往的运动,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视为理所当然了,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怀念和痛心疾首。
第九课
1. 分析不好的事情,写下来;回忆美好的事情,只体验不记录;情绪就像空气,无影无形,但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于好的情绪,我们不需要分析它的成分,就让它以一种神奇美好的情景环绕着我们;而对于坏的情绪,则要认认真真地分析它成分和前因后果,这样我们会得到关于坏情绪的准确数值,而不是再依靠直觉去夸大其影响,也不至于一直迷失在其中。
2. 神经通路的建立如同河流那样,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不断重复加强;这句话我想讲一下我自己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即是老是幻想做什么事情一蹴而就。比如学python,总以为看了一个课程便算是掌握了,事实上,可能仅仅是刚入门甚至连入门都算不上,只能说刚刚知道有这个东西。拿我们最熟悉的考试来说,哪一门的学习和复习不是经过一遍又一遍思考,总结,回顾,练习,才有可能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这样还不能说是已经完全理解这门知识,只能说有所了解。但脱离了考试这个概念,在我们学习其他东西的时候,怎么就能天真地以为自己“三天速成”,过目不忘呢?当满屏都是“速成”的广告宣言时,我们更要学着潜心于自己所要学习的事情,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不时地回头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贪多而不精,还拿学习python来说,总想着找更多的书籍练习题来看,但其实一本还没学透,这样下去,也就是一直浮于表面,而未真正领略了。目前想到的改进做法是,先找一本好的教材或练习资料,花一段时间彻底掌握,耐心地扎好根系,这样再看其他书籍时,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现在看来,这个改变还是很难的,不过效果还不错,继续努力。
第十课
1. 没有什么捷径,过分追求捷径只会增加我们的压力;这句话我想说一下最近在想的关于加速度的一个概念。拿物理学概念来说,要到达目的地,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合理得规划路程很重要,但并不是说路程越短越好,因为最短的话我们都知道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往往直线路程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山川大河,是不允许人们通行的,至于如何规划路程,恐怕有赖于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这里暂且不论。我想说一说速度的问题,如果速度是恒定不变的,那么时间可说是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或者说在规定的时间里所能走过的路程也就确定了。但所幸还有一个加速度的概念,它可以让我们的潜力无限,即使初速度很小,也可以在中途速度变得很大,从而实现同样的时间里跑完更多的路程。那么加速度从何获取呢?这里我想类比一下竹子的生长,据说竹子十年内不会长高,而只在地下疯狂的生长根系,直到根系足够发达,一朝破土而出而日长数尺,几日便高耸入天。所以平时的积累储备很重要,是今后成长的源源动力;二是我想说一下路飞的战斗成长,有人调侃说,索隆天天锻炼,路飞天天吃喝玩乐,但路飞的成长还是比索隆快,借用一个回答:路飞一直在和比自己强的人战斗,在战斗中进步得更快。所以说,只有知识储备还不够,还要在实践中去锻炼,更重要的是在锻炼中学习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2. 委婉地拒绝别人不意味着自己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的人,我也是一个在学习更加坚定地拒绝请求的人,这句话或许对我这样的人有很大的帮助。之所以不太拒绝别人那些即使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请求,原因主要在于颠倒了主次,认为自己拒绝了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不善良,这是大错特错的。借用一句话,“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所以如果你帮助了别人,那么毫无疑问你是非常善良的人,如果你没有帮助别人,说明你是普通人。关键就是要明确一点,你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请求不代表你不善良,反而是那些提出不合理请求的人行为过分。说完拒绝,还想再说两句诺言,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好。
3. 基因影响很大,但后天改变影响更大;基因可以决定性状,但决定不了性格,更决定不了人生。对人的成长影响更大的是后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所享有的资源,绝对不要匍匐在所谓“贵族”“将相”“名流”的名号下,而是致力于为绝大多数人创造更好的环境。
4. 男性不表达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对吗?当今社会是不鼓励男性情感发泄,也不鼓励男性分享情绪的,所以男性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情感支持是比较少的,承担的压力也会更大。所以,在感情中,其实男性在情感分享这块是大大受益的。当然,也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男性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一个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不应该以他们的性别作为划分标准,而是应该以道德和能力作为水准,培养目标都应该是勇敢地承担责任,落落大方,宽容开放,文明礼貌,都应该是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 保持适度的不适感,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甚至恐慌区;一直待在舒适区的话,那么日子就是在复制粘贴,人就是皮影戏里的小纸人,看起来也在动,却没有任何变化和成长;多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才能增加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了人生的面积,胳膊和腿也就多长点肌肉,脑子也能多“抹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