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法语语言文学上岸小结
⚠️小长文预警
终于可以写下来自己考研十个月以来的心路历程了!
从7月份开始正式备考,4月4号出了成绩,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月,想写下这些既可以给后来者作为参考,也是习惯性想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提前预警一下本文比较方法论,不涉及题型和考试安排等,这些信息网上都有,要勤搜集哦。
原来大三上其实全无考研的想法,一心想找工作,觉得小语种实战经历最重要。大概在3月份的时候突然改了主意,好像周围人都一下子要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说好自己的毕业规划。随着疫情猝不及防地到来,大三下变成了网课,也给了我更多考虑的时间。选广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一直想留在省内,方便随时回家,广外的法语学科排名很好,一开始想选高翻院的口译专硕,参考书也买了,但是临时变卦,被汉语百科劝退,后面6月份正式定下来选择法语语言文学学硕。至于具体方向当时我了解还不多,有幸在大三下听了郑立华教授的讲座,接触到了跨文化交际,也算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不过据说研一下学期才分方向,似乎一开始选的意义并不大。
暑假之前,重中之重是搜集好信息,想好自己要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早确定早好,然后网上搜集各类经验贴开始买参考书,安排复习计划。
6月跑去实习了,白天实习,晚上补白天学校的网课,大三下的期末考试也堆在了月底,有点平衡不过来,所以基本上就是好好上课好好实习,没有专门准备考研的内容。开始认真准备考研计划是在暑假开始的时候,我翻了很多经验贴,也专门去咨询了在网上发过经验贴的学长,经验贴真的很重要!这也就是信息时代的好处吧,不过当分享的经验趋于一致,考研越来越专门化之后,随之而来的竞争变激烈也是情理之中了。
英语二外:93/100
广外法语学硕是要考英语的,叫英语二外,和其他专业全国统考英语1英语2题型和难度完全不一样。考语法,考翻译和作文,比较像高中的考法,没有听力。我英语基础还可以,复习基本是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我把我全程复习情况都在这里集中说一下吧,后面就不重复啦。9月份开始,我加了一个经济学人外刊精读群,报了9月份到12月份的考研套餐,加上打卡返现大概花了119,算下来一篇文章一天一块钱。个人感觉还是很值的,但是如果有研友跟你一起拼就更好了(私下拼,一起出钱,资料共享这种)。内容就是每天群里发一篇外刊原文和音频,然后会给你标注难句,比较特别的生词,还有全文脉络,一个原文长难句翻译练习和答案,还有另一个群可以答疑。我基本就是这样一天看一篇,记录一下值得学习的词和表达,每天读读,大概花一小时这里,一直坚持读到了11月,后面焦头烂额就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看了。还有做的题,就是所有经验贴都会推的圣才英语二外真题,个人感觉偏难甚至怪(有个学校考音标我直接?),加上没有广外的真题基本无参考意义,这本书标准答案也一言难尽,甚至有好几个题我觉得他给错答案了,所以个人建议是不用买了,花点时间去搜或者买广外的真题吧。 我是12月才开始看的真题,语法考的挺细的,翻译作文就四级难度,所以我为了应付语法随便看了一本考研语法书,主要就是过一遍语法,名词单复数,几大从句这些,然后总结成了两面A4纸,虽然考场好像没用上,但是会让自己心里踏实一点(我语法功底不好)。最后一周帮考英语2的同学改了几篇作文,算是练了一下作文,记了一些常用好句就上了。真正去考英语时候发现不难,但是翻译的时候想写“饥肠辘辘”结果“辘”不会写,后面随便造了个汉字上去,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英语中文也不能落下。
政治:70/100
高中是个理科生,政治一直学的不怎么样,也没什么心得,能考70主要是运气好抱对了肖爷爷的大腿,选择题我一直做的不好,可能没什么参考价值。
7-8月份我开始看政治,徐涛的强化班,一边配着肖秀荣的1000题一刷(后面再也没有二刷……效果为0)。第一次看政治视频其实就是过一遍,真要说有什么提高基本是没有的(但是涛涛视频好有意思),但是又一定得过一遍后面第二轮专门刷题才有意义和针对性。这段时间每天花在政治时间1-2小时吧。
9月份回到了学校,一周只有5节课,其余时间我就去图书馆学习,这个时候还是继续看政治的视频,做1000题,我好像做到快10月份才结束了一轮,然后接下来就看徐涛的刷题班也算是大范围进行第二轮刷题,等到11月中后期开始可以刷肖四肖八选择题了,这个真的要认真做!这就是考题!不过我来回刷了3次还是有错误……另外我同学还推了一个刷题小程序(似乎叫木子李考研),那段时间刷题小程序五花八门,大家用免费的就好,题库比较重要。上面有涛涛腿姐的套卷,排队等饭刷刷就是了。大题部分:肖四出了就可以开始准备背大题了,12月开始大家都在如火如荼地背政治,我主要用的腿姐的背诵手册还有肖4(其实肖四就够了!),还有就是在喜马拉雅听腿姐带背选择题的会议文章总结,腿姐的声音真的是寒冷生活的一道光555。背诵一定要规划好自己每天背多少章节,多久能背完,还要回背确定自己真的背进脑子了而不是假努力。12月份在湿冷的寒风吹下站在自习室外不停踱步背政治是我考研时期最艰苦的记忆,政治是我花了最多时间性价比最低的一科,还好结果差强人意。当时总是担心自己背不完,背的考不上,一边背一边想捶打自己,选择题总是错,心理压力很大,还好有隔着手机的研友相互鼓励,也是她一直给我传资料,我才没那么慌。
法语复习重头戏来啦!法语水平我是105/150, 写作和翻译是136/150。今年法语水平偏难,大家都考的一般,有个大神考了120多,真心佩服。因为这两科我个人觉得其实可以放在一起提高,所以就混在一起讲啦。
当时搜集资料时推荐最多,考完后个人觉得实用的基本就是:
1. 法国文学大手笔
2. 北外马晓宏3-4册
3. 束景哲法语课本5-6册
4. 毛意忠法语实用语法,还有一个张晶的实用法语语法,语法类可以结合着看
5. 王静的词汇题集,法语词汇800题
法语心灵鸡汤经常有人推荐,我也买了但是真没怎么看过,后面紧急看了几天觉得没啥用,跟考试题型也不太一样,还不如练法语课本课后的翻译。
文学文化我主要看了法国文学大手笔,自己列了提纲,文化看了法国文化渐进中级,都是买了影印版或者自己网上打印(因为基本绝版了),然后自己用半页A4纸做了提纲。

因为束景哲课本是官网列出的参考书目,而北外课本是我们学校上课教材,也是参考书目,所以我重心基本放在这两套教材上,看经验贴都会说束景哲课本太难了,刷课后题课后翻译就好,但是我一直以为其实认真去看也可以收获良多,因为里面选的要么是文笔极好的小说片段,要么是很有深度的评论,或者就是调侃幽默的文章,都是很适合培养阅读能力的,因为生词多句型复杂被劝退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还有就是生词都是相对的,记住了它就不叫生词了!),而且里面很多句子非常适合抄下来学习作文,甚至是翻译,但是我醒悟得有点晚,11月才开始认真精读法语课本,所以只看完了5,至于6只做了课后题,翻译和看语法。

进度是:暑假一边过政治一轮,一边看北外3.4课后的短语翻译和中翻法,北外课本还算比较友好,有辅导书给标准答案,以前大二上课也跟老师过了一遍,基本没有大问题。我的策略就是准备一本本子,每一课课文都读一遍,然后开始尝试自己翻译写本子上,写完对一下答案,不一样(不一定不对的)用蓝笔标着,错的或者不会的用红笔标着,这样一课就算过。大概一天过一课,然后每天都会温习一下昨天的那一课错的,隔几天还会温习更前面的,我用了一个表格记着,滚动复习以免学了就忘。大概一个月半两本北外就过完了一遍。每天新学和复习时间满打满算也差不多3个小时了,效率差一点可以拖一个下午。

一直到10月底我法语都一直跟着学校课程进度走,考研进度有点颓废,到11月才开始抓住方向。
11月开始我终于烂泥扶上墙开始专心备考,认真读了法语5的一篇文章,突然发现了很多好用的作文句型,于是有了动力坚持精读一天或者两天一课的速度,对着“法语考研妞”这个公众号给的翻译啃下去(其实个人感觉她翻译错误还蛮多,一些难句理解有误,我存疑的话就会去hinative.com这个网站问,等法国人回答,还有就是去请教我们学校的老师,争取每一句都搞懂),然后好词好句我都会摘抄下来,一些比较议论性的文章我还会一边提炼文章思想用中文标在一边。每天都会朗读读至少半个小时。大概一个下午就花在精读上了。精读还有另一个材料是Multilingual Club(微信公众号,很好强推!)里面每个月会有一篇Le Monde Diplomatique,带有恰到好处的讲解,文章都很好,我每一期都打印下来看了。
重中之重就是法语课本5.6的课后词汇题,一定要做,因为考试会考原题,尽管才几道小题,但是这是我们为数不多能稳稳抓住的分了,虽然抓的也很艰难……我是自己懒得总是翻书,就把每一课词汇题都拍照扫描整理在了一起然后打印下来变成一本题集一样的东西,然后就反复刷,10月底,11月和12月前后刷了3次,第三次就只刷错了两次的题了,真的贼难,做到信心崩溃,考前几天实在搞不懂的就只能死记下来了。结果考试让我很无语的一点就是考了法语5第一课课文的一个句子的动词,我一眼看出来是课文的,然而死都想不出来用了什么词,最后随便写了一个,大概率错了。

为了准备翻译我把法语5,6的课后中翻法的练习都做了,参照网上给出来的答案,应该还是挺靠谱的,因为它用了不少高级句型,然后就是自己练➕订正总结➕记忆。
法翻中的练习我比较佛系,精读可以练习理解能力,剩下的就是中文表达能力了,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提高的,我一般就口头组织一下语言,觉得通顺,“像中文”就好了,每周笔译课认真听,此外没有多做练习。
作文我从10月底开始和同学一起照着专八的作文题,每周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然后互相批改,前后写了十来篇。我们会把觉得对方写得好的句子划出来,改一下语法。我觉得互相批改主要作用其实就是激励一下你每周动一次笔,两个人互相监督,批改作用其实微乎其微(毕竟我们都不是老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让老师甚至外教帮忙改),不过确实可以帮你找出来一些你长期写错但是忽视的一些拼写和阴阳性错误。写作就是一个练习定期输出的过程,一开始觉得难写难凑字数是正常的,写多几次之后就会有种收不住笔的感觉,觉得我还可以多写几百字哈哈哈,还有就是有机会用上平时精读积累的华丽丽句型,被同学划出来表扬的时候还是有点小骄傲的哈哈。写作没有什么技巧上的参考书,基本参照总分总这样议论文写,推荐一本《法语常用表达法》,之前大三写作课老师送我们人手一册,我现在还时常借阅,里面列举了很多常用的句型,连接词等,告诉你怎么花样表示原因,结果,并列这些,非常实用!
词汇和语法方面,我还刷了800题和王静的《词汇题集》(没刷完),错误的单独整理到小本本,没事多多温习。语法部分看了张晶的《实用法语语法》和毛意忠的法语语法,之前备考专四有整理一些语法错题重新拿出来做,把时态完整过了一次,做了一些语法书上的课后题,平时多多留意精读课本的语法,5的课后语法题我也做了一些,文章技法总结我都看了,因为阅读题的主观题有考过procédé littéraire和style,还是需要了解一点的。
法语复习好像就这么多了,复习期间精读用时最多,因为它同时锻炼了阅读理解,翻译,写作,语法和词汇,对我帮助很大,这也是我想分享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复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毕竟语言学习万变不离其宗,质量最重要,这也是我强烈推荐好好发掘法语课本这个宝库的原因,选的文章真的都很好,颇有我们高中语文课本选材的感觉,很有深度,涉及机器人,电视,科技发展,旅游各类至今依旧是社会热点的题材,都是法国人身边的事情,他们课本的水平,所以真的很值得我们法语学子拜读。此外备考期间平时走路耳机里面基本只有franceinfo,如果在放歌我就换成France-Inter……已经能多少听懂一点,有时候甚至能听出来一点意思,也算是学习这么久以来一点慰藉。
复试准备我跟一个同学一起准备的,我们从大概还有三周前开始隔一两天练习一个口头作文,找最近的热点,让对方准备5分钟,可以做笔记,然后就开始法语陈述自己对此问题的观点,一边录音。听的那个人就充当没有感情的监考老师,模拟一下。练习完我们就会回听自己的录音,写成作文,延续自己当时的逻辑,但是替换一些高级的句型和表达,争取下次练习可以用上。因为我容易没有人监督就难以坚持(即使有人监督我还是鸽了几次),自制力强的伙伴自己练习也可以的!另外我们每周练习一次模拟面试,事先把觉得会出现的问题都准备一次,我们互相随机提问,一般问4,5个,其实复试并不会问这么多,我比较奇葩被问了四个,我同学只被问了两个,看来可能会根据时间进度酌情问,估计是我前面答得太快了。我还拜托了一个老师帮我看看稿子,老师很认真地帮我改了好多,感动之余也十分羞愧自己学了四年写的竟然这种玩意儿。我们还练习了résumé,互相找文章给对方练习,就是先给看15分钟,然后让对方5分钟内总结出来,只练习了3次,而且找文章真的好费时间,后面基本确定线上面试之后就放弃了,颇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情,但是接下来如果正常恢复线下复试可能依旧会出现,所以还是需要练习几次有个底好一点。
跟2020年一样,2021年延续了网络面试的形式。一开始其实我内心是暗暗希望线下的,因为我总觉得去到那里可以看见其他人一起备考,有人引导,自己出岔子的情况会比较小,但是后面发现线上有线上的好处,就是免了磨人的笔试,还不用résumé(虽然也练习了,但依旧没底),而且地点也更自由,由于学校教室不够我还是回家去复试了,很庆幸自己这个决定!复试那天我被排到第13个,迷信的我还有点不开心,还有就是每人不少于20分钟的话我要焦急等待好久。从下午13点开始考,我一直等到快6点轮到我,期间为了提起精神来喝了三杯咖啡,以至于轮到我的时候写口头作文笔记手都在抖,还有就是前面一个人好像设备有问题突然跳过了他直接打给了我,我当时手忙脚乱的,不过思路还算清醒,老师们不苟言笑的,回答问题我反应挺快的,语速也很快,整个人处在喝了咖啡的亢奋状态,翻译基本上是老师念完第二次我就马上回答,但是事后回想起来不知道我在着急什么,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助动词avoir être用错了,烦恼了好久,口头作文感觉我都讲不到两分钟就结束了,以至于后面时间可能剩的比较多,被提问了四个问题,还好都是准备过的!考完看到面试结束的界面,有种突然回过神的感觉,确实也面试了20分钟,但是感觉一下子就结束了,刚才面试的场面后知后觉浮现出来,一直惦记着翻译犯的错误,至于最后几个问题我甚至想不起来我都回答了什么,我一直有个毛病就是不爱跟稿子,问到最近读的书我又临场发挥了,但是我答完宛如失忆,只是一直觉得心跳的厉害,整个人心神不宁,成绩出来前两天一直很紧张,第一天晚上梦见考上了,第二天又梦见没考上还爆哭,结果成绩出来那天我睡到了中午,打开手机刚想吐槽我的梦,看见同学发给我,我考上了,我就又收回去了,我的复试竟然是第一名,把我从初试第五拉到了第二,我开心了好久,感觉自己这几周认真备考总算有了回报,一起考研的同学也成功上岸!
回顾了一下自己考研的心路历程,总算领教到了考研的不易,长达几个月的自我怀疑多么磨人,以及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的备考过程给人带来的不安,因为完全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实力如何,甚至多少人报考也不清楚,只能不停逼着自己更努力一点。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就是冬天,当时一门心思复习,感觉烦恼真的只来自学业了,想吃什么直接去吃,甚至有一阵子天天喝奶茶,现在看着体重徒伤悲,还有就是两边眼睛都加深了一百度,要是没考上真是欲哭无泪了。幸运的是大四上老师也非常体谅我们,知道我们考研的人多没有给我们布置太多课后作业,答疑也非常耐心,在圣诞节,也就是初试前两天,班长还给全班买了奶茶,还在黑板上写了“考研成功”。最幸运的事情是备考的时候发现了隔壁女生宿舍楼下的自习室,离宿舍很近,忘记带什么了随时回宿舍取,中午还可以回去睡觉,傍晚回去洗澡,然后可以学到11点多才回宿舍,直接刷牙睡觉。环境也没有图书馆那么压抑,全是白炽灯而看不见室外是白天黑夜,自习室这里两面墙是玻璃的,外面很多绿植,外面什么天色一看就知道了,傍晚这会会有女生在旁边水泥地打羽毛球或者跳绳,时不时可以看见穿着睡衣拖鞋的女生来学习,很有生活气息,我推开门出去就可以读书,不用刷卡,去得久了也可以记住几个常来的女生,在那里备考的时光,除去心理压力,算是非常愉悦美好的日子。


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去年十一月底,和一起考研的舍友吐槽的时候,说觉得我看到的经验贴和我现在找到状态了复习的过程好像完全不一样,我要是上岸了一定要自己写一个经验贴。当时觉得上岸像是很遥远的一件事,因为搜集信息的时候总是被一百多人最后只收十几人这样的报录比吓到,虽然比起一些大卷的专业已经好很多了,但是每每想起还是压力巨大,一直以来成绩都只能说是中上,从没想过自己能够在一百多人里面变成被选中的十几个人之一,但是真正经历过来,加上自己身边也有几个考一样专业的同学也都上了,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考研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战,一定要坚守本心!也不用逼得自己太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最重要,我每天看情况起,7-9点佛系起来,去学习有时候直到一点多才去吃饭,然后午睡,2,3点回去继续学,学到7点多这里错峰去吃饭然后回去洗澡,再回来看书看到11点多就回去睡觉了,其实满打满算一天下来有时候能学上10个小时!虽然说真正高效的时间更少,但是这样下来也不会很累,傍晚有时候也去散散步之类的,算是劳逸结合吧~
就写到这里啦,希望能够对想考广外的同学有一点点帮助。
-
我真的超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0 1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