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还有豆瓣这样一个净土容我吐槽记录和平复心情
今天在一个育儿群里,有人提到一个热帖,讲海淀鸡娃公号背后的那些“秘密”。
搜出来大概看了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在我关注这一连串的海淀鸡娃公号时,也顺便看了账号主体介绍,那时就发现很多公号用的是同一个公司注册。
而且,大部分公号是去年才开通的。如果是个人注册,刚开始是没办法开放留言功能的。我关注的一些个人公号,博主坚持写了一年多,广告都接了不少,也依然没有留言功能。
像我自己在五年前注册的那个已经长满杂草的公号,由于申请的早,一开始就可以留言。
但有公司靠背,就算申请时间再短,也没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客观来说,我应该属于持中立观点的群众,并且颇有些吃瓜的意味。但,结合自从关注这些公号以来不知不觉的“转变”,一回想起来被“割韭菜”的时刻,免不了有些情绪。
例如,有几次就发现,这些海淀公号开团的书,居然比当当搞活动时贵不少。
差价几十块,甚至都可以另外多买几本书了。
于是,我就顺便“义愤填膺”地在育儿群里,多说了几句。
但是就有妈妈说了:买书总有便宜有贵的时候,哪能什么便宜都让你占了。
像我这种脑袋不太灵光、反应慢半拍、又不会说话的人,只能唯唯诺诺地说:就是觉得挺信任这些公号,每次都说给大家争取了最优惠的价格,其实并不如此。
但我那容易受伤的心灵还是时不时隐隐作祟,念念不忘想着更好的回复。后来想了一个比较有火药味的:土豪父母还是多,一点都不介意被割韭菜。
其实也就想想。我这种爱好和平的人,在非必要和未逼人跳墙的情况下,断不会说出这样不和谐的话来。
在别人的群里,怎可为一点小口角引战呢。
我也反思了下自己。一直以来,对于这种情况,我都会反应过度,并且长时间不能释怀。一来做不到即刻回击让自己舒服,二来做不到不和观念不同之人斤斤计较,付之一笑又何妨,还是不够大度,不够强大。本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么我能随心所欲当机立断反唇相讥,要么能“不与傻瓜论长短”(当然对方未必是傻瓜),结果我一样都做不到,最后总是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耿耿于怀。
包括之前小尔妈对我的劝解,至今回想起来,都有一股气憋在心里,感觉无处释放。
经常大脑里就会出现假想的反驳:你倒是没这样要求你老公,人家整天上着班挣着钱负担着家里的花销,一回来就被你安排带娃干活,怎么不见你实行信奉的“男人挣钱就好了回家就要让他休息玩游戏女人就应该操心孩子家务别把不擅长当借口”的道理。
两个孩子上课,前几次都是我们一起带孩子去,后面也不打招呼自己在家待着让孩子爸爸陪同,别提我那个尴尬和生气(我们家爸爸不陪只能我陪)。后来虽然也解释了,先是说自己来大姨妈不舒服,后又说自己脚崴了,当问及那爸爸平时上班孩子怎么办需不需要帮忙的时候,又说没什么问题还能走路。
这些都没啥,可是,“爸爸只负责赚钱给家里就好别的不应该让爸爸操心给他负担”怎么不管用了?原来别人家的爸爸既挣钱又带娃,就因为有一点错误妈妈不肯原谅,但我们家爸爸好吃懒做不养家竟变成了正常表现,而且全是因为我没做好全职妈妈应该做的“做好家务,让家里整洁干净,把娃带好”,所以爸爸就有理由没心情挣钱只躺平也没关系?
诶,都这么久了,提起来还是生气,我的格局,连自己都觉得太小。
既然想好了将来还是会返回职场,又何必纠结这些细枝末节。其实真的忙起来,哪还顾得了婆婆妈妈家长里短。自己的成长,一刻也不能停止脚步。而海淀鸡娃帮的公号文章,有时也像生活中这些来自他人的劝诫: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本来无视就好了,但在某些心理暗示及习惯的作祟下,又免不了被影响,弄得自己神经紧张,心神不宁,忘记自己本来要走的路。
真是,得不偿失。
——————————————————
吃瓜后续:今天发现昨天揭秘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带有“海淀”二字的公号,陆续去掉了“海淀”二字,还原了最开始注册的那个名称。
翻阅改名历史,也就半年时间,他们因“海淀”而火,如今又因“海淀”而不得不舍弃这一“光环”。
其他公号依然按兵不动。想来,掉粉在所难免,但,以不变应万变,也算是商业竞争中的一种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