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读书摘 (一)
这本书之前看到英语博主推荐过,看到作者是吕叔湘先生惊呆了,果然语言大家不会只精通一个领域。这本书只有两百页左右,大概一周内可以看完。文中所指出的中国学生学英语的误区非常“点醒梦中人”,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书籍,但是不失为一本英语学习入门的方法论,看完之后希望可以对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章 原理和方法
一、“英语不是汉语”,要比较,而不要比附。
“比附”的表现:
1. 语音。中国人发音时,很容易把英语里和汉语近似的音混为一谈。
2. 语法。常犯的错误为拿汉语语法比附英语语法。
3. 用词。通常有一种误解,以为两种语文的词义是可以一个抵一个的。然而除了学术方面的术语大致相等外,其余的词没有含义完全相同的。
所以学习英语非彻底觉悟把它当作和汉语不同的新东西来学习不可。
二、习惯成自然。语文的使用是一种习惯,学英语就是养成使用英语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而后成功的,所以要多多练习。
学习英语的四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
1. 耳到:听得清楚+多听
2. 眼到:看得仔细、看得多、看的广(音+义);不是一望而知的句子也不可轻轻放过。另外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材料:十分里头有一二分新材料(包括熟词的新用法和旧句式的新变化)
初读一本书,切忌“贪多”“无恒”,当天读完的书要及时消化,生词要变成熟词。“见异思迁和一曝十寒”都是要避免的,且一切学问皆是如此。(怎么感觉是我本人没错了)
3. 口到:多练习,不要怕说错。越怕越不肯说,越不肯说越怕,这是互为因果的。
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书要念才能熟,念书要熟,必须能一面设身处地地想(read dramaticly)。初学者宜多做朗读的功夫,之后逐渐增加默读的比例。
4. 手到:初级读物最好不要“不求甚解”,勤翻查词典,记录生词。
另外两项工作:抄书(多念不如多写)、听写(dictation)。听写可以同时练习听得准和写得快,是很有用的训练。(听说读写不分家,要多读,多吸收词语和句法,以更好地进行写作。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关于听说的练习太少了,拖慢了英语学习提高的速度,同时只靠背单词和刷阅读的学习效果也不见得好...)
作者对英汉翻译的看法:“学着英译汉,对于了解英语有帮助,因为咱们读书的时候,无论怎样仔细,都不免有了解不彻底的地方。一动手翻译,这就上了天平架,非把它的意蕴一分一毫都称出来不可了。可是对于写英文没有什么帮助。至于汉译英,除了有些教本上预备好的练习以外,自己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很容易助长写“中国式英语”的倾向。”
三、语法。语法书知道一个大概便可,有疑难处再去翻检。语法的知识该随时随地从读物里获得,而且只要获得遇到语法的事实,不必斤斤计较于那些语法名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词典
最好把英汉词典和英英词典结合使用。
一本较好的词典对一个词的说明一般包括:
(1)语源;(2)语音;(3)词类;(4)意义以及用法(如需要哪一个介词之类);(5)这个词或这个意义的身份(雅、俗、废等等);(6)含有这个词的熟语;(7)由这个词转变以及和这个词同源的词。粗心的读者常常只查一下意义,不理会其他项目,这就是没有充分发挥词典的作用,是对于学习不利的。
第二章 语音
一、语音和语音符号
二、音标注音和就字注音
三、英语发音注意的要点
1.辅音分清浊。中国学生在发音方面容易把浊辅音发成清辅音;容易把词末的b,p,d,t,g,k等音拖长(就是加了个模糊的元音),这是因为汉语普通话里没有用这种辅音收尾的字,没有用它收尾的习惯。中国学生常常会在两个辅音(辅音群)之间加进去一个模糊元音。要知道英语里这一类叫作塞音的辅音,如果后头没有元音,是一刹那就过去的,一拖长就不对了。
2.元音分长短。注意长音和短音的分别。中国学生常犯的毛病是长音不够长,短音不够短。这是因为汉语的韵母,不管是只有一个元音还是有介母,有韵尾,发音的时间长短都差不多(四声略有差别),中国学生把这个习惯用到英语字音上去,就容易把长音和短音发得长短差不多。在英语中,元音的长短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如seat和sit,fool和full,在练习发音时不妨夸大些,把长音发得尽量长,短音尽量短,等到养成区别长短音的习惯之后,这种夸大的程度是很容易消失的。
3.音节分轻重
遇到多音节单词,必须弄清楚重音在那个音节上,如果读错了意义就会容易混淆。轻读音节里的长音音质一般不变,而短音多半会改变音质。


有的甚至连元音都会消失:

4.连读(略)
5.同化(略)
6.语调(intonation)
关于问句的语调:中国学生往往把所有的问句都用句末升高的语调说,不知道英语里这种语调只用于“是非问句”,就是可以用yes或no回答的,至于含有疑问词(who,what,how,why等)的“特指问句”,句末仍然用降调,跟直陈句一样。这是值得提醒一下的。
7.地名
最后,讲一个小问题:英语地名的读音很多是不规则的。例如Birmingham['bamigom],Greenwich['grinid3]。我国通用的译名“伯明翰”和“格林威治”都是不准确的。在读物中遇到地名,最好还是查一下词典,该怎么读,不要“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