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过哪些理财的弯路
查看话题 >攒钱,不一定要停掉花呗和信用卡
逛豆瓣的攒钱小组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
“终于停掉花呗,下定决心开始攒钱”
按我的经验来说,攒钱的第一步不是停掉花呗。像花呗、信用卡这种金融工具,其实是可用来提高你的资产管理能力,前提是你正确使用了它们。
不是所有债务都是坏债务。
前阵子,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很出圈,里面聚集了因为贷款、帮别人做担保、不节制消费导致负债累累的一群人。
现在借钱真的很容易,什么app上都有借钱服务,让人抵不住诱惑,遇到超出预算的东西,分期,提前借,之后用工资还,或者觉得麻烦,月卡、小额免密码这种服务一开,就很容易忘了自己在花钱。贪心和懒惰,都会让你亏钱,这个道理是真的。
用于消费的债务大部分都是坏债务。
消费品买来就开始贬值,无法用于生产。消费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快乐,但理性来说,这种快乐必须要有所限制,否则会变成购物狂。
早些年张柏芝演过一部电影,就叫《最爱女人购物狂》,片中有女购物狂、男购物狂、豪华购物狂和廉贱购物狂,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购物狂,知道疯狂买东西(shopaholic)是一种心理疾病,当时还是个孩子,心想可以乱买东西有什么不好的。最近反而好像很少看到这样主题的电影了。
各种种草博主的话术也很有迷惑性,让人防不胜防,之前看到一篇买包的文章,博主说要买比预算高一点的,我很迷惑,那预算的作用是什么?高出预算部分的钱从何而来?透支吗?
所以很多人要攒钱,直觉是先解决债务,停掉花呗和信用卡,从零开始往储蓄账户存钱。
我认为这个观念有点偷懒,没有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如果仍抱持这样陈旧的观念,不仅攒钱速度很缓慢,成就感低,财商也得不到提升。
因为消费造成连环借钱,以贷还贷,是人们不了解借款的利率到底有多高。网贷常用的文案是,每日利率低至0.00X%,借1万块每天利息仅需几块钱。当你把这个数乘以30,乘以360,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大部分人都不蠢,搞清楚真实的利率后,理性会告诉他们,不要借。正因为这些公司了解人的心理,才采用这样的手段。
信用卡逾期付款的成本很高,但是!在还款日前准时还钱,是0利息,而且要全额还款,用最低还款额的话,未还的部分仍然回累计到下个月的利息中,接着利滚利。
信用卡的好处:
- 诚信使用信用卡有助于银行评估你的信用额度。以后有正经事,借钱更容易。
- 锻炼自律,了解支出,控制消费
- 积分福利,换榨汁机、换机票之类的
如何合理地使用信用卡?
- 准时还钱
- 全额还钱
- 只用信用卡购买手中现金支付得起的商品(现金买不起=你买不起)
- 信用卡额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别瞎提额度)
信用卡的账期大约是40到50天,花呗也有40天左右,这意味着你可以把原本要用于消费的现金放在别的地方,最简单的,放在余额宝就有利息。
我刚不上班的时候,同时在用花呗、招行信用卡和建设银行信用卡,它们的账期刚好分布在一个月的上旬、中旬、下旬:
- 花呗:1号账单日,10号还款日
- 招行:8号账单日,26号还款日
- 建行:20号账单日,次月8号还款日。
我灵机一动,支付方式随之调整,每个月1-8号用花呗,9-19号用招行,20-月底用建行,也就是说我今天花了钱,40天后再还给银行,尽量延长还钱的期限
关于存钱,巴菲特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在消费之后将剩下的钱存起来,而是先存钱,再把剩下的钱拿来消费”。
只是重新安排金钱的走向,可以省下两笔钱,钱在贬值,一个月后再还账单比当下马上掏出钱更划算,在这个过程中,这笔钱还在同时为你赚取利息。
有人或许会觉得,薅这点羊毛、省这么点钱太费精力,还不如拿去投资自己、开源赚钱?
先不说以上只是换一个理财习惯,成模式之后几乎不费什么精力,再说如果并不知道怎么留住钱,月入百万,最后账户上也没几个钱。
攒钱第一步不是取消信用卡,而是开始记账。停掉花呗和信用卡相当于一种紧急疗法,适合完全不了解收支状况,容易冲动消费的人。
有人需要这么一个仪式感,强大的意愿对达成任何目标都很重要,与本人的强烈意愿同等重要的,还有认真学习理财的知识。
慢慢来,钱都会有的。
攒钱的流程:
设定目标-设定计划-减少支出-改变消费习惯-把钱存到单独的账户
减少支出小tips:
- 学会记账
- 减少日用品支出
- 能修补或DIY的就不买新的
- 减少购买品牌商品,用二手或普通商品代替
- 自己做饭,不叫外卖
- 取消订阅类服务
- 取关种草型博主
- 将意外收入、副业收入都存起来
- 换便宜的手机通信套餐
- 寻找免费/低价的替代品:咖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