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简版)
第二十二篇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j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语译: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委曲求全),弯曲反而可以正直(矫枉过正),低洼反而可以积满,陈旧反而可以出新(弃旧更新),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贪多反而产生迷惑。所以,圣人“抱元守一”而采取最简易的方式,故能成为天下人所效法的模式。圣人不以目视而内守“神明”自然具有无所不见之明,圣人不自以为是而虚怀若谷,则光耀自然彰显于世,圣人德化天下而不自取功劳而功劳自在,圣人不炫示其能而能自然长久。圣人因心无分别自然与世无争,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之相争。古人所说“曲则全”,绝非虚妄之言!只要能真实地做到,自然能全其神而归于道。

悟解:
圣哲老子善于从反面或不被世人关注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洞彻体悟大道的法则规律。而后对照社会人事,自然得出圣人处世治世之道与修道的最简易方式,实在是高明的教化。
中华古文化中的许多成语皆源于老子的《道德经》,有的是直接运用(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有的是延伸其义。如“曲则全”即成语“委曲求全”。道在生活中,道在万事万物中,那些性情刚烈之人,不愿委曲求全,而要一硬到底,自然要吃大亏,乃至生命也难保全。反之,那些心胸宽广大度之人,即是暂时受到委屈,也不会与之产生争斗而激怒对方,自然能保全生命。
自然界那些柔软易弯曲的物体能够矫正过来,即使受到碰撞,也由于富有弹性而免遭断裂。古人云:高高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曲则全”不仅仅有委屈保全自己生命之意,也是在说明曲线能还原的大道之理。圣人效法自然之道,不使自己处于阴阳矛盾对立的两端,保持一团和气、心无分别,自然能“抱元守一”。这个最简易的自然的无分别的“抱元守一”则可成为天下人共同效法的唯一法式(即修无为之道的法则方式)。

抱元守一这四个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站桩功法:两眼微闭,下颌微收,两腿微曲,呈骑马蹲裆式。两手呈抱球状,置于小腹部。精神内守,心不外驰。是守非守,不离这个“虚无”。两手抱球并无球,实为“虚无”。抱守“虚无”,就是与天地万物生命未产生前的“虚无状态”合为一体,故称抱元守一。元者一也、始也、基也,天地万物之始基是“混元一体”的状态。也是身心合一的状态。这个“一”就是“虚无神明”、“妙明真心”,宇宙万物一切的源头始基。
这个无分别的身心合一的混沌状态则是通达天地万物与自然之道同步同行的唯一最佳有效方式!故老子称为“天下式”。是天下人效法的统一模式,也是人类步入大同世界前所必须进行的大同修炼所采用的统一简易的修道方式!
世人以为虚空中什么也没有,其实全部具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物质能量信息皆潜含其中。从修道上讲,悟得“空性”、证入“空性”即得道。老子称“无中生有”,佛家称“真空生妙有”。老子所讲的“无”与佛家所讲的“空”同出于道,就是这个能生天生地生万物生命的虚无空空、(灵)源大道!

中国的文字不仅潜含着天地人之间的自然法则规律和真理,还潜含着修道的简易大法及不可思议的信息能量效应,默念某一字某一词或某一句子(如咒语或阿弥陀佛)就可治病健身入道。
“穴”字下面的“工”字就是“天地人”合一的象征:“二”代表上下、天地,中间“|”代表顶天立地、贯通天地之人!人立于天地之间,由天地阴阳二气合成,故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
这个“工”字本身就是一种“通天达地”的合道之功法:全身放松、两肩下垂,眼睛微闭、下颌微收,摒弃杂念,意念我头顶青天,脚踏大地,高大无比与天齐。而后恍恍惚惚渐入忘我无我“天地人”合一的大境界!经络敏感者只要试一下,很快会出现“热麻胀”效应。如果能坚持不断,不仅能除百病,健康长寿,还会出现不可思议的神奇功能……
本文作者:惟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