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读书手记
改变世界,只好从读书开始了
【鱼单清仓】
priest《天涯客》
——那道深渊,有一个名字,叫做江湖
很早之前看过的小说,除了温客行是个爱说骚话的lsp以外,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追完《山河令》后,又去重温了一遍。依然觉得不愧是p早期的作品,故事稀碎,尝试刻画江湖阴谋,却导致主角团永远在主线之外。“赵敬是幕后大boss”这个大包袱居然是主角亲口说出来,而不是作者引导读者发现的……只能说,剧情确实没有温周的互动好看。
剧情线的主旨近似“反武侠”时期的金庸小说:名门正道竟是败类,妖邪之中自有好人。但这遍看时特别喜欢一个设计,琉璃甲的神话完全由温一手操控,待正派、鬼谷与毒蝎为了一把锁打破头,再凑上来骚一句:“嘻嘻,钥匙我一开始就丢掉啦!”
若世间已无鬼谷,又何来鬼主?
不愧是你,疯批。
另外,还非常喜欢第二个番外的结尾,精神气和剧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式的大团圆截然不同:
叶白衣想要跳出那天人合一的诅咒;容夫人想要跳出那冰天雪地的长明山;温客行想要跳出鬼蜮,重回人间;周子舒想要跳出天窗,自由自在;赵敬想要跳出整个江湖的规则,居高临下,手握乾坤;顾湘和曹蔚宁想要跳出世间根深蒂固的偏见,遗世独立地在一起。
他们倾轧、争夺、机关算尽、舍生忘死。
就像是一道深渊,有的人跳过去,便出去了,有的人没过去,便摔死了。
而那道深渊,有一个名字,叫做――江湖。
《天涯客》里的侠,是一种客行天涯、天不予夺的潇洒,或说另类。温客行好色,周子舒好酒,叶白衣好吃,蝎王好赌——四个人物,凑成了一桌吃喝嫖赌,各有各的偏执,又是一种无需与旁人解释的任性。而《山河令》里的人物们背负起了太多无用的“善良”。尤其是叶白衣,几乎成了一个动机不明的工具人“法海”,而小说里的他,所求的只是那坑爹的六合神功不再现世罢了。
想写的有点多,忙完手头的这两本书,抽时间再写一个书剧对比的评论吧。
priest《七爷》
——想着,便来了而已
《七爷》算是《天涯客》的前传,主讲七爷(景北渊)和巫童(乌溪)的故事,里头的周子舒还在忙着为皇帝建立“天窗”。抱着“周子舒为什么要从体制内辞职”和“七爷到底有多美”(《天涯客》里七爷的长相让温客行有了醋意233)的好奇,打开《七爷》。看完的那一刻,不禁感叹:其实就是个重生文嘛,贱受重生后拒绝渣攻,选择了真心待自己的小狼狗。攻受喜欢上彼此的过程有些过于“自然”,七爷好像就是为了“不负卿”而不忍拒绝巫童的心意。船戏时“雌伏于他”是为了给来日留下商议的余地,确实有点牵强。
【藏书抽丝】
吴敬梓《儒林外史》
——考公、文化官员与教辅编辑
开始读这本书,是因为出版部的一位阿姨让我劝劝她女儿,不要过分鸡自己。她女儿今年初二,在帝都一个中不溜的初中上学,时常为成绩苦恼。父母倒是没有太多鸡娃行为,孩子的压力主要来自整个升学制度,以及一个把偏爱优等生写在脸上的班主任。我用名校毕业月薪五千的实例(流泪),告诉孩子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还是开心,说到底老师只参与你这三年的人生。日后再见,打招呼是情分,视而不见是本分。既然老师把学生当kpi,学生为什么不能把老师当工具人?
小姑娘好像被我这种狗比思维震惊了,随后打开了吐槽开关,提到老师要求他们读《儒林外史》,她十万分讨厌这个书。我就很好奇,问:“《儒林》讲的是考试,你痛苦的根源也是考试,你为什么不能与这本书共情呢?”她坚持说不能,我便找来了一本《儒林》翻了了一下。不得不说,从编辑的角度看来,文本注译确实对读者——尤其是小朋友读者——不友好,该注的(影响原文理解的疑难字词)不注,没必要注的(补充性质的典章知识)注得太多。另一方面,短制长篇的模式,短阅读偏好者或西式长篇小说爱好者读来都很痛苦。
同时也觉得,小姑娘可能还无法体会一个全民科(考)举(公)的时代的悲哀。倘若有别的吃饭的路,很多人也不会一门心思扑在考试上吧?而《儒林》中一些官场“人上人”或知识分子的弯弯绕绕,换作中二时期的我,应该也看不懂或者不屑于看。而小说里靠编纂科举范文(申论教辅)为生的文人们,真让人膝盖一痛:教辅或许可以帮助你提高分数,但已经无法许诺任何一个光明的未来。
几十万字的一段“外史”,化作开篇时王冕母亲的忠告:儿啊,不要去考科举。
【其他】
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这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不是村上粉,纯粹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想看看幸运儿村上对自己的分析。总体而言,村上先生还是比较诚恳地梳理了自己不那么具有参考价值的写作经历,呈现了一种作为职业而非爱好的“文学”。读完后,有些迷恋他所说的30岁时突然觉得“我或许能写小说”的天启时刻,但更重要的还是坚持和运气。基友吐槽说,村上肯定是铁INTJ,每天长跑,每天写10页稿纸,绝不激情写作,也绝不以“没有灵感”为借口而逃避写作。单凭这日更不懈的功夫,懒狗如我实在自愧不如。
一本自己编辑、不愿透露名字的破书
——编辑只想给某些作者一条修改意见:建议转行
一位国学带师急着去评职称的书,无聊透顶的文言文选篇+译文+导读。原文比译文写得好,译文比导读写得好,不知道带师哪里来的勇气把他的导读放在了唐宋八大家的原文之间。如果不是Google Translate目前没有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功能,我都要怀疑是哪个AI能写出这么现代派的诗歌了。随手截几行,都好似有微言大义:
湖里特别富有荷花
田地瘠薄盐碱
两者都不做
无有闲言碎语

-
最爱田园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9 14: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