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看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色彩世界
都道莫奈一幅画,价值连城,
很多人甚至以拥有一幅莫奈的画为毕生梦想。
有多贵呢?先看一个《干草垛》系列。

1999年,纽约苏富比一幅《干草垛》以近1200万美元(约合9900万人民币)成交。
2001年,纽约富艺斯一幅《干草垛》以660万美元(约合5450万人民币)成交。
2001年,伦敦苏富比另一幅《干草垛》以1010万英镑(约合1.2亿人民币)成交。
2016年,纽约佳士得一幅《干草垛》以8140万美元(约合5.4亿人民币)成交。
2019年,纽约苏富比一幅《干草垛》以1.107亿美元(约合7.6亿人民币)成交。
……

有人戏称莫奈Monet=Money,
这完全不夸张了!
为什么一个《干草垛》系列,
能卖出如此高价、且似乎永不衰退呢?
(一)
莫奈画的不是干草垛
而是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影
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365天,每天每一时刻的光影都是不同的。
人们对于能够准确捕捉光影的画家总是情有独钟,比如英国人最爱的透纳。
透纳《自画像》

曾到伦敦旅行、受透纳作品影响的莫奈,在这一点上展现得更淋漓尽致。
显然,25幅《干草垛》的主角都是瞬息万变的光影,干草垛只是呈现光线的媒介。
夏日《干草垛》

夏末《干草垛》

也许是秋日《干草垛》

冬季《干草垛》

而一天当中日落时分最适合拍照,所有事物都被蒙上一层温柔的金色,逆光也好、顺光也好,出片率都很高,因此又被摄影师们称为“黄金时刻”。
当然,逆光拍摄对镜头的要求极高,否则容易出现眩光;而且拍过日落的朋友都知道,用相机尚且觉得时光流逝飞快,用画笔记录得需要多强的技术?
在2019年拍卖成功的《干草垛》中,莫奈不仅能准确描绘逆光下的干草垛,而且能用快速的笔触记录下流逝更快的夕阳余晖。
大家都惊叹他是如何做到的,卖出天价也成了情理之中。
2019纽约苏富比“最贵”《干草垛》

(二)
反复画同一题材不是简单重复
而是对艺术的无限死磕
起初莫奈只想画两幅《干草垛》,分别表现晴天与阴天。但真正提笔时,他发现这远远不够,索性运来一手推车的画布。最终留下了25幅《干草垛》。
另一个系列《鲁昂大教堂》更多,约有28幅。冷色调中泛出几分暖色调的也许是清晨日出时分。

完全变白大概是热得滚烫的正午时刻

整个发黄发红的大约是傍晚日落时分

日复一日地画上一整天,这得需要多少热情、多大的耐心啊?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日本匠人做的不是手工艺品,而是艺术品?
大量重复死磕,却又不断深入精进,所谓“艺术”莫过于此了。

(三)
然而莫奈的艺术不是高深莫测的
那种美妙,每个平凡的人都能懂
莫奈的画,没有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作品的高审美门槛,也没有达利作品里的强隐喻性。
无论你是工程师,还是商人,或是家庭主妇,你都能看懂并爱上莫奈的画。
他画的是巴黎的火车站
《圣拉扎尔火车站》

画的是郊外的白杨树
《从沼泽地观望厄普特河岸边的白杨树》

画的是威尼斯的运河
《威尼斯大运河》

画的是英国的国会大厦
《冬天的国会大厦 》

画的是普通市民外出的场景
《花园里的女人们》

画的是他的爱人卡美伊
《撑伞的女人》

莫奈正是用这些熟悉而美好的人事物,推开了平凡人的心门。
(四)
更让人着迷的是
莫奈是一个被画画耽误的天才园艺师
一个一辈子沉醉于画画的人总是令人敬佩的,更何况这个人还有非凡的园艺才能。

莫奈早年爱去欧洲各国旅游写生,50岁时决定在吉维尼小镇上定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园林改造事业:
砍掉松树,建造温室,花园里种满鸢尾、郁金香等各个品种的花草;
栽培、杂交本土花草外,还大量进口日本的花花草草。
《韦特伊莫奈花园》

后来又买下家后面的几块地土地,挖了个莲花池,搭了座“日本桥”,建成长23米、宽20米、高5米的大画室。

就是在那里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日本桥》与《睡莲》系列。
《日本桥 》

到了真正喜爱的花花草草面前,20几幅算什么?《睡莲》嘛,画它个181幅!
《睡莲》

这样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品,
卖不出天价?天理不容!
-END-
编辑整理丨艺旅文化 飞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