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路需要走好久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这是关于原生家庭话题出现较多的一句话。起初的我无比赞成这句话,且会沉浸在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中,仿佛自己是全世界最苦最难的人,仿佛自己的一切情绪和性格缺陷都可以用这话来搪塞,也可以用这句话当作借口,不改变,不进步,继续抱怨。但通过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亲密关系的书,以及在B站看一些心理老师的视频。渐渐意识到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最让我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就是沈奕斐老师说的,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幸运的人就是相对比较幸福,不幸运的人可能需要一辈子来和这些影响做斗争,但希望不幸运的大家都能尽量走出来,建立自己的幸福小世界。现在的我依然认同这句话,但更多的是接受,而不是抱怨。我接受我是从那样的原生家庭中出生以及长大的孩子,我接受我身上所有的劣根性,并努力改变,努力走出那个环境对我的影响,自己重新塑造自我,塑造一个我更喜欢的自己。
所以,我越来越少地提到“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我不希望,我再拿这四个字来背锅,也许,提的越多,我进步地就越慢吧。
当然这条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走,你以为你看了几本书,看了一些心理老师的分析,你就完全跳出那个框框对你的影响了吗?不,现实以及你对某些事情的本能反应会告诉你,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最近让我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是,我朋友帮我挑选伴娘服的事情,因为我事先告诉她,最好不要中长款的,因为我海拔太高,但她最后选了长款,我觉得她没有考虑我的感受,不重视我,因为我怕我就算穿了高跟鞋也带不起来伴娘服。所以我就暴跳如雷,质问她是不是不用我去当伴娘了,巴拉巴拉的。事后反思,觉得确实是我太冲动了,没有及时了解事情的原委。但其实最让我难过的点是,我意识到我对这件事的反应和老妈对有些事情的反应一样,先不去了解事情,只会暴跳如雷,找别人去控诉对方的过错,全然不说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想着从别人那里找到一些解决事情以及改变某些人的办法,那不现实啊,谁又能帮谁解决什么呢?还不是要自己和解,自己去沟通,自己去协调?因为我知道我不喜欢爸妈身上的某些特质,所以我不希望自己也有那样的特质,但往往令人难过的是,你很难一下就跳出那个环境对你的影响,你的劣根性,你的某些反应还是会让你觉得,你真的进步了吗?你真的努力走出来了吗?我想我是有进步的吧,只是有些事情不可能一下摆脱,只能一步一步一点一点进步,然后努力挣脱,当有一天,我没有有意挣脱什么,摆脱什么,那才是我真正走出来的一天吧!
即使这段路要走很久,也要积极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