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春江花月夜也有古筝琵琶的曲子。方锦龙也做过民乐团的演出。闭上眼能听到月亮初升,能看到水波粼粼,能闻到花香弥漫争芳斗艳。能感到歌舞升平和相思心冷。
有人喜欢文字,有人善解音律。同为一景,表达不同,创出的境也不同。作为互文,江水春花和孤月的境意更为开阔。
诗文借景抒情,人味更浓,相思不断,飘渺无边。总有相思愁苦,人情冷淡,春光易逝的慨叹。“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足够感性丰富。
曲子触景生情,情景相容,月色柔光缭绕,飘渺神秘却也孤冷宁静,悬空看凡间欢腾,沧海桑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曲终在喧闹声中戛然而止,闹中取静。足够理性冷静。
...
当人挺好,人世间,有景有情,有诗有曲,能选择性的让自己的大脑皮层快乐。而其他动物的选择要难一点,植物更难。
今天查房。走到一半,听到特别好听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曲不成调,但琴弦声饱满圆润。后来发现,是个患者阿姨抱着一个"阮咸"。主任说,你是来着开音乐会么。阿姨一边笑着一边有点害羞的收起琴。阿姨的精神可能会想到逃离疯人院的杰克尼克尔森诠释的精神自由。
医院的规范是要遵守的。毕竟今天又有个告病危的,还有5个插着心电重症监护的。而且患者们的心态复杂——你弹的悠扬,有人正在深渊里室颤;你弹的快乐,有人已经失眠焦虑度日如年;你弹的自我陶醉感受溪水涓涓,有人食不下咽腹水振振...
人不是都喜欢选择快乐。有人喜欢沉浸在自己影子里,寻找穿透身体的阳光。
众口难调。
...
以前觉得做饭挺简单的,后来发现是自己的要求寡淡。大部分人要求饭需要滋味。
滋味不是食物本身熟的味道或营养构成给身体大脑带来的安全感,而且油盐酱醋与食物发生碰撞对味蕾产生的真实刺激。
所以舌头就成为口腔食道和胃的第一道工具~吃前要品尝。而以前只知道吃,或者是看和谁吃,在什么地方吃。没想过食物本身可以蕴藏情感和生命。
吃只是解饱,品尝是快乐。所以做饭的人比吃饭的快乐,如果有人爱吃,那便是获得同感和肯定,可以获得双重快乐。
只是饱容易,品尝难。
虽然还是喜欢寡淡,但身体不只是自己的。这似乎是本能,而不是本性。所以得积极努力,要有滋有味。要努力的去调味。
此时再看江水流春、江潭落月,
虽说是月藏海雾,石路幽长...
却觉得太阳快要升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