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简版)
第二十五篇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语译:
有个浑然一体之物,先于天地而独存(在天地没生成之前已经存在)。它空无形、音无声,独立不变而永恒存在,循环运行而永不止息,它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大母。可我不知它的名字,姑且用“道”字来表示,勉强给它起个名叫“大”。大至无边无际失去踪迹,没有踪迹达无穷之远(因大道是周行),远至极点则自然返还。
所以说道是大的(包罗天地、无所不容)、天是大的(无所不盖)、地是大的(无所不载)、王也是大的(无所不制)。宇宙中有四大(即道、天、地、王),而有道之君王则是其中之一。人法合于地,地法通于天,天法同于道,道法本自然。

悟解:
圣哲老子对“道”的最深刻论述就在此章中。“道”具有五大特征:一、是无色无象无形无声的一体浑元虚无;二、是先于天地万物而生的永恒不变的绝对唯一存在;三、周行往复而永无止息的运转;四、能演化天地万物生命可以为天下大母;五、道是自然而然不可更改的法则规律。
老子在发现“道”的五大特征过程中,所运用的不是世人常规思维下的探索、观察与归纳,而是在无思无欲无为与道合一的境界中,是“虚无神明”显发下的顿悟直觉、心知肚明!非世人观察想象归纳能所及。
在与道合一的无为境界中,由于“虚无神明”的显发,老子“内视”(内光明)到宇宙万物生命的源头始基状态和大道演化天地万物生命和自然回归于大道的归根复命的过程现象。
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们尚不能做到这些,那么早在2500多年前的周朝末期,作为图书管理员的老子是怎么了知这些深奥玄秘的道理呢?对于不知修道为何物的一些专家教授来说,他们无法理解,他们只能凭借字面含义和自己的猜想来断定老子也是通过观测分析想象总结出来的。

要想真正弄明白老子的内涵真义,必须明了老子的《道德经》是老子修无为之道,在“虚无神明”显发直觉下的真知灼见(灵光真知)!什么是真知灼见?灼见是什么?
就是在宇宙智慧灵光照耀下的顿知、明知、全知、无分别之知。如同突然光顾艺术家的灵感火花所产生的瞬间神奇效应:或文如泉涌、或妙笔生花!乃一气呵成、自然而得。
老子所倡导的无思无知无欲无争无为,完全是为了熄灭人的后天识心意识,为了进入忘我无我、人天合一的大境界!不进入这个大境界就无法启动体内的自动调控系统与回归系统。
就无法洞彻宇宙万象的来龙去脉及人生的本质内涵,就不能显发人人本具的“虚无神明”而开悟超越升华!更不能从万物生命的始基源头上消除人的分别心(人祖所犯下的“原罪”)而由此悟道入道合道!
老子倡导无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人类的思想获得更大解放,人的能力得到更大发挥而大有作为!即“无所不为”!是自然合道的真心正念。

圣哲老子在这个无为自然境界中(全息统一场)明了其内涵实质规律和“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自然法则,则自觉地将自己与道同步同行。得道者自然会同道一样不生不灭而永生永存。老子将这个入道合道的契合方式称之为“无为”。因为只有“无为”才能与道相合相融。
老子发现了这个化生天地万物生命的源头根本,当然可以称作天下万物的母亲。对于这个从来没有见到过、也没法触摸的微妙难言的先天虚无存在,只好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名“大”、字“道”,即“大道”。
名字乃名相,非根本也。“大”者无边无际,没有尽头,仿佛已经消逝无踪。但它并没消失,就像从地球某一点出发,沿一条直线前行,走得再远,最终还是要返回原处。因为这是圆形的规律所决定。
大道运行就是这个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周行。在这个大循环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道、天、地、王的“四大”中,王居其一,可见这“王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不仅仅是人王,还有各个世界(领域)中的王。
大道自然之理,生灭演化法则规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必须要明了彻悟遵循的。这个人与万物所共同遵循的大道法则十分简易,就是要依次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互依存、自然融合、无分无别,圆融一体!人只要自觉入道合道,与道同步同行,自然与道一样永生永发永存!
本文作者:惟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