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摘抄2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1、志怪小说起源于?
①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
②《汉志》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职惟采集而非创作。
③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2、神话:
神话的产生: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神话的特点: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神话的衰落: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失其本来,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
3、传说:
以“神性”为中枢——以人性为中枢
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
4、神话与传说的保存流传
无专书集录,仅散见于古籍:
①《山海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
②汲冢竹书《穆天子传》(晋汲县民不準盗发魏襄王冢得)
③《周书》《琐语》《吕望表》等
④他者如汉前之《燕丹子》,汉扬雄之《蜀王本纪》,赵晔之《吴越春秋》,袁康,吴平之《越绝书》等
⑤诗歌:屈原所赋,尤在《天问》中
(盖神异之说,晋以后尚为士人所深爱。然自古以来,终不闻有荟萃融铸为巨制,如希腊史诗者,第用为诗文藻饰,而于小说中常见其迹象而已。)
5、神话失散的原因
①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
②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③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衹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衹。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
附:
人物介绍 虞初(约前140—前87) 西汉小说家,号“黄车使者”,河南洛阳(今洛阳东)人。汉武帝时为方士侍郎。《史记·孝武本纪》:“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生平简史 虞初所作《周说》,共计943篇,原书失传。据东汉人应劭所说:“其说以周书为本”,就是说虞初是根据《周书》写成小说《周说》。因此有人估计《周说》很像是一部通俗的周史演义。《太平御览》第三卷所引《周书》三则,其写作风格类似于《山海经》,清代人认为是虞初的佚文。 东汉末仲长统主张“《百家》杂说,请用从火”,要把小说全部烧掉。小说接近民间文学,与上层文士不相容,因此虞初的小说《周说》也被上层文士“从火”了。 他们为什么憎恨小说,不许它存在呢?《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至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吕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小说既然说民间的事情,当然会有与上层统治者不一致的地方,那当然也就会遭到憎恨,虞初的小说《周说》也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周说》的失传,虞初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没有得到确立,仅见于书者唯《汉书·艺文志》而已。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很少记载虞初的事迹和他的小说创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偶有所记,亦几近于《汉书·艺文志》而已。但实际上虞初对小说创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谭正璧编撰并于193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书虽不存,但因之被推为古代小说作家”。后世称虞初为小说创作的鼻祖。《文选·西京赋》中张衡云:“小说百家,本自虞初。” 后人有以虞初为小说命名的,如《虞初志》、《续虞初志》、《虞初新志》等。虞初的《周说》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