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留白
最近,网上关于译者粗制滥造、机翻、不接受批评的讨论不绝于耳。在观察了几个译者QQ、微信群里,一线译者们关于机翻、译者个人风格、译文如何判断好坏等一些讨论之后,可以说我的三观也快要被颠覆了。
不讨论别人了,任何深入一点的探讨都会招骂,我只说两句自己的体会。
图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与作者的对话。不是译者与机翻的对话。所以做好英翻中的前提,是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机翻的润色功力。
译者的创作目的只有一个:准确传递出作者原本的意图,包括原文的色彩与留白。
个人以为,能将原文的留白也传达给读者的,才是最难得的译者。就像照镜子,译文不仅照出了原文外在的衣着穿戴,还照出了人物内心那份悲喜,那丝遗憾,那份想说不能说,能言却不曾言的留白。而这样的传神之处,往往会被所谓的“出众的”译文个人风格所破坏。
译著的主角,其实是原作者,不是译者。译者是双簧背后那个发声音的人,读者眼中的主角,应该留给原作者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