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更新:越南粉
今天去吃了一家越南粉,还不错,记得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总觉得味道淡的过分,不进油盐的水晶状粉条加生嫩的豆芽和似甜非甜的汤……这个组合吃起来非常让人不舒服,总觉得各种味道都缺少了很多“劲儿”,朋友吃的是辣的,就连辣的味道也那么无力。所以当初越南粉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再加上我是热爱咸鲜口味的假南方人,之前朋友约吃越南粉我是一直避而远之的。
直到今天想以减肥的名义去探店,才算是重新建立了一下越南粉的口感认知。
去年看蔡澜的《人生何不尽兴》就提到墨尔本的越南粉,结果我误认为了是市中心Flinder St上的那家,去了看价格也不算太贵,点了个鸡肉米粉和豆腐米卷。鸡肉和汤粉是分开的,单独的一盘鸡肉上来仿佛是一道独立的菜,带着酥香脆骨和外皮的鸡腿可能是不屑于被汤浸湿的,不过我个人也不愿意让粉汤夺取了肉的光彩,还是乖乖的分开吃了。豆芽是越南粉的灵魂,哦对,还有柠檬,之前一直不理解亚洲人怎么会在汤粉里想到放柠檬,身为一个热爱酸口的人也实在觉得奇怪,今天认真感受了一下,能理解到柠檬的妙处在于伴着生嫩的豆芽和洋葱一起潜入汤内,可以减轻洋葱的辛辣,激发豆芽的甜嫩,伴着本就微甜、软软的汤粉,一下子把汤本身的鲜味提出来了!怪不得我第一次吃的时候我没有把豆芽放进汤内,一直埋怨汤淡的甜也不甜、咸也不咸,以为豆芽只是简单的前菜(凉菜),今天这么一吃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不懂呀!怪不得说在越南连醋都卖不出去。
上周期中放假,跟朋友临时决定去了黄金海岸玩了几天主题公园,朋友经常找好吃的探店,我也“搭个便车”一起去了,毕竟是个好吃懒做之人,如果一个人去旅游连吃的攻略都懒得做。在那4天吃了四家不错的店:“黄金海岸式”早午餐、标准西餐晚饭、韩国部队锅和日料。不得不说,我对西餐和韩料真的没有什么理解能力,最多称赞一句酱做的真好或肉/菜真新鲜、做的真嫩以外,体会不到任何层次了。日料反倒是令我意外,生鲜和单调的味增汤直观上并不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口味排列组合,我却常在被朋友的安利下发现它不同的一面。这次去的餐厅是zomato(国外餐厅评分网站)接近满分的,去的时候因为下暴雨天冷,我第一次打开了日本调酒的菜单,点了个梅子烧酒(还有苏打水),因为以前喝过梅酒调的鸡尾酒,相当喜欢它的口感,这次就尝试了有新鲜梅子的烧酒。令我意外的是,梅子微咸的口感伴在烧酒里相当的和谐,烧酒还是蛮苦的,但是梅子的咸甜中和了烧酒的苦涩,好像苏打水的气泡带进了梅子的味道,一起跟温热的烧酒下肚,辛辣又温柔。日本的凉菜我还真没吃过,点了一个生牛肝,香油加生牛肝的味道相当顺滑,不过好像牛肝不是很新鲜还是有些腥味,吃了三个我就有些不适了。后面还上了大阪烧和茶泡饭,饭团有一面是煎过的,好像小时候吃锅巴泡汤非常令人怀念哈哈哈哈……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金海岸式的cafe,为什么叫“黄金海岸式”呢,首先brunch最重要的是咖啡,而他们家j的咖啡有黄金海岸独有的Schlong,还专门在菜单打了个括号提了一嘴墨尔本的Magic(我的本命咖啡,就是更浓缩的馥芮白shorter flat white),于是惊喜之余特地点了这个咖啡想要感受一下。

不得不说本来long black(也是美式咖啡)就已经非常苦涩了,这更浓郁的版本加上黄金海岸的咖啡豆,居然在加重版的涩中透出了海洋的咸味……真不知是不是我的舌头已经苦麻了,平常能喝不加糖浓缩咖啡的我也不得不拿一小包砂糖中和一下再下口,等着忙碌的服务员给我们上可颂。因为在墨尔本已经有“远近闻名”的Lune Croissant(火到每天排队能提前卖完的程度),我也没有对他们的糕点类(pastry)有多大期待,随便点了个甜品和原味可颂想满足自己好甜的欲望,没想到邂逅了一个口感令我非常惊喜的chuox,泡芙的外表却用了chuox的脆皮外壳夹着浓郁的卡仕达酱,还有烤过的杏仁!一口下去杏仁的香、脆皮的甜和卡仕达的柔软流心让罪恶的甜尝起来那么诱惑人!简直刺激的你一口又一口的咬,想要不断回味那个丰富又快乐的滋味呀!

原味可颂也令我开心,本以为墨尔本的LUNE已经是可颂的顶峰了,可颂应该也做不出什么花样,这家的可颂却又让我领略了面包的魅力,虽都是无数层酥脆的口感和“温柔的内心”,外皮做的明显比LUNE更薄,咬断的时候散发的黄油香更加明显,内里空气的体积更大,吃起来刚开始好像能忽略它的内在一样,等整口下去牙齿才意识到它“面包的本质”。可颂配着“海洋味”的Schlong,对我来说可真是太新颖的尝试了!

可能中国好吃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民族融合性这么强,不同地方的口味也在互相影响,前天还看到说什么新疆大盘鸡其实是四川人发明的所以有辣子鸡的影子,小道消息也不可信以为真。作为中国人走到哪里可能都还是会下意识寻找自己本国的文化,好像只有家里的味道才能激发自己大脑深处的一点印象和感触。
不过面包我是真的能吃一辈子的(●'◡'●)……软乎乎的东西太令人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