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海】产业分析 | 生物疫苗产业全景及应用分析

10月16日,《博士大讲堂》战略新兴产业全景及应用分析系列专题第九节《生物疫苗产业全景及应用分析》在博士云平台成功开播,小创特为大家整理了本次课程的精华内容,赶快一起来回顾吧。

此次培训课程讲师为资深产业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博士商学院特聘讲师刘振湘老师。
课程精彩内容回顾
01
生物疫苗的概述
生物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通过让接种者主动暴露在这些安全可控的抗原中,触发身体免疫机能并留下免疫记忆,最终实现对某一种或一类特定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的一种医疗用生物制品。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疫苗可分为:菌苗(减毒苗和灭活苗)、裂解苗及基因工程苗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优缺点。

疫苗的研制过程漫长、复杂,且资金投入巨大。根据全球数据,研发一个全新疫苗的平均时间成本为12年,资金成本为6-11亿美元。
一个疫苗的研发,首先是抗原发现与制备。病原体发现、培养与纯化是第一个关键步骤,筛选出适合的抗原后围绕毒性、免疫原性及产量进行开发。然后是载体蛋白与佐剂的选择,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也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专利保护。之后需要进行临床开发,预防用疫苗的潜在接种人群广,临床至少要求上千人,试验过程及后续数据整理也比较费时。目前,新冠肺炎疫苗也是进入了临床三期的阶段。
02
“三链”介绍
产业链
生物疫苗的产业链图谱,包括从原料设备开始,到一些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批签发和流通接种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上游主要是提供培养基、血清等等化学试剂原料,以及生产疫苗的冻干机等设备和疫苗的包装材料。中游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疫苗的研发生产企业。国内主要是生产一类苗的七大所,以及二类苗生产研发的民营龙头企业。全球来看,疫苗研发生产的四大巨头公司具有垄断的地位。下游主要是在国家和政府主导下的疫苗批签发、采购接种,以及涉及到冷链运输的一些企业。

技术链
疫苗的发展驱动力,长期来看在于技术迭代,每一次疫苗革命皆由技术进步推动,四次技术革命,每一项新技术皆会催生多种重磅产品,推动疫苗实现跃进式发展。从1796年,世界上第一支天花疫苗的诞生,第一次技术迭代是基于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实现了从强毒性向减毒活疫苗的蜕变,标志性产品为疫苗之父巴斯德在1886年研制出的狂犬病疫苗。第二次技术迭代是随着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相继上市,代表产品为1981年上市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第三次技术迭代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基因学的发展,有诱导抗体产生且额外激发T细胞增殖的核酸疫苗面世。目前,针对难以解决的病毒型疾病(如HIV病毒),其临床研究正迈向治疗型疫苗时代。
创新链
全球来说,四大巨头是处于垄断地位的。

国内的疫苗龙头企业介绍:

03
疫苗行业市场分析
2018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约305亿美元,在所有治疗领域中位列第四位,市场份额约3.5%。伴随着更多的新型疫苗及多价多联疫苗陆续上市,未来全球疫苗市场的增长潜力较大。随着各国对新疫苗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接种疫苗的需求日益增加,全球疫苗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全球疫苗销售额达529亿美元,2014-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约9.1%。预计2030年全球疫苗总销售收入有望达1010亿美元,2019年-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可达6.1%。疫苗行业品种为王,前十大重磅疫苗均为新型疫苗与多价多联疫苗,其中肺炎疫苗系列、HPV疫苗系列、DTaP及其联苗系列、麻腮风-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系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系列等往往是盛产重磅品种的摇篮。
中国疫苗市场的供应者大致可分为四类:国有七大所、民企、外企、地方国资委下属企业。
(1)国有七大所包括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二级企业的兰州所、长春所、上海所、北京所、成都所、武汉所,以及由卫健委管辖的昆明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七大所是我国疫苗系统最核心的单位,承载了大量基础疫苗(尤其是一类苗)的生产任务。从批签发数据看,七大所批签发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
(2)地方国资企业缺乏七大所的地位和资源,大多品种较为单一,国企缺乏研发能力。
(3)而民营企业基于对盈利的追求和更灵活的机制,在创新疫苗的研发方面有较好表现,是疫苗行业的新兴力量,大多成立于1990年-2010年之间。
(4)外企是国内疫苗行业的重要补充,为市场提供多种重要、甚至独家品种。
中国市场二类苗占据收入口径市场规模的主要份额,且增长迅速。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在于:
(1)国内疫苗行业相对分散,未来将趋于集中;
(2)国内疫苗企业在研项目逐步进入市场,国产苗品种日益丰富;国内疫苗企业新一代产品的研发普遍开始于2000年前后,近几年这些产品陆续进入上市阶段。
(3)海外疫苗企业产能有限,产品进口数量不足;
(4)部分疫苗具有属地性质,需要因地开发。

总结
疫苗是典型的低频消费品,多数情况下接种者完成一个接种流程后便不会再次消费同一类疫苗。这一特点导致同类型产品间竞争残酷,优势品种通常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迭代,取得市场主流地位,赢者通吃。
疫苗的市场规模增长主要由疫苗品种和接种人数决定。新品种的诞生是疫苗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攻克新病种的全新疫苗、覆盖更多疾病亚型、组合得到新联苗和取得更好免疫效果。疫苗的实际需求与受众个体的接种意愿直接挂钩,如果行业出现负面事件,很可能导致民众短时间内接种意愿大幅下降,所以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接种意愿。
随着我国疫苗产业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民众接种意愿的提升,我国疫苗行业前景广